如何走進抑鬱症患者的內心---記護理一名抑鬱症患者有感

春風拂過,柳條沒有任何依靠的隨風擺著,左右前後沒有定點,凌亂不堪,對風的怒斥心裡沒空隙去放,只是沒有靈魂的空殼在被風蹂躪。

如何走進抑鬱症患者的內心---記護理一名抑鬱症患者有感

世界萬千,每個人都走著,有些人波瀾不驚地走過平淡的一生;有些人風塵僕僕地描繪生命的軌跡;有些人惆悵枉然地剪輯著生活的精彩,可是,眼前的美好卻被漂泊大雨沖刷得一乾二淨,慘淡得只剩空白,容不下一絲的依靠---抑鬱症。

如何走進抑鬱症患者的內心---記護理一名抑鬱症患者有感

抑鬱症似乎離你我很遠,她也許只出現在電視、電影上,但是,又擔心抑鬱症觸手可及,當你我受挫時,所想、所為的種種,猶如黑雲壓城,無法喘氣。WHO統計表明:全球有超過3億不同年齡人遭受抑鬱症的折磨,每年因抑鬱症自殺死亡的人數接近80萬,數據仍在上升中。

如何走進抑鬱症患者的內心---記護理一名抑鬱症患者有感

在我工作崗位上,接觸過許多抑鬱症患者,從他們的眼神中,訴說著屬於他自己的故事,生意失敗、感情受挫、家庭矛盾、工作壓力......林林種種,透露出黯然失色的人生。

我曾接觸過這麼一位患者,他,小學3年級開始出現興趣下降、情緒低落、悲觀想法,未經系統治療。在他就讀大學1年級時,在學校附近賓館處,實施自殺計劃。萬幸的是,他的計劃未能成功,被發現後轉至我院進行治療。初次見到他,爽朗的髮型,俊俏的五官,然而,他憂鬱的眼神顯得深邃,無法突破。當我們對他進行查房時,他貌似已經知道醫護人員預設的問題。突然嚎啕大哭:我小學3年級開始抑鬱,你們知道這些年來我是怎麼過來的嗎?我一天都沒開心過,想過很多自殺方法,我終於鼓起勇氣,然而卻失敗了。我不需要你們的安慰,你們得過抑鬱症嗎,你們沒得過抑鬱症怎麼知道我的痛苦?此刻,空氣很靜謐,一切都顯得那麼蒼白。

如何走進抑鬱症患者的內心---記護理一名抑鬱症患者有感

對啊,大家都喜歡先入為主,當家長輔導作業時:這道題那麼簡單,你還要想那麼久;當下屬犯錯時:你怎麼搞的,這麼點事都幹不好......日常生活中,各種說教式的、預設式的交流時刻都在上演,這不僅不會帶來想要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這名患者封閉內心,不願與他人交流,打開心扉靠的是耐心、細心、關心。剛開始,他不願聊及病情,一個簡單的問候:昨晚睡得怎樣?飯菜合胃口嗎?衣服暖和嗎?一開始,我所說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噪音,第二天、第三天,他終於願意和我交流了。就這樣,我們建立起了互信的關係。

在聊及病情時,運用同理心交流,即站在他的立場想問題,體會他的困惑、情緒,從而感同身受他所經歷的煎熬。只有理解並尊重他的一切想法及行為,才能夠挖掘深處的事件。若採用套公式的方法去了解,只能是浪費時間。

不否定。也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當別人說了讓自己不理解或者不滿意的話後,我們會打斷他、或者否定他。在與抑鬱症患者交流中,不否定,顯得如此重要。因為在他的世界觀、價值觀上,與常人也許不同,他的行為、想法也許和常人不同。但是,他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切莫以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去否定他,這樣顯得不尊重且溝通失敗。

最後,這位抑鬱症患者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手段,治癒出院。在護理抑鬱症的患者過程,更多的是理解,理解後為其注入新動力,協助他重拾生活的精彩。

如何走進抑鬱症患者的內心---記護理一名抑鬱症患者有感

很多抑鬱症的患者為什麼不願意和家人溝通?很大原因是溝通失敗,長輩、家長更多的是:多出去走走吧;你這個是情緒問題,不要想太多就沒事了;就這麼點事弄得你整天不開心......

願不管雨落的是大是小,如果是在清晨,伴你從夢中悠然醒來,就成了清涼舒捲的心意。清新亮亮的,一天的心情就有了依靠。

如何走進抑鬱症患者的內心---記護理一名抑鬱症患者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