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武漢專家,江蘇佔據“半壁江山”⑨丨對話劉輝

交匯點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整體好轉,目前,武漢危重型病人全部集中到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武漢同濟中法新城院區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4月14日,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7位專家根據統一安排,陳旭鋒、張萍、李金海、劉輝進駐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同日,左祥榮進駐武漢協和醫院西院。4月15日,齊栩、褚敏娟進駐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至此,來自江蘇省人民醫院的7人專家組分戰武漢三地,繼續抗疫。

【人物】

劉輝

江蘇省人民醫院老年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

記者:在前線堅守近兩個月以來,您輾轉三家醫院開展工作,不同階段您的工作側重有何不同?

劉輝:我們第五批江蘇援鄂醫療隊是2月13日到達武漢,隨後我們團隊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的重症病房。那時候我主要負責全隊208個人的培訓,比如穿脫防護用具、隔離服等,以及一些危重症患者的護理。3月23日,我們到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負責南六的重症病區。在那裡,因為病人的病程比較長,我們根據病人情況加強了一些基礎護理,如壓瘡的護理等。4月13日大部隊撤離,我們醫院留下了4個組一共7位醫護作為國家專家組的成員堅守武漢。我和三位同事一起進駐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目前主要還是針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我認為,國家決定讓專家組的繼續堅守是希望我們能更好將自身經驗應用於危重症病患身上,從而提高治癒率。作為留下來的最後一部分資源力量,專家組對危重症治療的把控起到一定的指導和監督作用。

記者:目前,您和團隊所負責的病區情況如何?

劉輝:4月14日到達中法新城院區時,一共有九十幾名患者。醫院共有四個較大病區,一個ICU,三個重症病區。我們前期的主要工作是給病人進行分類篩選,評估患者病情,並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每天進行危重病歷的討論和會診,針對不同病人的治療方案,包括護理康復提供專家意見。現在院內還有五十幾位患者,隨著病人病情的好轉,有一部分即將出院了,重症病人也在逐漸減少,對此我們醫護人員感到比較欣慰,努力沒有白費。

下一階段,我們還將就患者後續治療開展工作,例如ECMO病人、持續陽性患者的治療以及轉陰後病人的康復治療等。由於病程較長且病人年齡偏大,一些患者會產生身體機能的降低以及心理上的變化。我們將針對這些患者制定體能康復訓練,幫助他們儘快迴歸社會。

下一階段,我們還將就患者後續治療開展工作,例如ECMO病人、持續陽性患者的治療以及轉陰後病人的康復治療等。由於病程較長且病人年齡偏大,一些患者會產生身體機能的降低以及心理上的變化。我們將針對這些患者制定體能康復訓練,幫助他們儘快迴歸社會。

記者:輪轉經歷感染病科、老年呼吸科以及重症監護病房,同時也是一名院感控護士。您覺得自己過往的這些經歷對於一線抗“疫”工作來說有什麼幫助?

劉輝:首先,我很感謝過去的這些輪轉經歷,我覺得這種輪流機制非常好,讓醫護人員能夠得到全方位鍛鍊。這次的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性的疾病,我過往的輪轉經驗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導意義。比如在感控方面,我深知做好感控不論是對醫務人員自身,還是病人都是一個保護,因此我對於感控的要求也會比較高。剛到金銀潭醫院時,雖說它是一個傳染病醫院,但實際上這所醫院的醫療條件還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我們到了之後,首先改進了醫院的院感防控,包括醫療制度、三區兩通道的改進等等。從特別難的時候一步步走過來,我們最終將死亡率降下來,危重症患者治癒率提升上來,讓我們的辛苦付出看見成效。

記者:對於接下來的工作,您對自己和團隊有怎樣的期望?

劉輝:一方面在護理上,我希望能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技能,給危重症患者的護理和康復提出一些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多重耐藥的管控,三管感染率的降低等;另一方面,從基礎護理的角度來說,由於臥床時間比較長,許多病人出現壓力性損傷的問題,我希望自己能夠給予這些患者更為貼心精細的護理,給他們更多的協助。

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在我們醫院繼續留守武漢的7個人裡,我還臨時充當後勤部長的工作。在之後的日子裡,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完成專家組本職工作的同時,做好各位主任、護士長的後勤保障工作,能夠幫助大家更安心地投入到戰鬥中去。 交匯點記者 謝詩涵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在我們醫院繼續留守武漢的7個人裡,我還臨時充當後勤部長的工作。在之後的日子裡,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完成專家組本職工作的同時,做好各位主任、護士長的後勤保障工作,能夠幫助大家更安心地投入到戰鬥中去。 交匯點記者 謝詩涵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