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釋放一個信號:14億人的錢袋子要被“動”了?房地產不再吃香

每個人都知道“防患於未然”是什麼意思。它反映在生活的許多方面,但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儲蓄是應付緊急情況的最佳方式。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在很多方面,節儉的人不僅節省開銷,他們還會把錢存起來。

國家釋放一個信號:14億人的錢袋子要被“動”了?房地產不再吃香


眾所周知,中國人更喜歡儲蓄,這與西方的貨幣消費觀念不同。當西方人有錢的時候,他們可能更喜歡享受時間,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然而,大多數中國人喜歡把錢存在銀行裡以備不時之需,2020年,大家過了一個超長的假期,很多人在這段時間裡沒有收入,但房貸、車貸、花唄賬單、信用卡賬單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在這段時間裡,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存錢的重要性。

國家釋放一個信號:14億人的錢袋子要被“動”了?房地產不再吃香


同時也用它來賺錢。畢竟,銀行存款也是一種理財形式,收入尤其穩定。定期存款,以及大額存單等儲蓄方式都能給儲戶帶來不錯的收益。

留著這些錢,你可以做很多事情。因此,許多人開始存錢或“存錢買房”,但在這個前提下,存錢仍然是許多家庭的主要選擇,畢竟沒有風險。

然而,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人們總是把錢放在手裡是一種資源浪費。這些錢本身可以用於投資和建設,但如果留在賬戶裡,就很難轉移價值。在中國,高儲蓄率也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中國的儲蓄率應該是世界最高的。根據2016年的數據,瑞士、瑞典和墨西哥的儲蓄率最高,分別為18.79%、16.02%和15.45%,而中國的儲蓄率為36.1%。

國家釋放一個信號:14億人的錢袋子要被“動”了?房地產不再吃香


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聲稱:“財富的積累不但不依賴於富人的節約(如人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反之,節約更可能阻礙財富的積累”。

他說:“我們越是好心,越是厲行節約,我們的國家和個人的財務支出越是固守傳統,收入反倒越是下降”。“儲蓄,”凱恩斯在他的《貨幣論》中表示,“是個體消費者的行為,存在於避免花光當前所有的收入的消極行為之中”。

國家釋放一個信號:14億人的錢袋子要被“動”了?房地產不再吃香


顯然,如此高的儲蓄率不利於建設性的發展。幸運的是,在中國房地產繁榮之後,儲蓄從銀行存款轉向了房地產,即房地產投資和房地產公司的住房抵押貸款。從那以後,儲蓄率也大幅下降。由於大量的資本流入,房地產業發展迅速。

國家釋放一個信號:14億人的錢袋子要被“動”了?房地產不再吃香


然而,住房本身並不能完全降低儲蓄率。畢竟,當每個家庭都買了房子,對它的需求就會繼續下降。特別是在“房住不炒”政策實施後,越來越少的人會存錢買房。然而,中國的儲蓄率仍然很高。要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必須擴大內需。

對此,國家在前段時間釋放了一個關鍵信號:1月4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站發佈了一份文件。明確指出:中國將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各種各樣的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業務,確保多渠道促進家庭儲蓄不能有效轉化為長期資本市場。這意味著中國14億人的錢袋子要“被動”了。這筆錢將用於刺激經濟中的需求。

國家釋放一個信號:14億人的錢袋子要被“動”了?房地產不再吃香


到2025年,金融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差異化的金融保險機構體系。完善公司治理,基本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產品能力明顯增強,形成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

信貸市場、保險市場、信託市場、融資租賃市場、不良資產市場進一步完善。金融風險在重點領域得到有效化解,銀保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成效顯著。

這意味著近80萬億元的儲蓄流動將被逆轉,不是原地踏步,而是用來刺激內需和消費。早在去年12月21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2019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會議上表示要多措並舉增加資本市場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包括大力加強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拓寬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範圍、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股票等。

實際上,早在2009年,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就提出了這一想法。當時,他表示:“中國降低儲蓄率的意圖是明確的。2005年以來,中國把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作為基本國策。

國家釋放一個信號:14億人的錢袋子要被“動”了?房地產不再吃香


然而,從國家目前釋放的資本流動來看,未來80萬億儲蓄將不會流向房地產,而是更多地流向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為此,中國保監會還提到: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提供中長期貸款。關鍵的一點是,這筆錢要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作者:長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