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寫好一篇文章,我們需要知道這3個法則

最近因為要學習寫作,買了不少關於寫作的書。今天讀的是弗蘭克的《爆款寫作課 打造爆文的3個黃金法則》。

想要寫好一篇文章,我們需要知道這3個法則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弗蘭克何許人也?這位兩個孩子的父親,曾經是一家世界500強外企的職業經理人,33歲那年,他從零開始學寫作,在微信平臺寫下第一篇千字長文,34歲開始教人寫作,35歲通過寫作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

兩年的時間,弗蘭克完成了從學寫作到寫作教練的轉換。兩年間,他寫下了60萬字,並將自己學習寫作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寫成了一本書。

為什麼我們要讀這本書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如我們先回想一下,我們是在哪一個時刻覺得自己可能有寫作的才能,打算開始寫作?

是不是每天打開手機,看到各個網絡平臺一波又一波的文章出現的時刻?是不是看到某篇文章,發現自己和作者的觀點和見解相同的時刻?那個自己心裡有很多話想要傾訴、有強烈表達慾望的時刻?

我們打開電腦,噼裡啪啦,不到一個鐘頭,我們寫出了一兩千字甚至更多的文字。我們的快樂,憂傷,喜悅或者痛苦,在鍵盤下流淌。譁,這麼短的時間,一篇幾千字的文章誕生了,文筆流暢,情感細膩,嗯,不錯,我是有寫作天賦的,乾脆我也開始寫作吧!

想要寫好一篇文章,我們需要知道這3個法則

是這樣嗎?嗯,反正我是這樣。

當真的決定開始寫作,把自己當做一個寫作者的時候,會忽然發現,那些寫作的靈感突然就不見了,或者我們很費勁地寫完了一篇千字多的文章發到網上,卻發現閱讀量低的嚴重打擊自信。

為什麼?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答案就在這本書裡:如果打算寫作,一定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培養“用戶思維”。

我們寫得靈感迸發,信馬由韁,讀者卻不買賬,因為,那是“日記”不是“新媒體文章”,我們寫的都是自己的小情緒,自己關心的事。寫自己的經歷和遭遇,自然下筆如有神,可跟讀者有什麼關心呢?

這就好比,我們和人談話聊天時,說的口若懸河,可對面的人卻哈欠連天,說的都是自己的破事,誰有耐心聽呢?和對方有什麼關係呢?如果沒有一點關係,對方又怎麼會有興趣聽下去呢?

從本質上來說,寫作和說話一樣,都是一種溝通。

要想做一個真正的寫作者,要明白和牢記的第一點:“寫作的內容要對讀者有價值,要能夠引起對方的情緒反應。”

想要寫好一篇文章,我們需要知道這3個法則

我們所有的人生經歷和感受都可以化作筆下的文字,在某一個或某一些地方,一定還有一些人和我們擁有著相同的情感和情緒,文字為我們搭建一座橋樑,一起交流,產生共鳴,讓我們彼此知道,我們並不孤獨。這就是我或者很多人最初寫作的目的。

當我們讀了一本書,或看了一部電影,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場景,我們想把內心的感受和收穫到的價值傳遞出去,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寫作來傳遞自己的所思所想,更要找到一種能引起對方興趣的方式,否則,我們只是自說自話罷了。

這也就是這本書所提到的3個黃金法則:吸引,打動,說服。

當我們讀到一篇文章,或者自己寫了一篇文章,站在一個讀者的角度,圍繞這3個關鍵詞問問自己吧:

吸引,作者用了什麼方法吸引你?

打動,作者用了什麼方法打動你?

說服,作者用了什麼方法說服你?

這本書的作者弗蘭克結合了營銷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從建立“用戶思維”的角度告訴寫作者該怎麼做。

首先想一想,我們寫一篇文章是想要給什麼人看的,也就是圈定目標群體,再來分析,這個目標群體有什麼樣的特徵,他們想看到的是什麼內容。反過來再問問自己,我們能寫出什麼內容?找到這兩者的交集,我們能給出的和讀者想要的,只有兩者結合的內容才是有價值的。

當明確了這一點以後,我們要在文章中打造出吸引力,要擬定好的標題,從案例和素材中多視角分析,找到一個適合的切入點,通過製造稀缺、情緒共鳴來吸引讀者。

寫一篇文章時,要有交流感,就象和一個朋友談心。還要有代入感,通過講一個故事帶領讀者一起經歷,用細膩的情感,適當的金句打動讀者。

要想說服讀者接受我們想傳達的觀點,要從情感、邏輯和利益三個方面著手。先要從情感上讓讀者建立信任。邏輯要清晰,要說清楚你想要表達的觀點,有足夠的論據來支撐,理順推導的邏輯關係。最終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不是理性。不是教條式的灌輸大道理,而是讓讀者認為文章有價值,對他們有利。

寫作是表達自己所思所想,傳達觀點的方式。而我們現在所說的寫作,一定不只是在自己的日記本里記錄下小情緒,發洩情感而已。想要讓自己的文字能夠傳播,引起讀者共鳴,就學習下弗蘭克在書中講到的3條黃金法則吧,多去想想,如何才能吸引、打動和說服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