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初夏的五月,一个神色匆匆的外国人,出现在古城西安的街头。他叫何尔谟,丹麦人,职业新闻记者。对于这个东方古国的首都,他早已经神往已久。

不过他这次前来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来采访新闻,也不是来游览名胜古迹。而是要实施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将一块碑石,盗运出中国。

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清末时期,中国已经成为西方探险盗墓者的目标。几乎就在同一年,在距西安数千公里的敦煌,也有一个叫斯坦因的英国人,用极少的金钱,诱骗了看守藏经洞的王道士。随后从藏经洞中,运走了难以数计的一箱箱的敦煌文书,那是中国最灿烂的古代文化珍宝。

何尔谟知道这是一块有历史价值的考古珍宝,可以和埃及的罗塞塔石碑比肩。罗塞塔石碑,是一块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的石碑。

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它是用希腊文、古埃及文的圣书体和世俗体,三种书体刻制而成。人类就是通过这块碑石,才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系统,找到了一把打开古埃及历史文化宝库的钥匙。

而何尔谟要盗走的这块碑石,是一块唐代的石碑,叫做《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它高近三米,重达两吨多。不同于敦煌文书,如何将这个庞然大物运出中国呢?何尔谟绞尽脑汁,制定了一个偷梁换柱的计划。

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在这个破落的寺院里,还住着一个70多岁的老僧。就是这个没有留下姓名的老僧,在何尔谟3000两白银的诱惑之下,答应何尔谟用相同的石料、相同的尺寸,重新复制一块景教碑。然后,用复制碑换真碑,紧接着他开始着手实施计划。

并在老僧的帮助下,雇好了石匠,又租了一间厂房,作为施工的场地。安排好以后,何尔谟就离开了西安,开始到洛阳、开封、汉口一带去踩点和游玩。并且,他还放出风声,扬言说他不回来了,掩人耳目。

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一切似乎都在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着,四个月过去了。九月中旬,复制的景教碑已经刻好,何尔谟此时已经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计划眼看就要成功了。

然而,在何尔谟准备用复制碑换真碑的时候,风声走漏了。被陕西巡抚得知了偷碑的计划,便下令制止了此事。幸运的是,这个盗碑计划没有得逞。但是,经过了一番交涉,最后,允许何尔谟把复制碑运走。

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通过外国人的这次没有得逞的盗运行动,人们意识到景教碑的真正价值。于是,1904年10月2日至10月4日,景教碑分两次被运进了西安碑林,保护了起来。那么景教碑中到底记述了什么内容,它为什么在西方人眼里,有如此高的地位呢?

下面小编先从它的发现说起:

公元1625年,这时正是明朝末年,西安附近有人建房挖地基。有一天,在清理地基的时候,挖出一块硕大的石碑。这块石碑的上面,有花草、有十字架,还有一些蝌蚪文字,谁也不认识。于是,就报告给官府,官府的人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碑文中出现的“大秦”和“景教”的字样,让他们感到非常迷惑。那么,这些文字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小编要说明一下,所谓大秦,不是秦始皇的大秦国,而是中国古代对古罗马的名称。景教这是早期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就是聂斯托利派传入中国后的名称。

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在公元五世纪初,基督教形成了分别以聂斯托利和西利耳为代表的两个对立的中心。公元428年,两派的斗争激化,聂斯托利败给了对手。他随即被斥为异端,被逐出教门,在流放中死去。然而,聂斯托利的信徒们,并没有屈服。

据史料记载,聂斯托利派在波斯一带,甚至在印度一带,都有的一些余绪。因为,地域上的优势。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一种基督教的派别。

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景教碑所记述,正是这些聂斯托利派的传教士,在耶稣诞生600多年之后,最早把上帝的福音,传入了中国的经历。今天,这件堪称国宝的景教碑,就立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第二展室中,得到了加倍的保护。

现在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来详细研读这块石碑了。这是一块典型的纪事碑,它的形制与一般的唐朝碑刻相类似。碑额上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九个楷书大字。

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碑的上方刻着一个由莲花台烘托着的十字纹,碑的正面是用汉字篆刻的序和颂词,一共30行,每行62个字。碑文的下方和左右两侧,用叙利亚文刻着77位神职人员的名字。在这些叙利亚文字的旁边,大多数都有汉字的注释。

碑文中详细地记载了景教,从唐朝初年传入中国后,一直到刻碑时的150多年间的发展经历。其中,主要赞颂了唐太宗及后来的六代皇帝,对景教的优待。

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碑文是这样记载,在公元635年,大秦国(古罗马)有一位名叫阿罗本的主教,沿着丝绸之路辗转来到了长安,并受到了唐朝皇室的热情接待。

景教碑上面记载着“房玄龄总占西郊,宾迎入内”,可以看出唐王朝的宰相房玄龄,是非常隆重地把阿罗本接到了长安。

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唐太宗还曾经亲自跟阿罗本谈经论道,觉得他的信仰很纯正。因此,就允许他可以在长安传教,甚至可以走出长安,到全国去传教。可以说,阿罗本是聂斯利派最早一个到长安的使者。

情况确实如同碑文中记载的,在得到了皇帝的许可后,基督教在唐代的发展相当可观,他们不仅广建寺庙、招揽信徒,甚至还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比如:有的传教士被朝廷封官进爵。

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大唐王朝时期,整个国家被划分成10个道,每一个道,实际上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那时中国的主要城市,都有景教的寺庙,人们统称为“大秦寺”。

就是这样,当初一块无人理睬的石碑,静静地竖立在破旧寺庙里。突然间,被一个外国人打破了它的宁静,从此,这块景教碑的地位彻底改变。大家想一想,这像不像一个人的人生之路。

有个外国人想以假乱真,将一块唐代碑石盗出中国,大家不知其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