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的愛情:伊人的凝眸

詩經裡的愛情:伊人的凝眸

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華夏民族,也許是最早品嚐到愛情滋味的民族。母親河的岸邊,一水鳥的和鳴聲,激盪起幽雅君子對採荇女的熱戀,不禁唱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興曲。曲子裡,只有啟蒙於大自然的最純真的愛情和寤寐求之的溫暖長情,沒有世俗倫理的偏見,和急功近利的佔有。

那個時候的愛情,天然、自由、平等,成為了關鍵詞。“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女子的主動,男子的真誠,成就了一段美好的戀情。而其見證,只是最天然的木瓜和隨身佩帶的玉佩。“靜以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女子與戀人相約在城牆角見面,卻故意躲起來捉弄他。女子的天真,男子的痴情,讓一場三千年前的幽會,搖曳生姿。那時,封建禮制的束縛還不是太強制。甚至還出現過:”仲春三月,令會男女。“的開明政令。所以,在真濰河邊,”濰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在春草滋漫的郊外,男女青年一見鍾情,“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詩經裡的愛情:伊人的凝眸

詩經裡的愛情:伊人的凝眸

純真年代,平等自由的愛情,因為有了內涵,而意味深長。“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君子于役,汝之何勿思。”這是女子對遠行丈夫的深切掛念。“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這是遠行丈夫對縞衣綦巾的結髮妻子的依戀。無論他走的再遠見得再多,他的心,永遠陶醉於他所鍾愛的美滿婚姻。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

上古的可愛男女們,用詩歌表達著互不辜負的真心真意。“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一位待嫁女子,對正值青春年華的美好愛情的渴望之情,躍然紙上。這是天然自由的心聲,是任何禮法都難以約束的。“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男主角以剛獵得的小鹿為贈,還特意用潔白的茅草做包裝,真誠地表達對少女的愛。多麼純情,多麼溫暖。所有偉大的愛情,都需要溫情的滋潤,平凡而又長情。

詩經裡的愛情:伊人的凝眸

詩經裡的愛情:伊人的凝眸

如家門口涓涓的小溪,天天見面,卻從不厭倦。你聽,大約三千年前一個靜悄悄地黎明,無邊的曠野,自由的時刻,一雙新婚夫婦的對話,足以溫暖操勞的身心。“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妉。將翱將翔,弋鳧與雁。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弋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詩經的時代,男女交往是比較自由的。

從愛情詩的角度來看,《蒹葭》裡的那對成了華夏戀愛的代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伊人就在那兒,並非遙不可及、但非唾手可得。在追求女主人公的過程中,永不言棄。用一次次真情的付出,用一趟趟滿懷希望的上下求索,振奮生命的熱度。“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或許,就是愛情最唯美的一種意境吧。

不光是愛情,世上美好的東西,大多是理想中的“伊人”,也許並不一定最終能追尋到或者修成正果,人們卻願意付出十二分的熱忱,在接近“在水一方”的路途中,享受著生命的美好自由!

詩經裡的愛情:伊人的凝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