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裡面眾人對待哪吒的不同態度,代表了他們不同的處世觀

《哪吒之魔童降世》由餃子導遊執導,講述的是中國的傳統神話人物哪吒雖身為“魔丸”卻逆天改命的故事。該影片一經播出便在國內大獲成功,12月28號經補錄之後,票房終破50億,是繼《戰狼2》後第2部破50億的國產影片。

《哪吒》裡面眾人對待哪吒的不同態度,代表了他們不同的處世觀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值得討論的話題有許多,比如“不給他人定義自己”,“父母的教教育”“人的偏見”等等。千人千面,也許每個人都可以從影片中得出不一樣的體會與理解,而我在影片中看到的是成人與兒童對待人、對待世界,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這兩種方式分別反映了人的處世觀念。

哪吒天性略帶惡劣,眾人紛紛對他避之不及

懷胎三年的李夫人在生產之際,由於太乙真人的疏忽以及申公豹的阻撓,原本註定著好的“靈珠”便變成了“魔丸”,而魔丸裡面的魔性會使得他在長大之後不久便會大開殺戒。所以哪吒生來便被種下了“魔丸”的種子,帶著“惡”的性質,到處點火生事,這是哪吒天生本性帶來的。陳塘關的百姓十分害怕哪吒這個混世大魔王,所以當哪吒出現的時候,眾人避之不及,紛紛躲了起來。

其實哪吒本性雖然略帶惡劣,喜歡戲弄別人,但是哪吒的內心並不壞,他渴望著別人對他的認可以及接納,就像陳塘關的百姓對他父親的態度一樣。

《哪吒》裡面眾人對待哪吒的不同態度,代表了他們不同的處世觀

當他出街的時候他也想和眾人打成一團,成為他們中的一份子,但是在陳塘關的普通百姓看來,哪吒是帶有“壞”性質的人,只要和哪吒接觸,便會給他們帶來損失,甚至是災禍,所以他們都不願意和哪吒接觸,對他避之不及,反而是一個懵懂天真的小女孩願意和他接觸,玩耍。

成人與兒童對待哪吒不同的方式,反應了他們不同的處世態度

成人對待一件事物或者是人的時候,首先權衡利弊,考慮的是自保。在這裡,哪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哪吒天性中帶有魔丸的性質,但是除了頑劣一點之外,並沒有其他十分嚴重的惡劣行為,他也曾嘗試過走進他們當中,融入他們並得到他們的認同,但哪吒還是失敗了,他成為了一個不受別人歡迎的人,其原因是他們經過權衡之後,認為接觸哪吒只會給他們帶來災難與不幸,而這一點對於他們來說是弊的一方面,是不好的一方面,同時他們更多考慮的是自保的問題。

《哪吒》裡面眾人對待哪吒的不同態度,代表了他們不同的處世觀

如果一個是看是有著前科的人,有一天他忽然真心的想要與你成為朋友,但是由於他之前的種種行為,那麼你會願意嗎?我想多數人都不會,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人首先考慮的是自保的問題。他們潛意識中有自保的意識,他們認為一個劣跡斑斑的人怎麼可能會有所改變?而且與他接觸反而對自身還無益反而有害。

這類人他們往往會為了預估到的最壞可能而放棄了當下的一件事,一個人,這種經驗是來自親人朋友以及他所經歷過的事情而得出來的,所以這類人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情也會為了自保,從而選擇下意識的拒絕。

而懵懂無知的小女孩,沒有過多的考慮或者是對事物的判斷,是真誠的。正在當哪吒失落之際,一個小女孩過來跟他一起踢了毽子,這代表著對他的接納,願意和他接觸。兒童對待事與人的時候,與成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兒童考慮更多的是一件事,或者是一個人能否給他帶來快樂,以及人是否坦誠,這種思考方式沒有經過太多的考慮,完全就是從天性中釋放出來的真誠,對待人的那一股最原始的態度,沒有過多的修飾。

《哪吒》裡面眾人對待哪吒的不同態度,代表了他們不同的處世觀

這種思考方式也是最直接的,所以當他感受到哪吒的真誠的時候,她便會很容易的和哪吒融洽的相處起來,他思考的前提不是以哪吒的過往作為參考方式,而是根據最真實的反應,跟著心去走。他們不像成人一樣,想將來可見的結局,而放棄掉跟一個人接觸的機會。

為什麼成人與兒童之間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呢?

因為這是後天的教育以及自身的經驗所帶來的。當一個人還是兒童的時候,對這個世界是懵懂又好奇的,所做的一切行為,都是根據自己的天性,比如兒童愛玩,帶有對世界的好奇,這就是兒童的本性。可是在兒童逐漸的成長過程中,長輩以及身邊的人會告訴他,你遇到什麼事情該怎麼做,並對他的一些行為作出糾正和教育,只是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在灌輸他們以往的一些處事的經驗,因為這種辦法可以更直接的讓孩子言聽計從,而不用去解釋那麼多背後的原因以及去從,在他們看來這是避免孩子以後遇到此事的時候,避免傷害的一種方式。

《哪吒》裡面眾人對待哪吒的不同態度,代表了他們不同的處世觀

但是這種教育也有弊端,太過於侷限,一成不變,雖然可能會避免了更多潛在的危險性,但是同時也會使得孩子失去對探索新事物、認識更多人的機會。

同時如果某個人在此類事物上吃過虧,以後再接觸新鮮事物,對人的時候會更加的謹慎,俗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件事。

而相對於成人,兒童的社會經驗相當於一張白紙。他們更遵循內心的想法,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只會以一顆最真誠的心去對待對待他人,所以往往兒童的做法更容易打動人,也更容易得到別人的真心相待。

《哪吒》裡面眾人對待哪吒的不同態度,代表了他們不同的處世觀

成人與兒童這兩種對待人,對待事物的不同方式,代表著兩代人截然不同的處世觀念,兩種都沒有過多的錯誤,只是如果根據估算的最壞結果,而去做決定,那麼在人生的路途上將會失去很多機會,以及錯過很多風景,所以有時候不妨去把心扉打開,更坦誠地去接納。

影片中的陳塘關百姓,以及小女孩兩種對待哪吒的不同方式,折射出來的是兩代人截然不同的處世觀念,前者是封閉式的,是帶自保性的,而後者是坦誠的,兩者而言都沒有太大的錯處,但是如果一味的為了預估到的最壞可能而去拒絕,那麼人生將會失去很多樂趣以及沿途中美好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