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不健康的做飯習慣,你知道多少

今天給大家講一下飲食的習慣,不懂這些的寶寶們要注意咯!

2020 的開始很特別,不僅給了我們史上最長的假期,還讓不少人從「十指不沾陽春水,只靠外賣過日子」的阿宅,搖身一變,成了朋友圈裡的美食博主。

不健康的做飯習慣,不僅可能會增加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還可能會導致癌症。

一、等油冒煙了才下菜

這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烹調經驗了。但食用油一冒煙,就說明已經超過了油的煙點。

而我們常吃的油,如花生油,它的煙點是 227 ℃,精煉大豆油和玉米油的煙點都在 230 ℃ 以上。所以油冒煙,也意味著此時的烹飪溫度已經非常高了。

除了易將食材燒焦,產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之外,產生的油煙還會危害我們的肺部健康,甚至可能會引起慢性氣道炎症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癌。

所以一般來說,只需將鍋加熱 15~30 秒,就可以將食用油和食材倒入鍋內,千萬不要等油冒煙了再操作~

二、炒菜時不開油煙機

不少人因為長期不清洗油煙機導致吸力不夠,就不願在炒菜時打開油煙機,反而選擇打開門和窗戶,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炒菜產生的煙霧裡含有大量的 PM 2.5,這時的 PM 2.5 會吸附不少的致癌物,如苯並芘、雜環胺,而油煙機正是幫助 PM 2.5 快速排出的設備。

靠著自然通風是遠遠達不到快速降低 PM 2.5 的效果的。

長期這樣炒菜,會對呼吸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比如可能會患上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

因此,定期清洗油煙機,炒菜時打開油煙機,並且炒完菜再開個 5 分鐘左右,才是對健康負責任的做法。

三、喜歡用豬油

很多人覺得豬油特別香,卻不知道豬油裡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

經常以豬油為主要烹調用油,也更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如果喜歡吃豬油,偶爾吃點還行,但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還是換成植物油更好。

關於不健康的做飯習慣,你知道多少

四、蔬菜喜歡燒得久一點

許多小夥伴都習慣往炒好的蔬菜裡再加點水,加蓋燜一會兒,覺得這樣做,菜不僅更軟糯,還能更入味。

但其實長時間的高溫燜煮不僅會大幅降低蔬菜中一些不耐熱的營養素,比如維生素 C,還會讓湯汁裡的鹽分更多地滲透到食材內部,無意間就讓我們攝入了更多的鈉。

而鈉攝入過多,已經被確定是導致高血壓等疾病的罪魁禍首之一。

對於常見的葉菜和根莖類蔬菜,更為健康的烹飪方式應該是:將清洗乾淨的蔬菜焯水斷生後,大火快速翻炒直接出鍋即可。

關於不健康的做飯習慣,你知道多少

五、放鹽太多

鹽攝入過量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生風險。

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我們日常使用的調味料,如味精甚至是番茄沙司,其實都有鹽。因此實際上,幾乎絕大多數家庭的鹽攝入量,都遠超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的人均 6g。

少攝入鹽,不僅有利於預防慢性病的發生,還能讓你重拾食材的本味。減鹽行動刻不容緩:

➊ 多使用天然的調味料,如花椒、八角等,減少對食鹽的過度依賴;

➋ 選擇控鹽勺,控制用鹽量;

➌ 少吃醃製食物。

關於不健康的做飯習慣,你知道多少

六、炒完一道菜不洗鍋接著炒

一般的鐵鍋在一次烹飪後,極易在內壁殘留食材或食用油,這些油在長時間的高溫下會不斷分解氧化,產生致癌物質。

且不清洗的鐵鍋也極容易發生糊鍋、焦化等現象,影響菜餚口感。

所以不要偷懶,炒完一道菜一定要及時洗鍋,再炒下一道~

下期見,朋友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