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不是膽小保守,而是一種老成持重的智慧

《道德經》有言:“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當你對一件事沒有把握的時候,你一定要十分謹慎地對待;當你對一件事十分有把握時,你一定要用十二分的謹慎對待。如此,才能避免功虧一簣。

謹慎不是膽小保守,而是一種老成持重的智慧


謹慎不是膽小保守,而是一種老成持重的智慧。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謹言慎行是立足於世所必須具備的德行。朱熹說:“真正大英雄,都從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處,做將出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說做一件事開始的時候要慎重,不要輕率、衝動的開始。行百里者半九十,所以要做好一件事,結尾很重要,不要在臨近結束的時候放鬆要求而導致前功盡棄。

謹慎不是膽小保守,而是一種老成持重的智慧


慎始慎終重要的是一種態度,而並非是說凡事裹足不前,或者瞻前顧後。心中要有所敬畏,態度有所謙遜,來對待身邊的事與人。《棋經》說道:“博弈之道,貴乎謹嚴。”無論是下棋還是生活,最關鍵的便是:慎始慎終。越是到了後面,越需要謹慎行事,很多人就是因為最後的“差一點”,而導致前功盡棄、滿盤皆輸。

謹慎不是膽小保守,而是一種老成持重的智慧


本事越大,越要處事小心。不能因為自己本事大,而目中無人,隨意作為。自己的命運與運氣都是自己修來的,千萬不要一不小而前功盡棄。一個小心翼翼的舵手,哪怕是開了一萬年的船,也不會遇到事故。而一個粗心大意的人,哪怕才開三年的船,也會因為驕傲而輕視水路與天氣,因而無法避免事故。

謹慎不是膽小保守,而是一種老成持重的智慧


為什麼聰明的人反而事業難成,就是因為心中時常驕傲。人一旦生起驕傲的心,聰明與智慧就會打折,就會被蒙敝上一層灰塵。有些人看起來並不機靈聰明,但因為善於動腦,思維縝密,所以處理事情,反而有備而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導致落後民族掌握了政權,中國歷史大倒退。他自己後來也為清政府所殺。無患,少出差錯。諸葛亮一生謹慎,唯有用馬稷一次衝動了,用了個紙上談兵的人,招致街亭之敗,更間接導致了整個北伐事業的失敗。

謹慎不是膽小保守,而是一種老成持重的智慧


本事越大的人,膽大心細才最好。唐朝名將郭子儀,曾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戰功赫赫,因而得到皇帝的器重,被尊為“尚父”。此時,郭子儀的功績與威望可謂如日中天,但即便如此,他卻從不居功自傲,依舊謹慎如初。郭子儀是個心懷坦蕩的人,每次朋友來府上拜見時,他從不讓身邊的姬妾們迴避,唯獨對盧杞是個例外。有一次,郭子儀聽說御史中丞盧杞來訪,馬上命令身邊的姬妾們躲起來。家人們對此很不理解,待盧杞走後,便問郭子儀說:“大人一向光風霽月,這次為什麼要單單迴避盧杞呢?”郭子儀長嘆一口氣,說道:“盧杞這個人相貌古怪,且心胸險惡,他來訪時我若讓婦人們在場,看到他那副長相,肯定有人會忍不住笑出聲來,這樣一來就闖下大禍了,此人一旦掌權,我一族人的生命就難保了。”果然不出郭子儀所料,這盧杞後來當上了宰相,並對曾經得罪過他的人大肆報復。很多朝臣因此遭到了迫害,而郭子儀則因為當初的謹慎倖免於難,最後得以安享晚年。

謹慎不是膽小保守,而是一種老成持重的智慧


人到遲暮之年,雖已看透世間浮沉,但也不可粗心大意。此時,我們更需要:佛系放表面,謹慎刻心間。本事越大,越要處事謹慎。一個人保持謹慎的生活態度,那麼才會避免目中無人,隨意作為。一隻蟬哪怕再機敏,遇到一個謹慎小心的人,都會落入其手中;而一個粗枝大葉的人,即使再聰明也會有很多失誤之處。

謹慎不是膽小保守,而是一種老成持重的智慧


《松窗夢語》裡有一個故事。明代張瀚初任御史,去參見都察院(主管監察的機構)都臺長官王廷相。王廷相給他講述了一樁見聞,他乘轎進城遇雨,看到穿新鞋的轎伕,從灰場到長安街時,還擇地而行,怕弄髒新鞋。進城後,泥濘漸多,一不小心踩進泥水中,便“不復顧惜”了。王廷相說:“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張瀚聽了這一席話後,“退而佩服公言,終身不敢忘”。後來,張瀚一直恪盡職守,嚴謹從政,清廉自持,官至吏部尚書,名留青史。

謹慎不是膽小保守,而是一種老成持重的智慧


謹慎是智慧的長子,是進步之根,是和諧之本。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草率行動。謹慎是勇敢的一部分,慎重對待問題就是智慧的一半,謹慎的人才能穩操勝券。謹慎是保家之本,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嚴謹慎重,是智慧之母。人生的許多遺憾,都是由一個一個的疏忽相加而成的

古人常說“負重致遠”,謹慎對待眼前的每一件事,必會走得長長遠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