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育兒習俗遇上科學育兒新觀念,我們該怎麼應對?

據說,還有不到7個月,20後就要出生了。預計他們看90後,就如90後看待60後。


當傳統育兒習俗遇上科學育兒新觀念,我們該怎麼應對?


毫無疑問,代溝這東西會隨著一代代新人的湧入,變得越來越無法逾越或者壓根兒也避免不了。

就如前兩天,當我告訴我媽,其實紅糖水沒什麼功效的時候,她瞪大了兩眼,擺出一副口口相傳的神藥竟然失效的表情。

紅糖中95%都是蔗糖,對於補充能量倒是有一定功效,但至於“痛經剋星”、“美容養顏”的說法實在是無稽之談了。

我媽聽後,嘴裡碎碎念著“我們那一代就是喝一杯紅糖水就搞定的事”,對我的話深表懷疑。而我心裡暗自估計,其實就是那甜蜜的感覺分泌出的多巴胺起了安慰作用。

往往,擁有強大群眾基礎的古老方子和良言妙招,就成為了老一輩和新時代年輕人之間,產生分歧的罪魁禍首。

育兒更是如此。

1

前不久,和小侄子視頻,發現這9個月大的小姑娘,又頂著一個油亮的小光頭。

在我的記憶中,這小姑娘從出生到現在,每每見面都是以光頭的形象在和我打招呼。

一方面,老人常說:給寶寶剃頭,頭髮就能變得又濃又黑。

另一方面,老話又說了:夏天熱,孩子剃光頭涼快

還有什麼滿月剃頭好兆頭的風俗,更是在老一輩中流傳久遠。

當傳統育兒習俗遇上科學育兒新觀念,我們該怎麼應對?


而其實,通過各路專業醫師闢謠,首先剃頭髮是無法改變孩子頭髮濃密程度的,真正可以決定髮量的只有基因和激素

其次,頭髮可以有效地幫助人體散熱,而非阻礙散熱。所以,給寶寶剃光頭,反而是減弱了散熱功能。同時,頭皮下的汗液蒸發受阻,更容易長痱子,不注意也容易引起感冒。

2


懷孕前,記得閨蜜小遊就給我抱怨過飽受婆婆帶娃的“摧殘”。

在寶貝6個月開始可以添加輔食後,婆婆秉承著,只要寶寶能吃、肯吃、喜歡吃,那就隨便吃的原則,給寶貝變著法子喂。

甚至還堅持不吃鹽怎麼長身體的理論,給還不到1歲的寶貝喂肉湯。這鹽在婆婆看來,就相當於菠菜對於大力水手,不吃不行啊。

當傳統育兒習俗遇上科學育兒新觀念,我們該怎麼應對?


雖說是出於滿滿的愛,但如今長到2歲的寶貝在體檢時,被醫生警告已經偏胖了,如果不控制會影響發育。

的確,在老人們物質匱乏的那個年代,填飽肚子是首要任務,能吃是福是至理名言。至於,孩子的鹽分、熱量、糖分的攝取量就被完全拋諸於腦後了。

但對於閨蜜而言,作為一個90後媽媽,寶寶的輔食除了多元化,還需要更加精細化和科學化,講究各種食材營養的搭配,甚至精確每日成份的攝入。

可搬出這些生硬的詞彙和道理,婆婆總會拿一句“ 我就是這麼把我兒子養大的”來反駁。更嚴重的是,在定點吃飯和拒絕零食的原則性問題上,婆婆也總是一副心疼孫子的表情,讓閨蜜難以下手阻止。

當傳統育兒習俗遇上科學育兒新觀念,我們該怎麼應對?


3


相同的老派做法,同樣的老式“偏方”,在身邊也比比皆是。就比如,寶寶鼻子扁,捏捏鼻樑就變挺。

這沒有醫學依據的說法,很容易對寶寶造成傷害。再說,每一個寶寶,在出生後,骨骼都還沒有發育完全,歐式高鼻樑根本就不是人為可以塑造的。

還有更多危險⚠️的行為,捆綁新生寶寶,較早地進行“把尿”訓練,用香油治療紅屁屁等等。這些不可取的做法,老人們總是聽不進去勸說,並以各種腔調、言論、表情威懾年輕人。

可見,每一代之間的育兒矛盾和分歧是在所難免。當PK大戰來臨時,我們不得不從戰術上提前部署。

1.共 同 學 習

每一個媽媽都是從菜鳥新手,逐漸轉變成能說會道的王者。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在孕期參加各種孕婦課堂,訂閱瀏覽各種育兒書籍雜誌,還會不斷向醫生諮詢確認。

那不妨,讓老人們也一起加入到學習的行列,幫助他們更新換代庫存裡的觀念和知識儲備。

往往,專家、醫生的話要比從我們年輕人自己口中說出來得管用。當帶動著老人們一起學習新的育兒觀念時,才更容易在遇到實際育兒問題時,達成共識。而有了共同的理論依據,才更容易讓育兒意見統一。

2.角 色 定 位

因為完全撒手不管,讓老人帶娃的糾紛也屢見不鮮。一個家庭中,帶娃的角色最好事先定義清楚,分工明確。

孩子的父母應該作為育兒的首要責任人和第一撫養人,老人則只是帶娃的幫手。

各自清晰定位後,出現分歧,先以溝通尊重為前提,孩子的父母以主人翁的角色意識,引導參與帶娃的老人循序漸進地接受和認可自己的觀念和方法,並對此負責。

而不是作為孩子父母,盡不到對孩子餵養和教育的責任,反倒責怪和吐槽老人們的方法守舊,耽誤了自己的孩子。

3.懂 得 感 恩

無論是老人們還是孩子的父母,都是出於對孩子的關愛,在撫育孩子成長。歸根結底,都是一個戰壕裡的隊友而非敵人。

當傳統育兒習俗遇上科學育兒新觀念,我們該怎麼應對?

當面臨意見分歧時,除了發自內心對老人們的出發點和做法表示理解,當然也不能忘了肯定和感恩。

彩虹屁的作用想必年輕人也都感受過,不妨用在家裡的老人身上,更有助於讓他們接受新觀念和科學育兒的方式。當對抗無用時,或許這種“允許不同”、“建議嘗試”更奏效。

我們無法避免,有一種冷叫奶奶冷,也無法阻止有一種餓叫外婆餓。我們只能接受和理解,老人們也是用愛的方式在照顧孩子們。

當傳統育兒習俗遇上科學育兒新觀念時,一同溝通商討出統一的育兒方案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

當傳統育兒習俗遇上科學育兒新觀念,我們該怎麼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