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诱惑

乐活

启动、慢跑、奔腾,卷起的气流扫过骑手的眉梢,扫过飞扬的马鬃,肆意而优雅……近年来,各项马术赛不断落地四川,普通市民也开始睁大眼睛,惊奇地注视这项对他们而言很新很新的“绅士运动”。赛事席卷而过,而集优雅、绅士、健身和益智于一体的马术,却深深刻在了脑海。与此同时,不少人因为抑制不住驭马之心,开始果敢介入,而人马相处的纯粹,又诱惑和吸引着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一根缰绳

带来奇妙的感受

初中小丫

打开了一个世界

马术吸睛

走入普通人视线

张明

享受人马合一的状态

从成都市区开车50分钟,就到了青白江区客家杏花村风景区,天骁马术运动俱乐部就隐匿于葱郁植物间。

初春的训练日,张明如往常一样早起,匆忙洗漱后跑到了马厩,两根胡萝卜装在口袋里。

“莽子!”一喊,一个黑棕色的马头“嗖”地从马厩最尾端的第二个马栏里探出来。“它其实有着洋气的外国名,莽子是我给它取的。”张明边说边把自己的脸贴上莽子的脸。莽子配合着,头顺势下探,嘴伸向张明的衣袋,熟练地从里面叼出胡萝卜。

人马如此默契,令旁观者心生羡慕。

身材精瘦,短发干练的张明,是当前四川籍马术运动员中第一位能在场地障碍赛中成功跨过150厘米级别的选手。

张明第一次有骑马的体验,是15岁那年在洛带古镇玩。一根缰绳,竟然能奇妙地感受到马的情绪。很多年后,他仍记忆犹新,“我脚部肌肉贴着马身,手拽着缰绳。紧绷使马有些躁动,但神奇的是,透过缰绳你也能感知马对你的态度。”

回家后,张明在一本课外书上,知道了“马术”“骑手”这些词。那年暑假,张明“闹着”到了郫都区(当时称郫县)的一家马场,开始跟教练学骑马、洗马、刷马和收拾马厩。和马待的时间越久,他骑马的欲望就越强。先骑着走,再学着跑,再后又想着能不能在马背上玩花样动作。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因为骑手这个梦想,开始躁动。

2010年,张明独自去浙江,在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马术俱乐部里拜师学艺。在这里,他开始系统学习马术,了解专业理念和规矩。学习的过程很开心,7个月后张明回到了四川。不过,骑手梦既已萌芽破土,张明再也回不到从前。回川不久,他又北上北京,在一家马术俱乐部继续过起了“马工生活”。工作辛苦单调,可他毫无怨言,早上5点起床,喂马、清理马房、备马、遛马、训练……晚上9点半,又去马房给马加水加草料,如果第二天有比赛,还要给马绑腿,以防马腿腿肿。

长期的马房工作,让张明对马的生活习性、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了如指掌,也使他对马术运动有了比同龄选手更深刻的看法,“除了技术,驭马很关键,而前提,是了解马。”一路曲折但始终怀揣骑手梦想的张明,终于在2019年加入了新成立的四川马术队,并在更多的大赛中崭露头角。

每一次跨栏的升高对于马和人来讲,都是一次挑战,而已经跨越了150厘米的张明,正期待着与莽子的配合,能冲击更高的高度。现在,张明每次跨栏进行障碍跟身(上身向前倾,轻靠马脖的动作)时,莽子在起跳瞬间都会直竖耳朵,全神贯注。这种人马合一感觉,总会让张明的心中蓦地腾起一种满足感。

瞿佳练马术能健身也很“烧脑”

13岁的瞿佳正上初中。和周围朋友不一样的是,别人的周末都忙着穿梭在各种数理化补习班,她的周末却基本都泡在了马场。

2016年,瞿佳去英国读了一年书,学校附近有一家马术俱乐部。想起自己8岁在旅游区骑马的经历,小瞿佳把自己想学习马术的念头告诉了父母。但因为远在异国,习练马术又有一定风险,父母一口否决了她的想法。不过,小瞿佳偶尔会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进马场,远远看着奔跑的马,任由自己的骑马梦想驰骋。

回成都后,瞿佳再次向父母提出想学习马术,这一次,她如愿了。“孩子喜欢,我看过赛马比赛,想着这个运动挺优雅,就带她去了。”瞿佳的父亲瞿杰说。在马场,瞿佳第一次进了马厩,一眼看过去,数十匹马刷刷地映入眼帘。不少正悠闲吃着草料的马,也好奇地打探着瞿佳,哼哼唧唧,摇头晃袋。见到这么多对人友好的马,小瞿佳很兴奋,她拿出准备好的小胡萝卜,小心翼翼递给一匹黑马,“嘎嘣”一声,马就把胡萝卜吸入嘴中,而这匹马,随后也成了瞿佳的第一匹坐骑。

在马术俱乐部,瞿佳从驭马慢走到骑马奔腾,随着技术的进阶,她开始尝试场地障碍。对准障碍后,训练有素的马都会显得很兴奋,这时候,瞿佳会用缰绳和腿部力量,让马把这股劲憋着,等到了起跳点,才让马把憋着的劲释放出来……跨过的那一瞬间,瞿佳都会觉得自己打开了一个世界,“太好玩了!”

如果,把骑马只当做是好玩,就太简单了。瞿杰一路陪着女儿参加训练和赛事,他觉得马术越到后面,越考智力。这一点,瞿佳感悟更深:驾驭马匹在最短时间跨越障碍,要满足马不打杆,还要尽快通过,选择合适的线路很重要。理论上,优秀的赛马从起跳到落地能跨越3.5米,但骑手如果不能根据每一道障碍物的高度和宽度,精确计算出跨越障碍的起落地点,给马留足反应时间,就难以完成哪怕是很小的跨越。更难的是,每一次跨越后,还要转弯,究竟选择切大弯转,还是切小弯,都需要临场应变,一面要手脚密切配合,另一面还要不断计算和调整线路、速度,马术的“烧脑”程度,不比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容易。

和瞿佳一样,她周围很多小朋友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学习马术,并获得了更多的成长。“学习马术,可使肌肉和力量得到增强,肌腱、韧带、肌肉的弹性得以提高,体力增强,还能使练习者体态优美,同时,还能锻炼人的思维敏捷度。”基于这些,瞿杰十分支持女儿。

同样支持孩子学习马术的,还有陈巧玲,在现场看了几次马术比赛后,她就带着4岁的儿子陈斯琪去学习马术,“从小受童话影响,我就觉得骑马的人很绅士。”如今,7岁的陈斯琪已经可以在马背上完成60厘米级别的障碍跨越了。“多一项技能,总是好的。”陈巧玲说。

唐刚见证四川马术迎来春天

仅2019年,成都就举办了10余场专业马术赛事,首超北京,居全国第一,越来越多的骑手也走进四川爱马人的视线。马术运动是如何在四川兴起?

四川省马术协会秘书长唐刚,见证了四川马术20余载的沉浮。“1995年,成都市温江区修建金马国际赛马场,发展速度赛

马。刚开始,群众对马术的热情高,发展势头不错。”本期待着大干一场,不料,因为经济基础还不足以支撑“马术”这项“烧钱”的运动,没过多久,就偃旗息鼓。

1997年上海全运会,马术成了正式比赛项目,没有自己马术队的四川,只能和当时的国家马术二队合作参赛,最后取得了第五名。在赛场边,唐刚看着骑手驰骋赛场,心想,“要多久,四川才能有自己的马术队?”为此,唐刚在2000年还前往香港马会取经,在那里,他见识了出色的赛马培养体系、专业的赛事运作、完备的后勤服务……回来后,唐刚与同事们都觉得,要在四川发展马术运动,应引进赛事,让更多人关注并切身感受这项运动,并最终撬动社会资本和力量的参与,才是正道。

2007年,四川终于在成都龙泉阳光体育城举办了第一次马术赛——全国现代五项冠军赛。唐刚回忆,当时,世界冠军钱振华和曹忠荣来了,后来出征北京奥运会的我国顶尖高手也来了,近两百人齐聚龙泉,成都市民热情围观,“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次在家门口看马术比赛。”

有了好的开端,四川马术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现代五项世锦赛落地成都双流。当时国际现代五项联合会时任主席舒曼、时任中国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的侄孙纳瓦塞勒·德·顾拜旦均出席开幕式,四川马术就此也有了国际声望。

机敏的民间资本也嗅到了马术市场的味道。成都豪威马术俱乐部、成都和境国际马术俱乐部、四川天骁马术运动俱乐部等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到2018年,四川马术的省级赛、国家级赛、国际星级赛全面开花,更带动了新一批的新兴力量加入马术学习大军,俱乐部会员人数大增。

在唐刚眼里,马术虽是小众运动项目,但产业潜力巨大,中国也正在成为马术大国和马术强国。“马术产业以马术运动为核心,能带动的周边产品不少,畜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都可受益,如马匹繁育、马匹拍卖交易、马术培训教学、马术赛事节庆活动、户外骑乘旅游,等等。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升级,马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休闲运动项目,所蕴含的优雅礼仪和休闲健身特点,正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当前,成都已经开始尝试将马术和旅游结合,打造马术公园,推广马术骑行体验。

现在,四川的马术俱乐部有20余家,与北京的200多家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唐刚坚信,“东风已起,马术运动及其文化未来将会越来越多地走进四川普通人的生活。”

链接

马术在四川

●在成都范围内,有着成都金马湖马会、天骁马术运动俱乐部、豪威马术俱乐部、青城国际马术俱乐部等大大小小20余家马术俱乐部。学习马术的人群主要为青少年,一年学习费用在3万元左右,40分钟到1小时的课时费用为500到600元,部分俱乐部还提供亲子马术体验活动、马术摄影等活动

●赛事方面,近几年,成都马术赛事质量和数量并升,省级、国家级、国际星级赛事每年都有落地蓉城,进一步丰富了成都建设赛事名城的赛事体系

●2019年,为填补四川省马术高水平运动队的空白,由省马术协会牵头,采用政府、协会和俱乐部共建联办的形式,组建了四川省首支马术队,马术人才链也在完善中


转至:四川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