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己寫的指南自己看需要付費?你會為什麼知識付費?

前幾天“知識付費”被一篇醫生新聞報道“看自己寫的診療指南還要付費?”刷了下眼球。新聞大概內容是一名優秀醫生以自己的經歷為引子,“他免費參與主編的一部醫學類的’臨床診療指南’,卻在需要查閱時需要向發佈的第三方網站付費。“用這個實例來呼籲臨床指南能全部免費。不僅對醫生有極高實際價值,也增加了患者知情權,更讓普通患者的醫學常識增加學習通道。

指間課堂很為這位醫生點贊,為了醫學進步,不惜把自己推到風口,可想而知會遇到的一些風波。我們不瞭解這個事件中涉及的各個收益實際情況,也不能瞭解實際緣由。但是也讓我們忍不住去扒扒這幾年的“知識付費”這個熱點行業的數據。

從2014年算是知識付費的元年,到2015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達0.48億人,再發展到2018年的2.92億人,預計2019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將達3.87億人。(數據來源:艾媒諮詢)甚至有人預計在2020年知識付費市場規模達到235億元。知識付費從2014年至2019年用戶數量及產品都在這短短的年內有來爆發性增長,從商業的萌芽的藍色逐漸變成各種資本的紅海。

從自己寫的指南自己看需要付費?你會為什麼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前五年增長趨勢明顯

從自己寫的指南自己看需要付費?你會為什麼知識付費?

部分熱點知識付費產品

抓到這波知識付費熱點的產品無不是數據暴漲,用戶指數級擴增,付費用戶量龐大。比如“喜馬拉雅”號稱用戶達6億,付費會員數已超400萬;完成 7 輪融資“知乎”用戶數破 2.2 億,回答數超過 1.3 億;“得到” APP在近一年平均日活在200萬+,僅羅振宇跨年演講當日新增50萬用戶;“網易雲課堂”中的課程數達4100+,課時總量超50000,內容有涵蓋軟件、外語、生活、考試教育等十餘大門類;“樊登讀書會”會員數已超過690萬,擁有1700多個分會,還有近300家行企分會。等等這些數據都表明著這個行業的資本、用戶熱度都在繼續暴漲趨勢,知識付費的整個行業在蓬勃發展,2.92億人的大規模市場,已經不能被忽視,巨頭的清場的模式凸顯。。

在資本市場火熱的知識付費,也不是得到所有人認可,還是很多聲音會聽到:販賣焦慮、靠“踩坑”長大的用戶、內容過剩且參差不齊等等。指間課堂作為支持知識付費方在這些負面的感知裡不想做更多筆墨解釋,消費真是市場覺得,用戶需求是最好的反應。那麼算什麼催生知識付費?驅動著的整個行業?

從自己寫的指南自己看需要付費?你會為什麼知識付費?

根據一些互聯網數據,調研總結基本以下五點:

1. 移動信息技術進步:手機終端軟硬件跟上市場需求,智能機普及;現在流量資費平價化,網絡速度提升,從曾經2G到4G,還有逐漸進入眼球的5G,都確保知識付費從軟硬件為知識付費做了保障。

2. 移動支付助力知識產品線上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移動支付工具普及,用戶從線下轉到線上支付習慣養成及途徑便捷。

3. 政策支持:政策逐漸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為知識付費做了法律依靠。中國義務教育幾十年,基本實現掃盲工作,很好的擴大了知識付費潛在需求人群。

4. 中國經濟發展,消費結構逐漸升級,知識、文化的GDP隨之增長,知識付費乘著消費升級的東風發展壯大。

5. 全民輸出內容:移動互聯網催生各種新媒體時代,培育著自媒體人,內容生產者大批量出現,各個網絡連接,接通著不同領域內容的交互,大量生產者尋求著市場變現。

在指間課堂看來,無論我們在哪個平臺上,是因為什麼為知識付費, 作為普通網友,想學習就是優秀,就是值得讚揚。也許我們學的是別人常識,也許一些知識不是實際用得上,也許旁人會覺得不值得,也許只是我們撫平內心焦慮的一種自我安慰,但是,那又如何,我們在想更多瞭解世界,我們希望除了刷著小視頻、打著遊戲消磨時光之餘我們能聽聽書,看看不一樣的見解,甚至學習人家如何售賣知識、產品。

從自己寫的指南自己看需要付費?你會為什麼知識付費?

攝影師:王寧

贊成知識就是力量!請給我們點贊、轉發哦! 歡迎關注“指間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