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不負生命之託-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爭分奪秒不負生命之託

爭分奪秒不負生命之託

張天樂在武漢市第七醫院穿好防護裝備準備進入重症監護室。 本人供圖

□河北日報記者 董 昌

4月16日,從武漢歸來的第28天。張天樂依舊會不由自主地用手機搜尋武漢市第七醫院的消息,“我覺得自己始終沒有離開過那裡,心情也依舊隨著病人的安危起伏。”作為河北支援湖北第一批醫療隊重症組的一員,他曾在那裡戰鬥了48個日日夜夜。

因為情況緊急,張天樂1月27日到達武漢接受了短暫的應急培訓,便進入了“戰場”。“雖是一名危重症專科護士,但第一次走進重症監護室,我還是緊張得出了一身汗。”張天樂說,飛沫、氣溶膠都是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而所有戴呼吸機的病人幾乎都需要吸痰,所以走進監護室無疑就處於病毒的包圍之中。

“重症監護,生命相托;搶救病人,爭分奪秒。”深知肩上的責任,90後的張天樂義無反顧地邁進監護室的大門。

除了被感染的風險高,監護室裡工作強度也是最大的。按照規定,醫護人員工作4小時要出去休息1小時。但是張天樂根本顧不上休息,常常是連續工作六七個小時。患者隨時可能出現突發狀況,他要一刻不停地檢視屏幕、連接管、各種儀器和病人狀況。

“從吸痰到俯臥位通氣以及肺部物理治療,病人的一切都依靠我們。由於穿著好幾層防護裝備,我們消耗的體力成倍增加。”張天樂說。重症監護室裡的第一個夜班,讓張天樂至今難忘。剛接班,就遇到了一個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突然下降,隨後血壓也開始下降,一番搶救後,患者的病情才穩定下來。這時,他早已大汗淋漓。

“衣服溼透了,眼罩霧氣蜇得眼睛直流淚,我們還要繼續奔走,給患者抽血。重症患者本來脈搏就弱,我們又戴著4層手套,根本摸不到血管,只能憑著感覺下針。”張天樂說,那一夜,衣服溼了幹、幹了又溼,他走了有15000多步。下班回到賓館時,累得已經走不動路。

“我是年輕人,睡一覺就能滿血復活,明天依然會衝在最前面!”那晚,他在日記裡這樣寫道。

監護室裡的日子,有苦也有甜。2月下旬,病區裡轉來了年過七旬的張大爺。起初,老人的心情有些許的害怕與恐懼。張天樂得知後,主動走到老人床邊,跟他談心聊天,“我勸他不要害怕,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戰勝病魔,平平安安回家。雖然老人戴著呼吸機,但從表情裡能看出,他的情緒已經開始慢慢放鬆。”

看到張大爺用顫抖的手指了指旁邊的水杯,張天樂趕忙把水杯送到了老人嘴邊。由於使用了無創面罩,每次喝水的時間不能太長,張天樂就幫著老人先摘下面罩,喝上一口水,又趕緊戴上,吸氧後再喝水、再戴上……喝完水後張大爺已累得氣喘吁吁,卻吃力地豎起了大拇指。

那一刻,張天樂心裡比吃了蜜還要甜。

重症監護室的日子,張天樂的心情隨著病人的安危起伏。只要看到有患者從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張天樂都會特別開心。3月3日,重症監護室終於有了空床,“治癒和好轉的病人都多起來了,那天下班後,我們組的七個人個個興高采烈。”

奮戰在武漢市第七醫院重症監護室裡48天,搶救危重症患者78人,全體醫護人員零感染——這是張天樂所在的河北支援湖北第一批醫療隊重症組在武漢的戰績。

“這組數字已烙刻在我們心底,這是成績,更是激勵,激勵著我們繼續與病魔戰鬥,去救治更多患者。”張天樂堅定地說。

來源: 河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