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內陸國——悲催的國家海岸線

我們知道世界上的國家按照是否臨海,可以分為兩大類:內陸國家和沿海國家。在沿海國家中有這麼一批特殊的,它們的海岸線相對與其國界線的比例很小,接近內陸國,被稱為準內陸國,這類國家的海岸線佔不到5%的國界線長度,類似於完全沒有海岸線的內陸國家。全世界中這樣的國家共有8個。

1.剛果民主共和國(海岸線約0.3%)

首都金沙薩,故簡稱剛果(金),國家幅員遼闊,陸地面積約234.5萬平方公里,非洲第二大(2011年南蘇丹獨立後,僅次於阿爾及利亞),世界第十一大國家。原為比利時殖民地,1960年獲得獨立,1971年在蒙博託時期改名為扎伊爾,1997年蒙博託倒臺後又改回原國名。剛果(金)內亂頻仍,政局動盪不堪,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準內陸國——悲催的國家海岸線


準內陸國——悲催的國家海岸線


其毗鄰大西洋的唯一海岸線僅長37公里,世界十大最短國家海岸線榜上有名,典型的口小肚子大,猶如一個吹起來的大氣球,進氣口僅有拇指大小一樣,其悲催之處即在於此。然而慶幸的是,剛果(金)的海岸線直面大西洋,沒有個別島嶼的阻隔,可以很順暢的遠洋至世界各處,而無需擔心遭到其他國家的封鎖。

2.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海岸線約1.4%)

簡稱波黑,面積5.1萬平方公里,首都薩拉熱窩。1991年之前為南斯拉夫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2年3月3日宣佈獨立。

準內陸國——悲催的國家海岸線


準內陸國——悲催的國家海岸線


其唯一海岸線位於西南的內烏姆地區,毗鄰亞得里亞海,長度25公里左右,南北西三面被克羅地亞包圍,不仔細看,還以為波黑是一個內陸國。

可以說波黑的這一段海岸線是最為悲催的,直面克羅地亞的數個半島和島嶼,進出海洋七拐八拐費死個勁,不僅波黑心理憋屈,克羅地亞心理也不得勁,因為內烏姆地區將克羅地亞國土分成了兩塊,每次前往南部地區都得穿越波黑領土,為此,克羅地亞計劃修建一座大橋,從而繞過波黑,但波黑以影響其艦船通行為由反對,真是一條海岸線,愁壞兩國人。

3.斯洛文尼亞(海岸線約3.4%)

斯洛文尼亞、波黑出海口:國土面積2.03萬平方公里,近半數由森林覆蓋,人口約205萬,首都盧布爾雅那。1991年之前為南斯拉夫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6月25日獲得獨立。

準內陸國——悲催的國家海岸線


其唯一海岸線緊鄰隸屬地中海的亞得里亞海,長度47公里。不僅距離有限,而且被意大利、克羅地亞等國家環繞。就在這不足50公里的海岸線中,還有數公里,即皮蘭灣港口附近一段,同克羅地亞還存有歸屬爭議。鑑於此,不知斯洛文尼亞人看見克羅地亞那“變態“級海岸線會作何感想。主要海港城市有科佩爾、伊佐拉等。

4.伊拉克(海岸線約1.6%)

伊拉克:歷史上曾是古巴比倫王國所在地,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石油工業是其支柱產業,原油儲量位居世界第四位,僅次於委內瑞拉、沙特和伊朗。

準內陸國——悲催的國家海岸線


其僅有東南部頻臨波斯灣的一小段海岸線,60公里左右,對於一個石油出口在經濟中佔比龐大的國家而言,如此海岸線確實杯水車薪。由此可知,薩達姆之所以於1990年發動吞併科威特的戰爭,奪取出海口必為其考量之一。不僅如此,伊拉克進出波斯灣,還需經過其宿敵伊朗控制的霍爾木茲海峽,不時處於監控跟蹤之中,一遇戰事,即有遭全面封鎖的危險。

5.約旦(海岸線約1.6%)

約旦:國土面積8.9萬平方公里,沙漠佔80%以上,首都安曼。為伊斯蘭國家,然與其他伊斯蘭國家不同的是,約旦嚴重缺乏淡水資源,是世界十大嚴重缺水國家之一,且石油資源不發達,旅遊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

準內陸國——悲催的國家海岸線


約旦僅有一段26公里長的海岸線,與以色列相鄰,境遇也同以色列相似,只有一座海港城市亞喀巴,進入印度洋也會遭到眾多沿途國家的“圍觀”。

6.剛果共和國(海岸線約3.0%)

剛果共和國,簡稱為剛果(布),位於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中部,東、南兩面鄰剛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麥隆,西連加蓬,西南臨大西洋。總面積為34.2萬平方公里。13—14世紀建立剛果王國。15世紀起被葡萄牙、英國和法國先後入侵。1884年被劃為法國殖民地。1958年成為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5日完全獨立,定名剛果共和國。1969年改名剛果人民共和國,1991年改回現名。

準內陸國——悲催的國家海岸線


海岸線長150多公里,佔國界長度的3.0%,比起它的兄弟(塑料兄弟)剛果(金)情況要好一些,但也位居準內陸國家行列,真是一對難兄難弟

7.多哥(海岸線約3.3%)

多哥共和國,簡稱多哥,是西非國家之一,東面與貝寧,北面與布基納法索,西面與加納相鄰,南面有一小段海岸線面向幾內亞灣,總面積5.7萬平方千米。古代分佈著許多獨立部落和小王國,15世紀葡萄牙侵入。1884年淪為德國殖民地。二戰後,西、東部分別由英國和法國託管。1956年東部多哥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自治共和國,西部多哥1957年併入加納。1960年4月27日多哥共和國獨立。

準內陸國——悲催的國家海岸線


海岸線短而平直,只有55公里(佔比國境線長度3.3%),海岸線雖然不長,但好在直接面向大洋,無島嶼阻攔。

8.比利時(海岸線約4.6%)

比利時王國,簡稱“比利時”, 首都布魯塞爾,有“歐洲首都”之稱,位於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比利時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外貿為其經濟命脈,是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全國GD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

準內陸國——悲催的國家海岸線


準內陸國——悲催的國家海岸線


海岸線長66.5公里,佔比國境線長度4.6%,但是與其他幾個國家不同的是,比利時位於高度發達的西歐,地處沿海的比利時,在某種意義上相當於其大門。在斯海爾德河下游,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安特衛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好像也不悲催。


最後插句題外話,說起海岸線,就想起吉林,這是吉林人乃至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離海邊只有15公里,聞得到海風卻沒有出海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相關資料。

準內陸國——悲催的國家海岸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