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古代女性的典範

《歷朝賢后故事圖冊》由清代宮廷畫家焦秉貞繪製,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焦秉貞,清代宮廷畫家。生卒年不詳,字爾正,山東濟寧人,康熙時官欽天監五官正,供奉內廷。擅畫人物,吸收西洋畫法,重明暗,樓臺界畫,刻劃精工,繪有《仕女圖》,《耕織圖》等。)

這套圖冊的繪畫題材取自歷代有良好德行的皇后、太后的故事,人物包括西周文王之母太任、西周武王之母太姒、東漢明帝明德馬皇后、東漢和帝和熹鄧皇后、北宋仁宗慈聖曹皇后、北宋英宗宣仁高皇后、明仁宗誠孝張皇后。

她們在身為皇后或太后期間,有的勤儉仁厚、賢淑孝順,有的不問政事、不佞外戚。畫家繪此畫冊就是借她們的懿德來宣傳封建的倫理綱常,給宮廷裡的妃嬪們豎立行為楷模。在冊頁中所繪仕女形象柔弱,設色濃豔,富有裝飾性。圖上建築物的繪製採用歐洲焦點透視的方法,有別於中國的傳統畫。

《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古代女性的典範

《葛覃親採》

西周文王之母太任,勤儉仁厚,經常親自採摘織布原料。

《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古代女性的典範

​《含飴弄孫》

此圖人物典出東漢明帝皇后馬後,大將馬援之女,以賢德聞名後宮,從不因私干涉朝政。明帝死,其子章帝即位,馬太后說:“我今後只是含飴弄孫,不管政事。”章帝要為舅父們封爵,馬後不許的故事。

《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古代女性的典範

此圖人物典出《後漢書·馬後紀》載:“建初元年,欲封爵諸舅,太后不聽,帝復重請,太后報曰:“吾反覆念之,思令兩善,豈徒欲獲謙謙之名,使帝受不外施之嫌哉!夫至孝之行,安親為上,吾素剛急,有胸中氣,不可不順也。若陰陽調和,邊境清靜,然後行子之志,吾但當含飴弄孫,不能復政矣!又置織室,蠶於濯龍中,數往觀視,以為娛樂。常與帝旦夕言道政事,及教授諸小王《論語》經書。”的故事。

《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古代女性的典範

​《戒飭宗族》

此圖人物典出《後漢書》卷十上皇后紀第十:“和熹鄧皇后諱綏,太傅禹之孫也。父訓,護羌校尉;母陰氏,光烈皇后從弟女也。後任太后,鄧太后詔徵和帝弟濟北、河間王子男女年五歲以上四十餘人,又鄧氏近親子孫三十餘人,併為開邸第,教學經書,躬自監試。尚幼者,使置師保,朝夕入宮,撫循詔導,恩愛甚渥。”的故事。

《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古代女性的典範

《禁苑種穀》

北宋仁宗曹皇后,慈聖太后,大將曹彬孫女。仁慈節儉,關心稼穡,和仁宗皇帝一起在皇宮中種穀養蠶,以時時提醒自己和臣下百姓勞作之艱辛,不忘愛民之本。

《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古代女性的典範

《麟趾貽休》

源自《國風.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西周文王之正妃,武王之母太姒。太姒仰慕太姜,太任等前輩之美德,殷勤伺奉婆婆,旦夕操勞家務,又盡心盡力教導兒子,使他們長大後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古代女性的典範

《女中堯舜》

北宋英宗宣仁高皇后,神宗之母,仁宗曹皇后的侄女. 從小和姨母生活在宮中,長大後智謀膽識過人,生活簡樸,崇尚節儉,為人廉潔公正。十歲孫子宋哲宗即位後,由高太后主政,第一件事就是廢除《新法》,召回司馬光,蘇軾等被貶的大臣。她主張程朱理學中‘存天理、滅人慾’和傳統儒家道德倫理觀念,從不以權謀私,非常注意約束外戚的勢力,致使‘臨政九年,朝廷清明,結夏綏安,杜絕內降僥倖;文思院奉上之物,無問鉅細,終身不取其一,人以為女中堯舜。’高太后攝政期間,政治清明,始終與民生息,令與宋為敵的契丹也十分敬畏,是為北宋社會最平和,百姓生活最安定的時期,史稱‘元佑之治’。

《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古代女性的典範

《親掖鑾輿》

明宣宗為皇太后親掖鑾輿,太后遊西苑,皇后皇妃侍,帝親掖輿登萬歲山,奉觴上壽,獻詩頒德。

《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古代女性的典範

《身衣練服》

東漢明帝明德馬皇后,知書達理,為人十分謙遜仁慈,崇尚節儉,又極孝順。貴為皇后後,仍然如此,日常服飾非常簡樸,常穿易於染色的粗絲衣服,裙腳也不加邊;服侍她的人也是一樣。平常用度也很節制,無任何奢侈品。以此作為天下表率。

《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古代女性的典範

《孝事周姜》

西周文王之母太任,摯任氏的女兒。容貌端莊,性情仁厚,注重自身的德行修養,對婆婆周姜孝順伺候都十分周到。

《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古代女性的典範

《約束外家》

東漢明帝明德馬皇后曾在孃家濯龍園的門外,見到很多人來拜侯馬氏外戚,車子馬匹像流水一樣往來不絕,十分招搖。傭人們則清一色綠色,配上雪白的領子袖口,甚至比皇后的排場都張揚。馬皇后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後來章帝幾次要封賞舅舅們,馬皇后都堅決不同意,認為只知自己享樂的人,根本就不可能為國家憂愁,怎能擔當重任呢。並且前朝外戚得勢亂國,落得身死滅門,都足以戒鑑了。

《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古代女性的典範

​《濯龍蠶織》

東漢明帝明德馬皇后,從不因私情封賞孃家親戚,但是對於外親中有品行謙虛,重義行善者,經常予以賞賜鼓勵;對品德不端者則嚴厲批評。而那些倚勢不守法度嚴重者,就遣出京城,送還鄉里。又在孃家設置養蠶紡織作坊,並親自前往訪視,用意良苦戒勸馬氏族人以簡樸自律之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