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追星少女” 如今漫布互聯網每一個角落。

有的粉絲每一天都在樂此不疲為自己的偶像打榜、投票、做數據、控評。

甚至有的粉絲為了給自己的愛豆控評,申請了幾百個賬號來回切換評論。

隨著越來越多的“追星少女”出現,互聯網安利自己愛豆的行為也越來越常見。

但是最近我發現,一些做法好像有一點不分場合,本末倒置的感覺......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幾天前,一則消息刷爆了網絡,更是讓人們刷新了三觀。

某跨國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法務,一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長鮑某明對其14歲的養女李星星進行了長達3年的性侵。

人們無不對這個畜生禽獸感到憤怒,同時也對這位年僅14歲的小女孩感到痛心。

人們在表達憤怒的同時也希望鮑某明能夠得到該有的法律懲罰。

在報刊《南風窗》剛剛公佈這則喪心病狂的新聞時,作為公眾人物的明星團體也出來為這件事發聲,表達著憤怒。

馬伊利、章子怡等女明星率先出來發聲: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緊接著姚晨、韓紅、范冰冰等當紅女星都表達了憤怒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

隨著越來越多的明星出來聲援,整個輿論場被推到了頂峰,也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個事件。

演員姚晨還專門諮詢了法律人士,在實際行動上為該事件提供了幫助。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不得不說,明星效應在當下的網絡環境下還是很有影響力。

明星的一個點贊、一個轉發就能引來成千上百萬人的關注,在推導事件熱度的發展還是很有效的。

不到幾個鐘頭的時間,某高管涉嫌性侵14歲少女一事就被推上了熱搜。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但在這時,眼尖的網友們便發現了一件事,為什麼出來發聲的都是女明星呢?

男明星們都去哪裡了?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為什麼男明星這個時候就不說話了呢?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於是一瞬間,微博下面的評論一股腦地變成了:


男明星們怎麼不出來說一句話啊!

但是,男明星真的沒有發聲嗎?

其實也不然。

在事件發酵了一天後,也不知是因為迫受輿論壓力還是因為真的氣憤,但不可否認許多男明星的確發了聲。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於是韓紅、章子怡、李冰冰、周迅等女星紛紛發博聲援受害者,這一行動被網友稱為 “姐姐來了”

吳亦凡、楊洋、汪蘇瀧等男藝人轉發人民日報 “評鮑毓明被查”一文,並寫道“盼真相大白”“必須嚴懲”的話語,該行動又被網友稱為 “哥哥也在”。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但是當我抱著好奇的心態點進這個熱搜的時候,我看到的並不是人們對這件事情的熱議,也不是對這個案件的刨析。

而是一群粉絲們的狂歡。

一群無腦粉絲在下面爭搶著熱評,搶著說我家哥哥或者我家姐姐有發聲,他們在為這個小女孩發聲,而且我哥哥一直有在這方面發聲,或者我姐姐是第一個站出來發聲的…

一些粉絲在下面自以為在給他們的哥哥姐姐宣傳正義,賺取一波路人好感,但我看了只覺得噁心。

評論完全粉絲圈控制了,好像誰發的更早,或者誰發過,就能變成一個誇讚的標杆。

下面各種聲音都有,但唯獨沒有真正關心過事情本身,偶像被罵了之後會說網友雙標,不發聲要被罵冷漠,發聲又要被罵蹭熱度…

但我覺得,明星起的作用無非就是讓更多人去關注這個事情,怎麼就變成了讓更多人去數有幾個明星發聲了?

粉絲一張嘴,加上一些營銷號一帶節奏就把這件事轉化成平時雜七雜八娛樂事件。

把本來是一個聲援小女孩的行動,變成了一場競賽,變成了一場明星立人設的活動,變成了一場賺取路人好感的活動。

但我覺得這樣做,只會讓人看後覺得噁心。

別人的傷口是你們營造美好人設的工具嗎?

把性侵問題娛樂化,很驕傲嗎?

這件事,真的是明星們塑造善良人設的契機嗎?


真的是你們安利哥哥姐姐的好時候嗎?


02


粉絲圈這樣立人設的例子其實還真不少。

對於一些粉絲來說,明星在這種時刻發不發聲成為了定位一個人好壞、決定一個人是否值得我們去崇拜的標準。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但對於一些男明星發出的 “坐等真相大白” 這種蒼白無力的話,還是讓人感覺到不大舒服的。

因為這句話就如同我們關注娛樂新聞的“坐等吃瓜”一樣,給人一種置身事外、圍觀看熱鬧的感覺。

社交媒體不是作為一個“等待真相大白”的地方,社交媒體作為輿論場的意義是在於人們可以合理自發的表達出內心所積攢的情緒,表現一種特定的立場,繼而利用這種社會力量來推動事件得到合理的解決。

這種沒有力度的聲援,就像在微博上插上蠟燭一樣其實適用於任何犯罪案件。這種低成本的轉發最大的作用也只不過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見,引起話題的關注度,實際上大多數明星什麼也沒做。

但我想,其中最令人反感的可能還是粉絲的控評行為吧。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一個本該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關乎著無數未成年人受侵害保護的問題,關乎著14歲少女一生陰影的問題,卻活生生轉化成一個明星立人設、大型吸粉環節。

一個醜陋無比的犯罪行為被轉化為娛樂圈的溫情故事。

這的確讓人直犯惡心!


03


“飯圈語言”這幾年在網絡上的確很火卻也很俗。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就比如去年很火的 “阿中哥哥勇敢飛” 這類很俗的飯圈語言,雖說本意上是為了凝聚人們的心,但畢竟幾百年來我們都把自己比作為中華兒女、華夏子孫,我們也一直將祖國視為母親。

一下子把祖國視為“哥哥”的確有些出入。

也不知老一輩見此稱呼後會是什麼反應。

但對我而言:我支持樸素的愛國情懷和一切為祖國發聲的自發性行為,但唯獨將一個複雜的國家形態的概念無限簡單化、無限扁平化,這是一件很荒誕的事情。

將莊嚴肅穆的愛國同嘻嘻哈哈的娛樂聯繫起來,也確實不大適合。

如果說這類語言實際上本無惡意的話,那麼下面的話讓人聽了就讓人直犯惡心。

在疫情期間,為了不給社會添亂,普通人都呆在家中閉關,而這一閒下來可不得了了。

於是五千多萬網友在線支援抗擊疫情,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語言: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網友們用 “武漢小笨蛋” “病毒君快滾蛋” 這種擬人化的稱呼來加油打氣,甚至連新冠病毒都被安上了一個可愛的稱呼:“阿冠”

這些稱呼單獨來看,可能並沒有什麼大錯,人們的心也是希望著能夠快快戰勝疫情。

但是要知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入侵帶來的可是一場世界性的災難啊,帶給人們的卻是無數的痛苦與死亡啊,在如此嚴肅的事件下,這樣的鼓勵真的適合嗎?

因為她們不知道這麼親切的稱呼背後,有著無數不計生死的一線救護者,有著無數日夜兼工的醫院建築者,還有無數被病毒侵入的普通人…

有的人說:比災難更可怕的是,就是將災難娛樂化。

將災難、死亡用娛樂化的方式消解,有人說這是善意的苦中作樂,但我只覺得他們是在麻痺病毒所帶來的災難。

其實在飯圈語言中這種類型的比喻並不少見。

甚至我們能看到有一些粉絲對偶像發出這樣的表白: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你是我的《南京條約》,是我淪陷的開始。”

“你是我的五四運動,是我放棄一切與所有人為敵也換不回來的曾經”;

“你是我的虎門銷煙,漫藏在記憶深處無法遺忘";

“你是我的洋務運動,轟轟烈烈但一敗塗地”;

“你是我的《九國公約》,以最溫柔的理由做最殘忍的事”

乍一看,這些看似浪漫的表白文案十分炫酷,但是仔細品起來卻並不是滋味。

《九國公約》《南京條約》這些都是什麼?

《九國公約》代表了殖民國家對中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南京條約》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更代表著我們民族長達百年屈辱的開始!那是西方列強對於中國毫無人性的剝奪的開始啊!

這些可都是國恥啊!是插在我們民族脊樑的一根拔不去的刺!

用這些事情當梗,來表達對偶像的崇拜,難道就不會覺得這份表白上沾滿了血腥嗎?

然而,她們卻也一點也不覺得不妥,覺得這樣表白顯得十分“花式”,但我卻覺得這樣純屬腦殘!

環球網最後也用了一句話給出了答案:

“調侃國仇家恨的人,這未必是你淪陷的開始,卻一定是你腦殘的證明”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面對國家的傷痛,民族的悲慘歷史。

拿喪權辱國的條約來表達對偶像的喜愛之情,這應該是書唸的太少,飯吃的太飽吧。

國恥家恨,豈容的你們來調侃!


眾明星聲援鮑毓明性侵14歲少女一案:我卻看到了粉絲圈噁心的一幕


04


再回到最近爆出的14歲少女受侵犯的事件中,我們最終想看到的是誰家的愛豆發了聲嗎?

或者是誰家的愛豆先轉發先點贊嗎?

恕我直言,這些都有什麼意義。

也許對某些粉絲而言,一個14歲少女被侵犯一案,冒著被說趁熱度的風險,我家的愛豆居然發聲了,這可是一個吸引路人緣的絕佳時機,千萬不能錯過啊。

但是,你們卻沒想過。

對於那位14歲的少女而言,那是一個長達三年的噩夢,那是用了三年時間鼓起十分的勇氣揭露這個人渣的時候,那是她希望我們大家都去幫助她懲罰這個惡魔的時候。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不是現在這樣的狀況,而是利用明星這個流量大體的影響力進而引起更多的人對事件本身的關注。

這種聲援背後的目的也絕對不是為了顯得你們 “高尚偉大” ,要知道僅僅轉發一個微博並不會對這個小女孩有任何實際性的幫助。

這件事情的本意,不是為了引起 “性別對立” 也不是為了 “立人設” ,而是去調查這個案件本身,調查這件事情背後所有的陰暗面,讓兇手得到應有懲罰。

社會問題可千萬不能娛樂化啊!

這件事真的是用來安利你們愛豆的好時機嗎?

你們這麼做,真的合適嗎?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不好取的名字

時事熱點第一時間推送,新人公號,創作不易。

點點關注再走吧,謝謝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