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博物館直播:數字化的新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博物館領域帶來了重大影響,為防止疫情擴散,全國各地的博物館、科技館紛紛閉館。不過實體館雖然關閉了,博物館人卻化被動為主動,一刻未停地在網絡上開闢了服務公眾的新陣地。

據國家文物局初步統計,全國博物館春節期間共上線展覽2000餘項,涉及多個門類,以滿足不同觀眾需求。全國300餘家科技館、60餘家博物館聯合推出了面向青少年的線上“科學實驗挑戰賽”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方式,為觀眾創設空中課堂並舉辦趣味答題活動。

在眾多網絡活動中,具有較強沉浸感的“直播雲逛館”備受網民歡迎。2月21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與中國聯通合作,由館內的全國十佳講解員帶領,開展了一場實景拍攝、專業講解、即時互動、多方聯播的“線上遊景區”活動,並在後續的一個月內進行了“海陸空大聚會”“生命的綻放”等5場專題講解,累計觀眾超30萬人次,他們既可通過央視網、沃視頻等官方網站,還可通過快手、鬥魚、虎牙等受眾面更廣、更接地氣的自媒體平臺觀看。

關注 | 博物館直播:數字化的新方式

2月23日,甘肅省博物館、蘇州博物館、中國蔬菜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敦煌研究院、良渚博物院以及西安碑林博物館8家場館也在“淘寶”APP上開展了直播活動。

關注 | 博物館直播:數字化的新方式

12小時的9場直播,讓網友們相聚“雲上”,8家博物館的講解員在線上帶領大家參觀展廳,並從專業角度講解展品背後的歷史文化故事和展覽策劃的設計思路。其中,國家博物館精心設計直播參觀路線,選擇了經典的“古代中國”常設展和新開幕不久的“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以滿足新老觀眾的不同需求。甘肅博物館帶領大家重走“絲綢之路”,國寶級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真品也出現在了直播間。敦煌研究院更是走進壁畫臨摹的現場,講解畫室中對於壁畫臨摹的步驟、如何修復壁畫以及圖畫中蘊含的故事,為大家呈現了一節內涵豐富的歷史美工課。蘇州博物館則把本館建築與藏品結合,邊走邊逛帶領大家領略江南風韻;西安碑林博物館因為晚上不便直播位於室外的碑林,故通過在直播間展示高清圖片的方式,由講解員娓娓道來碑中包含的文化歷史。

關注 | 博物館直播:數字化的新方式

雖然絕大多數博物館都是第一次進行現場直播,但效果卻很好,每一場次都有10萬+的觀看人數,如蘇州博物館這樣的網紅館在線觀看人數達到了25萬+,而隨著夜幕降臨和一整天的宣傳發酵,西安碑林博物館的直播更是創下了39.1萬的直播記錄。數據顯示,直播當天有近1000萬人湧入,幾乎相當於接待了法國盧浮宮一年的客流量,平均每人發表了6條評論,這些直播因互動性好、故事性強以及講解員獨特的人格魅力而受到網友歡迎。彈幕中不斷有觀眾反饋“明天還要看重播”“點進去就出不來了”“下次來帶著本本”……朋友圈也好評如潮。

3月1日和9日,因網民反響熱烈,又有多家博物館,如布達拉宮、南海博物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上海海昌海洋世界、南京博物院、中國航海博物館、中華航天博物館等,也紛紛加入了“淘寶”APP的第二和第三期直播,其中已有1388年曆史的布達拉宮更是史上首次試水。這兩次直播除了展示精美的館藏文物外,更有和動物的親密“雲接觸”,如熊貓在線賣萌、野生動物“雲領養”、企鵝與鯊魚“連麥”等,深受網民歡迎。

由於網絡直播效果顯著,國家文物局也鼓勵各博物館“繼續利用數字資源……不斷豐富完善展示及內容,提供優質的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對於博物館來說,“直播”不僅是疫情期間的應急活動,更是博物館傳播數字化,吸引更多觀眾、尤其是年輕人參觀博物館、瞭解博物館的新嘗試。

作者繫上海科技館展示教育處助理館員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李今

編輯:吳桐

審核:王飛

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注 | 博物館直播:數字化的新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