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也曾有“人面桃花”經歷,其心儀女子身份卻很特殊

唐代詩人崔護有首令人稱頌的名詩《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詩是崔護題寫於長安城南一戶人家門扉之上,慨嘆去年偶遇的少女如今蹤跡難覓,此處空餘燦爛的桃花和醉人的春風。

辛棄疾也曾有“人面桃花”經歷,其心儀女子身份卻很特殊

其實,文人雅士筆下這樣的錯失心上人的故事還有不少,今天單說辛棄疾的一段類似經歷。

這事,記載在辛詞《念奴嬌·書東流村壁》中——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剗地東風欺客夢,一枕雲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繫馬,此地曾輕別。樓空人去,舊遊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曾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雲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裡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髮?

辛棄疾也曾有“人面桃花”經歷,其心儀女子身份卻很特殊

與崔護的詩歌題寫在門扉之上很像,該詞是辛棄疾題寫在一個鄉村院落的牆壁之上。

當時是野棠花落、乍暖還寒的清明時節,辛棄疾從江西任上趕往都城臨安。經過安徽東流時,他想起一段往事:

幾年前,自己曾在此地與一女子告別。那天,她為他踐行,美酒在握,別情依依。如今,佳人無覓,往事悠悠。

事情到這裡,辛棄疾的經歷與崔護的幾乎一模一樣:二人均是舊地重遊,卻發現風景依舊,美人不再!

不過,二人故事此後的發展就大相徑庭了。

先看崔護事。

記載崔護該詩的孟棨《本事詩》說:

在門扉題詩之後數日,崔護又到那處院落,卻意外得知:那少女看了題詩,一病不起,竟絕食而亡。

崔護聞之,悲痛難抑,不禁抱屍大哭,少女卻因此死而復生。之後,二人結為夫妻,成就一段佳話。

辛棄疾也曾有“人面桃花”經歷,其心儀女子身份卻很特殊

再看辛棄疾事。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下闕說得明白,辛棄疾與那女子雖沒能再遇,卻聽人說,曾在繁華都市街頭,見那女子隱現於門簾之下的纖足。

這話說得含混,意思卻也明確:那是個煙花女子。

證據有二,一是辛詞稱女子出現之處為“綺陌”(即繁華街道),這詞常用來代指煙花柳巷;二是辛詞說曾有人見那女子“簾底纖纖月”,也就是纖足。

想想,那個年代,什麼女子會在街邊房舍簾下露出纖足?答案有二,該女或是煙花女子,或是有風月行為之女子,像《金瓶梅》中的潘金蓮就有類似行為。

由此可推斷,辛棄疾筆下之人應是個風塵女子。

接下來,辛棄疾在感嘆一番當年二人的惜別和此次的難逢之後,做了一番推想:

相信今後還能與她相會於酒宴之上(這也證明那人是煙花女子),但恐怕二人再難像以前那樣親近。甚至,她見了自己會驚問:你怎麼頭髮已如此花白?!

至此,辛詞故事結束。

辛棄疾也曾有“人面桃花”經歷,其心儀女子身份卻很特殊

說完這兩個故事,我們發現,崔護的故事是個神話,是一出愛情的讚歌,在那裡愛情是可以超越生死的;而辛棄疾的故事是人世間的,是一聲人生的悲嘆,在那裡兩情相悅抵不過時間和世事的消磨——人面桃花雖好,鏡中之花難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