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禮是竹聯幫內最有實力的大哥,對兄弟非常仗義,但復仇欲極強

作者聲明:吳學華講歷史的原創作品,拒絕轉載

#423頭條知識節#


陳啟禮是竹聯幫內最有實力的大哥,對兄弟非常仗義,但復仇欲極強


事情並不像陳啟禮想象的那麼簡單,雖然他做了不少準備工作,也考慮到了許多將要發生的問題,可問題一旦發生了,卻也令他措手不及。

首先便是四海幫的抵抗和報復。雖然當局勒令四海幫解散,但四海幫在解散之餘,還保持著相當的實力,也敢於和別的幫會拼鬥,這一點遠在陳啟禮的估計之外。其次是械鬥發生後當局的反應,竹聯幫與四海幫的械鬥儘管是在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可還是不可避免地有消息次日一早便見諸報端,當局惱羞成怒,令方家勁加強夜間巡邏,一有黑幫械鬥立即予以平息。再次是臺北市各大幫會,原先各大幫會懾於當局的威勢,誰也不敢動,如今見竹聯幫動了,也紛紛搶灘,想舀得一杯殘羹,所以竹聯幫在對付四海幫的同時,還要對付其他的幫會。

別看陳啟禮年紀並不大,可是他非常老練,他這時收手已不可能,唯一的就是實施一套最快最簡捷而又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他馬上想到了一個人。那個黑白兩道都敬重的“城哥”蔡金塗,雖然“城哥”早已聲稱不再管道上的事,可一旦道上有大事發生,他還是不會坐視不管的。

陳啟禮知道“城哥”有個兒子最喜歡在芳明館的賭場裡逍遙快活。他當然不會親自出面,竹聯幫有的是人。

陳啟禮是竹聯幫內最有實力的大哥,對兄弟非常仗義,但復仇欲極強

蔡冠倫明白要保住四海幫,就必須和竹聯幫化解恩怨。可竹聯幫和四海幫是世仇,這恩怨如何化解?

蔡冠倫想到七賢幫老大,具有通天教主之稱的劉秉遑。劉秉遑外號“跛腳秉遑”,是臺灣三教父之一,在道上人緣極為不錯,善於排解黑道仇怨。“跛腳秉遑”是地道的臺灣人,不像另兩位教父“城哥”和“蚊哥”,是從大陸隨軍過來的。七賢幫在臺灣眾多黑幫中,算是一個資格較老的幫會,“跛腳秉遑”本人在黑道上的資格也很老,年輕時打打殺殺,有一次不小心讓人砍斷了左腿筋脈,落下殘疾,走路時一瘸一拐,便被道上的人在他名字的前面加上跛腳兩字,他並不介意。

黑道生涯漸漸磨去了劉秉遑的戾氣,他變得乖巧和善起來,深得眾多黑道人物的信任,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開始排解黑道之間的仇怨,當雙方的仇怨一旦解開,便會對他感恩涕零,從而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被道上的人尊為通天教主,成為臺灣黑道三大教父之一。

當蔡冠倫親自到高雄找到劉秉遑時,這位通天教主便知道了對方的來意,一番客套之後,在蔡冠倫的一再請求之下,他答應替四海幫和竹聯幫排解仇怨。

幾天後,竹聯幫老大林國棟在陳啟禮等人的陪同下來到七賢幫的總堂口,開始了和四海幫的“談判”。

談判只是一種形式,雙方無疑想借談判之機摸一下對方到底還有多少斤兩。

儘管劉秉遑一再周旋,可雙方依舊仍沒有達成共識。雖說蔡冠倫忍痛放出了一些讓步,可竹聯幫好像是一隻永遠喂不飽的老虎。

最後,惱羞成怒的蔡冠倫丟下幾句話:“別以為有人罩著你們就有肆無恐,有本事,你們自己來拿。”

蔡冠倫氣匆匆離去,將劉秉遑晾在一旁,劉秉遑的老臉丟盡,這是他排解黑道恩怨以來,第一次不成功的。

劉秉遑漲紅著臉,訕訕地對林國棟說:“蔡老大太不識抬舉了,我一定不會放過他的。”

陳啟禮笑著對劉秉遑說:“謝謝,不用勞煩您老,我們知道怎麼做。”

在陳惠文的幫助下,陳啟禮的計劃一一得到了實施。


陳啟禮是竹聯幫內最有實力的大哥,對兄弟非常仗義,但復仇欲極強

竹聯幫在陳啟禮的策劃下將四海幫徹底擊垮之後,使他在黑道上聲名大振,許多新血的加入使竹聯幫勢力大增,並牢牢控制著臺北市中心地區大片黃金地段。這一年,他才20歲,已經是一名聲名赫赫、名符其實的黑道老大了。

臺北市的諸多幫會沒想到竹聯幫下手這麼快,當有所醒悟時事實已成定局,想趁亂搶一些地盤的計劃也隨之落空,如果再想從竹聯幫手裡去搶奪一點地盤迴來,無疑以卵擊石,搞不好反被竹聯幫吞併,倒不如就此罷休,死了那條心。

竹聯幫老大林國棟見竹聯幫的勢力恢復得如此神速,既喜又憂,喜的是竹聯幫終於一雪前仇,憂的是幫會勢力太大,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當局的重視,重蹈四海幫的覆轍。

但陳啟禮卻不這麼想,他以前雖然也有那樣的擔心,但這種擔心已經隨著四海幫勢力的急劇削弱而不存在了,因為他知道當局要求的是治安穩定。現在臺北大部分地盤都控制在竹聯幫手裡,幫會械鬥已經越來越少。當局不會再管那麼多,那些人心思全在政壇的勾心鬥角上,他們所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權力和地位。

他是竹聯幫內最有實力的大哥,也是個復仇欲極強的人,當鞏固了地盤之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向當年聯合四海幫攻擊竹聯幫的幫會展開報復性的攻擊。

首先對付的是三環幫,儘管三環幫幫主諶洲吾和竹聯幫有此淵源(曾是中和幫五虎將之一),還是沒有能倖免,一場不大不小的械鬥後,三環幫被趕出了臺北市區,接下來,飛鷹幫、宇宙幫、文山幫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攻擊。

竹聯幫的瘋狂報復行動使得黑道幫會人人自危,擔心有那麼一天早上起來時地盤已被竹聯幫佔了去。最後“城哥”蔡金塗實在看不過去,不得不出面干涉,竹聯幫看在“城哥”的面子上,停止了報復行動。並主動讓出西門町那塊風水寶地,還給了四海幫,讓蔡冠倫等人有了一個棲身之地。四海幫遭此一劫,從此萎靡不振,直到兩年後陳永和帶著一幫兄弟重新殺回臺北,才慢慢恢復元氣。

“城哥”蔡金塗總算對蔡冠倫有了一個“交待”,人家竹聯幫並沒有趕盡殺絕。

此後不久,陳啟禮在和平東路大富豪酒家宴請了大批並非黑白兩道的人,他們都是臺北市各家媒體的記者,正是這些人,使陳啟禮的計劃實施起來幾乎天衣無縫。這就是為什麼竹聯幫一次次發生械鬥之後,而報紙上卻說臺北治安良好的原因。

利用新聞媒體這一招,也是陳啟禮從陳惠文那裡學來的。而他日後的脫胎換骨,也是從做媒體開始的。這一點,臺灣所有的黑道老大都始料不及。

陳啟禮是竹聯幫內最有實力的大哥,對兄弟非常仗義,但復仇欲極強

1964年2月,原中和幫幫主孫德培從獄中出來了,可今非往昔,雖然不少人仍尊他為老大,可他早已心灰意冷,不願再在道上混了,不久便去了法國,從此再無音訊。

在陳啟禮的領導下,竹聯幫於六十年代中期便有了“天下第一幫”之稱。一方面,他在老師“西門金剛”陳惠文的指導下,將手下心腹以“業務經理”、“場務經理”的身份,派到舞廳、夜總會等公共場所當保鏢,收取保護費;另一方面則揮師南下,與桃園、嘉義、臺南、臺中,彰化、高雄等幫派勾結一氣,促成南北幫派大聯盟。

在黑道生涯中,陳啟禮逐漸悟出一個道理:要想在黑社會站住腳,除了心黑手狠,翻臉無情外,更要有頭腦。特別是現代社會中,單靠拳頭不僅在社會成不了大氣候,在幫內也當不了頭領。為了竹聯幫的事業,他費盡心機,經常為分析思考幫務而徹夜不眠。而他想出的點子也常常使弟兄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在社交場合,他表面上謙恭沉默,並不像那種張狂浮誇之輩。他很會以彬彬有禮的態度和穩重斯文的舉止騙取對方的好感,而在幫內,他又以講義氣,出手大方而深得人心。

陳啟禮絕對不願做“無名英雄”。他抱著出人頭地的個人野心,混跡“江湖”,因此他的哲學就是“雄心未竟即是野心,野心已達便為雄心”。他心目中的英雄是杜月笙。他曾多次對人說:“我最崇拜的人就是杜月笙。”能像杜月笙那樣“青史留名”,又“報效國家”是“我人生的最終目標”。

此時陳啟禮領悟到,在現代社會中要發展黑社會的幫派力量,必須走“現代化”路線,那種原始的黑幫手段只能是輔助性的。因此,他竭力把竹聯幫辦成一個近似美國小說《教父》式的黑手黨。他一面組織整頓竹聯幫,一面準備籌組四海、文山等四大兄弟幫,另外還竭力向外界伸手,開設職業賭場,為組織發展打下牢固的經濟基礎。由此陳啟禮的名望不僅在竹聯幫鵲起,在其他幫派組織中也日漸加重。(預知後事,請打開下面的專欄鏈接)


專欄

臺灣教父的雙面厚黑人生30課

作者:吳學華講歷史

16.8幣

1,475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