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焦慮都是“教育保健品”挖的坑

家長的焦慮都是“教育保健品”挖的坑

人說貓叔分享的都是乾貨,實在、實用、接地氣。這話貓叔聽起來心花忍不住直想怒放,不過我得承認,您的誇讚,都是實話。

貓叔做過幾個知名媒體的主編總編,也做過不少企業的顧問,要說縐不來高大上的理論,那不夠誠實,反倒是瞎謙虛,也不符合貓叔的性格。可要和家長聊孩子的教育培養,就要分享怎麼通過日常生活的雞毛蒜皮來培養孩子,不落地怎麼行?

前段時間貓叔在全國婦聯一個活動上談到一個認識,受到現場專家同行的高度認可,這個觀點就是,現在社會上不缺各種各樣的家長課堂,可是他只講觀點、講觀念、講理念、講思想,就是不講方法。家長聽的頻頻點頭,回到家裡還是一頭霧水,不得其法。

所以貓叔說,沒有具體應對日常瑣碎的方法、甚至沒有系統的拿來能用的系統課程加持的家庭教育都是販賣焦慮,貓叔管他們叫“教育保健品”。

貓叔的孩子三歲的時候,剛上幼兒園,就發現她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因為這幼兒園差點勸退學。我記得當時幼兒園找我談,我給她說,孩子你可以退給我,我可不能把她再退給醫院、推給當初把她抱給我的那個護士姐姐啊。

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了,還沒有事先徵求人家的意見,所以,別人可以不負責,說到底別人也負不了責,只有家長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

20年前,咱們中國基本上還沒機構專門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沒辦法,我自己開始學習研究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等這些,就是為了幫助自己的孩子。

好在自己做媒體主編出身,學習研究算是我的長項。

孩子不太正常,我也只能用不太常規的方法去培養她。這種學習研究和實踐我堅持了二十年。還好,從來不問成績的孩子最終成績上絲毫不輸別人,高中畢業時已經熟練掌握了兩門外語,最終拿到了六個國際名校的offer。

很多人看到我的孩子的情況,都會問我怎麼教育怎麼培養的?我說很簡單,就一個字,玩!

當然前面我也講到了,家長一定要會玩,玩好了是教育培養,不會玩就變成了哄孩子、糊弄孩子。

大家都送孩子去過學校,送孩子去上學,那大家想想,你送孩子到學校門口,最後會叮囑他什麼?

對,很多人都會交待,好好聽話啊,團結同學啊,上課要專心聽講啊,是這樣吧?

那你再想想,你這會兒這樣叮囑一句,孩子那邊一進校門,他是不是就會按你說的做呢?

不一定。他不聽,你說這個有什麼用呢?

我的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我每天也送他去學校,那幾年,每天到校門口我都是一句話,好好玩,要玩開心。

可能會有人擔心,交待他聽話她還不聽哪,你交待她玩她會不會真的不學習了?

不會!因為我瞭解她,她對學習有自己的責任心,又自己的獨立管理能力,不用我再去交待這些。我交待她玩,是讓她有一個輕鬆的心態對待學習,表達的我對她的信任。該交待的事,平常都我們一起玩的時候都交待過了。

玩是技術活,家長真想用心培養孩子,就要注意兩個“法”,一是玩的要有章法,二是玩起來要有方法。

我們先來說章法。

古話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說一個人以後的成長在這個小時候就差不多註定了,所以說孩童時期的教育很重要。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得。可是古人沒告訴咱看哪兒啊,怎麼看呢?

看前腦門還是看後腦勺?

是看三歲的時候會背多少詩詞?還是看七歲的時候能記多少單詞嗎?

肯定不是!

那是什麼呢?可能你會說,看他養成的習慣和性格。

哦,對了,還有一句話,叫性格決定命運。

可什麼是性格?

你可能會說,我這孩子就是性子粗曠,粗心大意,或者說他脾氣急躁,或者說他內向,總是悶悶的,還有說他膽小怕事,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說的性格,可是你知道不知道他這個性格是什麼心理原因嗎?或者是什麼思維方式造成的呢?

你看,這就需要咱們瞭解他性格習慣背後的心理原因和思維原因了。這背後的根源,就是我說的章法。

咱們來看這張圖。

心智十二項。

家長的焦慮都是“教育保健品”挖的坑

你看,這是不是我們所講的性格和習慣?

對,他脾氣急躁,其實是情緒管理能力問題;

他粗心大意,其實是專注能力不足;

他悶悶的,膽子小,其實是自信心缺失,或者是社交能力不夠,等等。

咱平常說的習慣性格到底是什麼鬼很難說得清,這下明白了,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能力,也就是心理能力和思維能力。

心智十二項,就是我們要遵循的章法。對照這些內容去和孩子玩,咱就知道和孩子玩的方向了,不會再胡亂玩,瞎玩。

我說這胡亂玩,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孩子在這些方面那些是強的,哪些方面比較弱,哪些甚至是缺失的,需要你通過家庭教育幫他彌補,如果不知道這些,只是陪著他浪費時間,更深層地去想,我們是不是在浪費他成長的機會?

我經常說一句話,平庸的家長只會就事論事,優秀的家長會就事論理

就事論事,只看到眼前,只看到表象,所以遇到問題你也只會糊弄事兒。

咱舉個例子,孩子不小心腦袋磕桌子角了,你是趕緊拉懷裡來一陣猛哄,還是笑著說活該,下回你小子可得注意點,還是像二百年前的老太太一樣逮著桌子一頓猛揍:看你還碰我們寶寶的頭不?

拉孩子一陣猛哄的,就是在糊弄事兒;不怕手疼欺負桌子的,是在教孩子推卸責任;只是提醒他下回注意,看起來顯得愛心不足,其實就是在就事說理。

貓叔講的有章法的家長,遇到這事兒就會想,這是個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機會,只有你認識到了,注意引導和幫助他,這樣他才吃一塹長一智。

再比如,在家裡孩子鬧著要和你玩,行,咱玩個遊戲吧。玩什麼呢?拿張紙,隨便畫個圖形,這就開始了:先問他看看屋子裡什麼東西是圓的?這是教他練習觀察力;換個玩法,不準說屋裡的東西,想想還有什麼是圓的?這是練習想象力;北京的國家大劇院是圓的,那咱上次去北京除了看到國家大劇院了,你給爸爸講講還看到了什麼東西,遇到了什麼事,看到了什麼人?這就是練習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了。

這種玩,孩子方面是玩,家長方面看,是不是就是在教育?

有了章法,有了方法,咱們的玩才可能更有價值,更有營養。

再一個,講故事也是一種玩法。

咱們怎麼講的?

孩子專注力缺乏,講專注力的故事,感恩心需要提高,咱多給他講和感恩心有關的故事,創新思維缺乏,就多講啟迪思考、引發聯想的故事。

咱們很多家長他也講故事,可是沒有剛才說的章法,就像種草坪,他不知道需要全面養殖才能成為一片草完整的草坪,到最後成了這缺一片那少一塊,斑禿不齊,那怎麼行?

貓叔家心智教育針對心智十二項設計了大量的訓練性遊戲,還有300個心智故事,得空兒常來貓叔家,貓叔陪著你和孩子一起玩!

本文由貓叔根據真實案例撰寫,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