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的愛國情懷

公元1128年8月20日,宋高宗趙構不顧大宋軍民的抗金熱情,自降國格,派宇文虛中奉表至會寧,貶號稱臣,乞求金廷罷兵議和。

此舉好似打開了潘多拉盒子,大宋軍民憤慨不已,以各種形式進行抵制。

在抵制宋金議和的浪潮中,一名來自濟南的奇女子,寫下了"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的斷句,斥責以趙構為首的宋廷投降派,字字鏗鏘,句句帶血。

她,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的愛國情懷

此時李清照處境極其困頓,因金兵南下,她和丈夫趙明誠輾轉逃難。趙明誠中途病故,李清照克服重重困難,把一大批珍藏的文物運至江寧府,疲憊不堪,病倒在床。

李清照儘管喪夫,但依然有極其強烈的抗金意志,聽聞趙構遣使議和,強掙病體,寫下震鑠千古的愛國斷句,感人至深。

這斷句,有二個歷史人物,王導和劉琨。

這二個歷史人物,是西東晉之交時期的風雲人物,中華守護神。

李清照:“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的愛國情懷

王導(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龍 、阿龍。琅琊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時期政治家、書法家,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劉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晉朝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和軍事家,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光祿大夫劉蕃之子。

王導和劉琨均是西東晉之交的愛國志士,那時五胡亂華,國將不國,華夏文明面臨絕滅的危險。

在以王導為代表的士族領導下,衣冠南渡,建立東晉政權,為華夏文明的延續,提供了後盾。

李清照:“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的愛國情懷

劉琨是"聞雞起舞"這個成語故事的主角,北伐中原,收復了不少疆土,但最終因朝廷不提供兵馬錢糧,北伐大業毀於一旦。劉琨依附幽州刺史段匹磾,慘遭殺害,令人扼腕長嘆。

衣冠南渡後的八百年,李清照目睹故國被金人蹂躪,二帝北擄,憤慨不已,不顧弱女子身份,以筆為武器,寫下了一首首愛國詩詞,鼓勵大宋軍民奮勇抗金,收復失地,不亦壯哉?!

眾所周知,李清照是婉約詞派的開創者,詞風多變,藝術成就極高。這位曠世才女,為後人留下了不少佳作。

李清照:“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的愛國情懷

李清照前期生活優裕,小家碧玉嘛,筆下的景物,歡快活潑,充滿了自然之趣。

然而國難來了,熱愛中華文化的李清照,決不會向摧殘文明的異族統治者屈服,隨著逃難大軍,渡過長江,成了江南的居民。

屢經磨難的李清照,此時站在江寧城樓上,想想自己44歲了,國破夫喪,萬般愁苦,繫於一身。而趙構不顧民意,一意求和,讓和岳飛差不多抗金意志的她,絕對接受不了。

北方人出身的她,粗獷豪邁、堅貞不屈,李清照詞風大變,愛國豪情,肆意流淌。

李清照:“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的愛國情懷

李清照寫的詩詞,與眾不同,尤其是詞,稱為易安體,獨標千古。就連辛棄疾這樣的大家,也學習李清照的寫法。辛棄疾《醜奴兒近》調下題曰:"博山道中效易安體"。

如今多地有李清照的紀念場所,山東章丘紀念館、山東青州紀念館、山東濟南紀念堂、浙江金華紀念堂等,向世人展示了李清照的愛國情懷、卓絕才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