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沒學過音樂,怎麼陪孩子練琴?聽音樂考級考官來支招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在為《孩子學樂器,父母這樣做》做的序言中寫道,我國是全世界孩子學習各種中西樂器的大國,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提高了全民素質,為專業院校儲備輸送了優秀的人才。但在孩子學琴的過程中存在很多誤區,導致孩子的學琴之路異常坎坷。

孩子學琴,找到好機構好老師很重要,但再好的老師每週也只是給孩子上一兩次課,孩子練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家長才是決定孩子學琴順利與否的關鍵。

安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中國音協音樂考級考官袁泉教授,從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991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附中專修小提琴,選修鋼琴,一直從事音樂教育工作。他教過的學生從5歲到30歲多達數百人。

父母沒學過音樂,怎麼陪孩子練琴?聽音樂考級考官來支招

袁泉教授說,孩子學琴的最初4年裡,比的不是孩子的能力,而是家長的智慧和堅持。如果父母連得陪孩子練琴學琴都做不到,那就不要輕易學琴,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更耗費大人孩子付出的努力。

因此孩子學琴,父母陪練尤為重要。但很多父母沒學過音樂,不懂琴的父母能做好孩子的陪練嗎?袁泉教授在《孩子學樂器,父母這樣做》中,結合他多年教琴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懂琴的父母,只要能掌握陪練方法和孩子每個階段練琴的特徵,也能成為好陪練。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即使抱著極大的興趣學琴,孩子的心理特點決定他沒有足夠的毅力堅持,沒有家長的陪伴和督促很難出成果。

父母沒學過音樂,怎麼陪孩子練琴?聽音樂考級考官來支招

父母做陪練,要做好4項重要工作

孩子很少可以主動自覺練琴,再加上學習能力有限,學琴又是手眼腦耳並用的工作,很容易出現顧左不顧右,導致孩子學琴的積極性大受打擊。如果家長當甩手掌櫃什麼都不管,孩子很難堅持下去。父母做陪練,要做好以下4項重要工作:

  • 第一要務:督促孩子練琴

不管是學鋼琴小提琴,還是其他樂器,學的都是一種技巧,技巧是需要不斷練習才能達到成熟的。就算老師教的再好,沒有足夠的練習,孩子也不可能學好琴。

所以,父母陪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督促孩子練琴,把老師在課上講的知識掌握熟練,讓孩子建立每天練琴的習慣。

父母沒學過音樂,怎麼陪孩子練琴?聽音樂考級考官來支招

袁泉教授提醒,不要用練幾遍來約束孩子,這樣孩子為了完成任務會越彈越快,快就容易出問題。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好,練琴前解決完吃喝問題,一開始練琴就好好練,練好了再痛痛快快的玩。

  • 第二要務:督促孩子的基本功

孩子彈琴的手型音準節奏等問題,都要在日常練習中有意識改正。督促孩子的基本功是父母陪練的主要任務之一。

在孩子練琴的時候,不要中途打斷孩子,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也會影響孩子的心情,讓孩子有挫敗感。我就曾經犯錯這樣的錯誤,孩子一邊練琴,我一邊囑咐,這個節奏錯了,手立起來,不要抬腕,結果就是孩子頻繁被打斷,心情變差,最後不歡而散。

袁泉教授建議,家長可以把孩子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等孩子彈完整首曲子,再告訴他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反覆練習,直到改掉不好的地方。

父母沒學過音樂,怎麼陪孩子練琴?聽音樂考級考官來支招

  • 第三要務:陪孩子度過學琴的坎兒。

孩子可能會有一些曲子總也彈不熟,一些節奏總也掌握不好,也可能上課被老師批評,導致情緒低落,這些都是孩子學琴過程中的坎兒。

在專業知識上,家長對孩子的幫助有限,但家長可以幫孩子疏導情緒,讓孩子可以坦然面對這些溝溝坎坎。比如,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小時候的糗事,學游泳不敢下水,學自行車摔倒,再告訴孩子自己是如何克服心中的恐懼,最終戰勝困難的。

孩子會覺得,原來我遇到的問題,爸爸媽媽也遇到過,他們可以克服困難,我也可以。孩子取得進步要及時鼓勵孩子,給孩子信心,孩子就會度過學琴的坎兒,邁入新的臺階。

父母沒學過音樂,怎麼陪孩子練琴?聽音樂考級考官來支招

  • 第四要務:培養孩子良好的樂感。

大多數家長讓孩子學琴並不想走專業路線,只是想讓孩子接受音樂的薰陶,有自己的興趣,心情煩悶的時候可以藉助音樂舒緩。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樂感,讓孩子能體會到音樂的魅力,也成為陪練的一項重要任務。

家長可以讓孩子聽一些世界名曲,培養良好的樂感,比如開車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路上,或者是刷牙洗臉的時候。但聽音樂不要過量,不要長時間讓孩子暴露在嘈雜的環境下。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帶孩子去欣賞音樂會。讓孩子能體會到音樂的魅力,也給繼續學琴提供努力的方向。

父母沒學過音樂,怎麼陪孩子練琴?聽音樂考級考官來支招

根據孩子學琴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陪練策略

不管孩子處於學琴的哪個階段,父母都要做好這三點基礎的陪練工作。

  • 陪練的基礎工作:一看二聽三欣賞

袁泉教授指出,父母在陪孩子練琴的過程中,要做到一看二聽三欣賞。

一看,是看孩子手的姿勢,孩子的坐姿是否符合老師的要求。

二聽,是聽孩子練琴的速度。如果孩子彈得很快,一定會出現問題,要讓孩子把速度降下來。

三欣賞,是聽孩子演奏的是否悅耳,孩子的音準和節奏有沒有問題。

父母沒學過音樂,怎麼陪孩子練琴?聽音樂考級考官來支招

  • 不同學琴階段的琴童,陪練側重點有所不同

作為陪練家長,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延續孩子對學琴的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完成老師課上佈置的作業。

對4-6歲初學琴的琴童

一般孩子從四五歲開始練琴,4歲到6歲是孩子學琴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音樂理論,家長的學習和理解能力都比孩子強。所以,家長要先學會學懂,回家後再教孩子,把抽象的樂理知識灌輸到練習的過程中。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一個知識,反覆刺激60次以上才能成為終生記憶。孩子學琴單靠課堂上的講解示範顯然不夠,需要家長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提醒,孩子才能完全掌握。在這個階段,家長學琴會比孩子厲害。

父母沒學過音樂,怎麼陪孩子練琴?聽音樂考級考官來支招

對7-10歲的琴童

孩子從5歲開始學琴,到這個階段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演奏能力,家長在前一階段的優勢已經不存在了,就算主動跟著學也不如孩子厲害。陪練的重點也要從教授孩子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練琴環境和氛圍,在孩子心情低落的時候鼓勵孩子。

孩子表現欠佳,家長不要過於情緒化,要冷靜看待孩子學琴過程中的起起落落,即使是批評孩子,也要用鼓勵的方式。比如,這次的手型比上次好多了,這個曲子的節奏比昨天穩了很多,如果能再穩定一些就更好了。

父母沒學過音樂,怎麼陪孩子練琴?聽音樂考級考官來支招

對10-12歲的琴童

孩子學琴四五年之後,練琴習慣基本養成,基本功也比較紮實。袁泉教授指出,孩子練琴的最佳狀態是情緒穩定,思維積極緊湊,既不懶洋洋,又不過於亢奮。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引導他獨立思考,培養孩子獨立聽課,獨立練琴的能力。家長的陪練身份也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在袁泉教授教過的孩子裡,大約10個孩子學琴,1人會在兩年內放棄,2人會在4年內放棄,3人能堅持到小學畢業,4人能堅持到初三完成系統學習,而這4人中走專業音樂路線的最多隻有1人。

父母沒學過音樂,怎麼陪孩子練琴?聽音樂考級考官來支招

孩子學琴,學的不僅是一門樂器,音樂知識,更是孩子堅持不懈完成一件事情的毅力,從量變的積累到質變的成功體驗。

能吃得了學琴的苦,孩子若干年後遇到困難就會想,當初學琴那麼苦那麼累,我都堅持下來了,還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孩子就會具備我們想象不到的毅力和堅韌。

希望每個琴童都能不辜負學琴的那段時光,都能既學到知識又能鍛鍊韌性。當孩子坐在鋼琴前彈奏出優美的旋律時,他會由衷的說,謝謝爸爸媽媽,也謝謝當初堅持不放棄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