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哉!臨猗關漢卿大劇院

假如你從運城來臨猗,行至豐喜大道臨猗三中處,一定會被“鯤鵬展翅”造型的“關漢卿大劇院”吸住眼球,它佔地30.45畝,建築面積1.687萬平方米,因為與周邊環境的衝突,顯得格外搶眼。你一定會為它駐足,你一定會讚歎不已!

從三中處向南,越過大道路面便進入大劇院區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劇院前東方約三百米處一塊綠茵茵的草丘上聳立的“關漢卿大劇院”六個銀色大字,筆跡雄健,酣暢淋漓,虎虎生風,在陽光照射下,金輝飛映,似王秀蘭飾演的竇娥聲聲唱腔昂揚激越。凝望著它,你一定會揣度,臨猗與世界戲劇大師關漢卿有著深厚的淵源……

由字標往南,是一個數百平米的劇院廣場,被東西兩側兩條環形綠色通道擁抱,沿著通道徐徐向上,便到了大劇院的正面門臉。門臉園瑞高雄,穹窿形,彌散著祥和、喜慶氣氛。穹窿下是大門,由中門和左右側門組成,時尚而端莊,文明而大氣。門臉上方是五道手風琴式的環形樓層,似玉帶纏繞,如銀河轉旋,“六盤山上高峰”。站在劇院門前,關漢卿戲劇隱隱約約餘音繚梁,韻味無窮,它會將你帶到遙遠的元雜劇年代。

走進大門,四根玉柱鼎立,將淡黃色頂棚分為幾個區域,每個區域上有三個園的造型,中間各懸著晶瑩的塔型吊燈。氣氛肅穆靜謐。在此逗留,你一定會神情凝重,心緒沉穩,升騰起對關漢卿這位戲劇鼻祖的崇敬。

從大廳的左右門都可以進入觀眾廳。這是大劇院的主要場所,沿著一定的坡度,從上往下分中間、兩側,安放有33排座椅,連二樓共1234個座位,比國家大劇院戲劇廳還多二百個席位。座椅是白布蒙面的軟席,下邊是園型底座,坐著十分舒適。觀眾廳三邊牆壁以中國紅為主色調,設有道道銀色燈帶,牆內設計有現代化的音響,呈現著建築聲學和劇場美學相結合的時尚。頂棚上燈似銀河,星光燦爛。整個大廳燈光柔合,聲音清晰,既符合中國傳統戲劇的表演特點,又新穎新潮,處處體現現代文明。似乎這裡早在記念關漢卿戲劇創作七百年時就存在,也參加過一千五百多個劇團的演出!

觀眾廳的前方是舞臺,面積二畝大小,製冷、制熱設施齊全,音響燈光和諧。其先進的舞臺機械設備,可以把獨特的創作變成表演的現實。它是伸出式唇臺設計,凡有大型演出,伸出部分的前沿可降為樂池。單依前邊的介紹,大劇院純屬一座藝術表演的殿堂。但大劇院又是多功能性的設計,舞臺上安有五排升降座椅,前一排為報告席,後四排為主席團席,背面牆上兩側佈置有十面紅旗,中間高懸國徽。如此,它又是大會堂。縣上如有大型會議與活動,舞臺又變為主席臺,觀眾廳就變成了報告廳。這時報告廳又洋溢著濃濃的政治氛圍,成了全縣的政治活動中心。

大劇院一共五層,二層設化裝間,接待室。化裝間又分名演化裝間、普通化裝間。名演化裝間分裡外間,洗手間。接待室是供大師級演員招待客人,臨時休息和小型會議用。三層設十六個中型會議室,會議桌、沙發和話筒一應俱全。每年開兩會或有全縣大活動,可容十六個鄉鎮分組討論用。四層為報告廳,可容200人,專供各種講座,一些中型活動用。五層是電影放映廳。大劇院的背後是新城區文化廣場,與大劇院交相輝映,共同演驛文化興縣的大合唱!

關漢卿大劇院的最大特點,神奇之處突現在它那全新的設計理念上。它的整體設計竟然是對“崇文、創富、開放、超越”的臨猗精神的完美詮釋和生動解讀:

它的“關漢卿大劇院”命名,巧妙對應了“崇文”寓意。近年來,臨猗文化大縣雄風再起,旋律昂揚,商祖·農祖猗頓、畫祖張延遠、劇祖關漢卿、聯聖喬應甲的發掘研究方興未艾,成就顯著。商祖·農祖猗頓墓正在修復,“猗頓園”已經成形,猗頓紀念館正在設計修建,衛立業先生的《商祖猗頓》已經出版。繼之,以關漢卿後裔註冊的“關漢卿研究會”成立了,一年多來已在今日頭條、山西日報、運城日報、關帝廟雜誌發表辯考、研究文章十八篇。臨猗的關漢卿研究引起了市、省、國家一些專業部門、專家學者的關注。山西省圖書館歷史名人考察組專門到關原頭實地考察,得出結論:“關漢卿是臨猗縣關原頭村人,也可說是解州人。”中國古代戲劇學會常務理事、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子方先生經多方考正後,說:“關漢卿生於解州(古時臨猗屬解州管轄,說是臨猗關原頭村人也順理成章),後迂祁州、曾長期在大都居住和生活,最後歸葬祁州。”山西日報載文“關漢卿是臨猗縣關原頭村人”。順應民間呼聲,尊重專家意見,縣委、政府也將關漢卿作為文化興縣的又一張名片。民間的見解,縣委政府的意願,當然融入了設計師的理念,他說,“關漢卿大劇院”的命名是我的得意之筆!它扛起了全縣人民傳承發揚關漢卿精神的夢想,詮釋了“崇文”的臨猗精神,彰顯了臨猗文化大縣的氣度,表示了臨猗以文興縣的決心!

它的政治功能設計,又恰好詮釋了“創富”的含意。大劇院剛一落成,全縣的“兩會”便在這裡召開。我們的祖先猗頓曾問計陶朱公,從大畜牛羊、種植桑果成為鉅富。縣委、政府也在這裡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問計。大家在這裡群策群力,共商發展大計,同謀創富藍圖。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十三五”收官之年、佈局“十四五”關鍵之年的創富目標。商定了創富項目:大抓招商、做好現代農業、突出果業高質量發展,抓好工業崛起,大興農文旅融合新業態。決定了創富大計:打造萬畝現代果業示範基地、萬畝設施冬棗示範基地、萬畝酥梨基地,半坡石榴觀光基地。培育汽車產業配套集聚區,構建外向型紡織服裝生產基地,抓好萬噸煤機生產線,十萬噸甲醛、十五萬噸硝酸鹽項目。發展新型製造業。數百名代表、委員在這裡擘畫出一幅比猗頓宏偉得多的“畜牸圖”、“三園計”。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索引,就會失去方向。臨猗人民正是延著商祖猗頓的足跡,從大劇院策源地出發,昂首邁向全面小康社會。

它的全開放式設計,正好蘊含的是臨猗精神的“開放”。它沒有圍牆,北面臨萬榮,從豐喜路信步可入;南面向永濟,與新城區文化廣場銜接,從廣場北邊隨意出入;東面朝運城,從廣場東路到處可進;西面望陝西,處處能出能進。這個設計的寓意是:誠招四面客,歡迎八方友;沐千里春風,浴萬里陽光。

這個深遠寓意,臨猗人正在大劇院的大會堂變為現實。今年兩會的代表、委員,在這裡已經繪就了一幅大開大放的方向路標:在農業方面,全縣要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在果業銷售方面,要在北京、上海、廣州、東北等主要城市設五個果品直銷窗口,為此,要註冊五個水果出口標準化示範園;在棗業方面,要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西省農科院開展多方位合作。在工業方面,要大振“兩翼”:新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一至兩家;培育省級“兩化融合”示範企業二至三家;申報省市智能製造示範企業一至三家;要促進大唐運城、山西禹鴻、山西聚風光、北京天瑞四家企業七個分散式項目落地。發展的觸角伸向大河上下,開放的大網撒向長城內外。“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臨猗人將從涑水之濱走向神州大地,臨猗人將從峨嵋上下走向天南海北,讓開放成為文化、讓開放成為傳統、讓開放融入血脈!那時,大劇院將成為臨猗開放長征的紅都瑞金!將成為臨猗翱翔藍天的機場,將成為臨猗大江東去的源泉!

大劇院設計最耀眼的亮點,便是它的整體造型,突現“超越”。從正背面看,它像鯤鵬萬里的振翅一翼;從東西側面看,活脫脫一隻伸頸振翼九萬里的博天大鵬,其勢如崑崙,其韻如風雲。它體顯了臨猗人在新時代征程上勇往直前的決心,它表達了臨猗人敢於跨越千難萬險的豪情,它彰顯了臨猗人敢為人先的氣魄!

有這樣的形象體態,當然也有這樣的強音壯舉:縣長靳國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超越發展時不我待,臨猗已步入趕超的關鍵階段,形勢逼人,不容懈怠,重任在肩,責無旁貸。我們要譜出新篇章,創造新輝煌!”縣委書記於鵬飛說,“初心鑄就偉業,使命引領征程。忠黨愛民,一念常在擔當;成就夢想,一念惟有實幹!”

在這“敢於在元代曲壇獨領風騷,敢於在晚清北曲稱泰斗,敢於在世界劇壇與沙士比亞比美的‘關漢卿大劇院’”,臨猗人一定會說,歲月可以風化山石,唯有關漢卿精神不可隨風而去。臨猗一定會騰飛!

偉哉!臨猗關漢卿大劇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