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之劍,十字軍的噩夢——埃及王薩拉丁

歐洲中世紀浩浩蕩蕩的七次十字軍東征,是中世紀曆史中最風雲濤蕩,英才輩出,傳奇湧現的一段歷史。全基督教文明圈的騎士、勇者與貴族前往東方追求上帝、財富、土地和權力。從聖墓守護者,布永的戈佛雷;到麻風王鮑德溫四世、伊貝林的巴利安以及獅心王理查等一批批歐洲英豪湧現在十字軍的歷史中。而前後七次十字軍東征所面對的伊斯蘭文明勢力,也擁有屬於自己的英雄傳說。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同樣得到了基督徒稱讚與尊重的一位英君、名將——埃及阿尤布王朝蘇丹薩拉丁。既帶有尊敬,也帶有恐懼與敬畏的意味,歐洲人授予他"真主之劍"的稱號;在阿拉伯人心目中他也是完美穆斯林的象徵,得到了延續至今的尊崇。

真主之劍,十字軍的噩夢——埃及王薩拉丁

19世紀繪畫中的薩拉丁形象

薩拉丁·優素福·伊本·阿尤布(1137或1138-1193),阿尤布王朝的埃及和敘利亞蘇丹。1138年他出生於底格里斯河畔,伊拉克的提克里特(恰好也是薩達姆·侯賽因的故鄉)。與一般阿拉伯人所想不同的是,薩拉丁並非阿拉伯人,而是一個阿拉伯化的庫爾德人。薩拉丁出生不久便隨全家移居大馬士革。在那裡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包括幾何、歷史、法律與宗教。薩拉丁通曉伊斯蘭教與阿拉伯歷史,一度對投身宗教產生濃厚興趣。但薩拉丁最終被他的老師與監護人,傑出的將領,叔父阿薩德所影響,隨之投入軍旅征戰當中。

1164年,薩拉丁在尼羅河畔的巴貝恩之戰中擔任右翼指揮官,通過佯裝撤退,利用有利地形,圍殲了十字軍部隊。這是薩拉丁個人軍事生涯的正式起點,也是他受到器重與重用的開始。1169年,他取代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和他叔父成為埃及總督,儘管作為一名外來的庫爾德人,薩拉丁在埃及的上位是各方勢力妥協的結果,他的統治也不被看好。但1197年薩拉丁趁吉贊王朝蘇丹努爾丁去世,利用自己的近衛軍發動政變,做掉了本土反對勢力,得到了伊斯蘭教力量的支持,進位埃及蘇丹,建立阿尤布王朝。由此,薩拉丁作為割據一方的君主,開始了自己與十字軍勢力長期的對抗,這也是他傳奇之路的開始。

1164年,薩拉丁進軍敘利亞,奪回大馬士革與阿勒頗,進而清除了敘利亞地區的割據勢力與反對者,將阿尤布王朝的統治範圍從埃及擴大到敘利亞,並鑄造了屬於自己的金幣。1175年薩拉丁一度圍攻努沙裡耶山區的阿薩辛教派堡壘,但沒能成功。隨後薩拉丁返回開羅,訓練軍隊,管理內政。此時他以為與基督徒開戰的時機已經成熟,遂於1177年11月率領26000人的軍隊突襲巴勒斯坦。但薩拉丁在蒙吉薩戰役中被年僅16歲,著名的"麻風王"鮑德溫四世以弱勢兵力擊敗,被迫退回埃及。直到1180年,薩拉丁仍試圖在敘利亞地區突破耶路撒冷王國的外圍地區;最終不得不在春季接受鮑德溫四世的和平建議。

真主之劍,十字軍的噩夢——埃及王薩拉丁

哈丁戰役

從此,薩拉丁意識到只要鮑德溫四世尚在人世,他便無法奪回耶路撒冷,因此,薩拉丁率軍東征,在1182年征服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擊敗了當地領主與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勢力。於是薩拉丁回師敘利亞,打出"聖戰"旗號,準備再次進攻耶路撒冷王國。

真主之劍,十字軍的噩夢——埃及王薩拉丁

薩拉丁奪回耶路撒冷

1187年,薩拉丁與耶路撒冷王國開戰。此時鮑德溫四世已經病逝,新統治者居伊貿然應戰。在著名的哈丁戰役中,薩拉丁利用十字軍缺乏水源,將其圍殲。聖殿騎士團與醫院騎士團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國王居伊被俘。薩拉丁進而包圍耶路撒冷,在幾次攻城未果後與守將伊貝林的巴利安達成協議,以放生全城百姓為交換得到耶路撒冷。由此薩拉丁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88年後從基督徒手中奪回耶路撒冷。

真主之劍,十字軍的噩夢——埃及王薩拉丁

薩拉丁時代後的黎凡特形勢

耶路撒冷失陷引發了歐洲的震動,教皇烏爾班三世驚嚇而死。隨後英法德三國君主組織了聲勢浩大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但十字軍發生內訌,加之薩拉丁堅壁清野的頑強防守,阻止了獅心王理查進軍耶路撒冷。最終雙方達成和約,並約定三年後再一決雌雄。但薩拉丁在1194年因熱病在大馬士革去世。死時他的遺產僅有一枚金幣和四十枚銀幣,其他財產都已經被捐助給窮人。

儘管薩拉丁和基督教君主信仰不同,但他獲得了基敵人們的廣泛尊敬,特別是獅心王理查,雙方互相欣賞並贈送禮物,只可惜無法按約定再次比拼高下。與常常屠城洗劫的西歐十字軍相比,薩拉丁軍紀嚴明,慷慨好施,時常幫助窮人與難民;也鮮有屠殺平民、虐待俘虜之事。在西方文化中,薩拉丁是一位具有典型騎士風範的東方君王。

真主之劍,十字軍的噩夢——埃及王薩拉丁

今日大馬士革的薩拉丁像

而在阿拉伯文化中,薩拉丁成為了近現代阿拉伯民族主義與民族獨立的象徵。他的英雄事蹟仍在阿拉伯世界中流傳,併成為阿拉伯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被認為與他有關的"薩拉丁之鷹"也成為了阿拉伯統一的象徵與埃及、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國的國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