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自3月發佈保衛武漢書店計劃,我們收到眾多留言。

讀者與書店主理人,講述著自己與書店的故事。

蟲蟲:

十幾年前讀武漢中學,對面開了一家叫時間過去式+ed的書店,認識了尼采和雪萊。糧道街的店鋪換了一茬又一茬,武漢中學也建了新校舍,而他還在……

楚兒的家書店的發起人楚兒媽媽:

既然是為了活成書裡面的模樣,於是我們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路。

易安:

我的武大研究生就是在物外裡面複習出來的。每次去前臺小姐姐都會記得我要的點的咖啡與要坐的位置。疫情完最想去的就是南京路物外,我的英文版《西方哲學史》想在這裡看完。

每條留言,都讓我們感動,並確認:這件事是有意義的。

於是我們聯繫了大家最“意難忘”的書店,聊聊他們的近況,做了本次“保衛武漢書店計劃”第二期。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01

曾經想放棄,但經過疫情,決定繼續開下去。百草園 | 老王

店址:待定

店齡:10年

#最強大腦 #一人十年 #為了人和書的相遇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我們書店的情況比較尷尬。

今年一月,百草園所在店鋪的房屋所有方通知,不再對我們出租。1月15號的時候,就對我們這邊進行了斷電。按照他們原本的要求,過完年以後,我們就要從現在的地方搬出去。

但後來疫情爆發,加上武漢封城等一系列管控措施,到現在為止,房屋所有方單位暫未開始上班,所以搬遷一事就耽誤到現在,懸而未決。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百草園最好的時候大概是在2015至19年。

剛開始開書店的那幾年,整個實體書店的行業都不算好,我們書店也是一樣,然後一直撐到15年、16年,書店終於有了一些營收。到16年、17年書店又是搬遷折騰,地址頻繁變動、顧客難免流失,情況也不太好。

後來在陽光碼頭這邊穩定了,經過近三年的運營,之前的老讀者有一部分迴歸,又積累了不少新讀者,可以說在碼頭的這幾年運營情況還不錯。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今年那邊告知不再出租的時候,我想過放棄,我說可能這就是命。可能書店這件事,確實折騰來折騰去,最後都要放棄。

但是因為今年的疫情,我覺得……我對武漢這個城市還是很有感情的,非常有感情。所以我決定疫情結束之後,不管那邊是不是要把我們趕走,我書店肯定還是要繼續開下去。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02選擇了書店,就選擇了清貧泉之舊書社 | 馬老闆 店址:武昌區司門口青龍巷48號 店齡:15年 #舊書的魅力 #淘書的樂趣 #自救與尊嚴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泉之舊書社2016年開業,是夫妻二人店,我在外收集書籍,妻子看店。準確一點說,書店是我們一家三口的書店,當初開書店是為了孩子能在書店的氛圍中成長,經過十四年開店,孩子能看進去書籍,我想這個決定似乎應該是對的。今年是書店第十五年的開始。

暫停營業以來,書社除了孔夫子舊書網的銷售外,沒有其他來源。孔網上的書友,聽說書店在武漢,取消多過等待。等到3月28日,快遞發貨,剩下10個訂單,就是全部收入了。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越是稀少,越感珍惜。發貨時,贈送書友一套五枚的八十年代湖北省博物館出版的戰國漆器圖案的書籤,並附感謝簡信,蓋上我店公章。

之前成都一書友見我發的提醒消息,仍然確定等候,並問候一句:“你們還好嗎?”雖然只是一句不經意的問候,雖然只是二十元包快遞的一單,仍讓我很受感動,熱淚盈眶。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書店一定會堅持開下去,但目前沒有“自救”的念頭。

相對求救與自救,我更想說的是“尊嚴”。困境之下,我們書店要做的,不應是“彎下腰來,求得同情”,這種同情是暫時的。更重要的是,社會氣氛中讀書意識的覺醒,只有讀者自願讀書的意識覺醒了,才能從根本上救活書店。

困難是有的,但既然選擇了書店,就選擇了清貧相伴。與貧苦作鬥爭,堅守是王道。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03開書店,就是養孩子境自在 | 大石頭 店址:江漢區解放大道557號中山廣場寫字樓19樓25室 店齡:6年 #閱讀空間 #書房體驗 #高管辭職創業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對於我們來說,目前確實非常難。但沒有考慮還能撐多久這個問題,能肯定的是,一定會恢復營業。

其實我們這幾年一直都是整體虧損的狀況,可以說是在負債經營吧。但現在,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都會堅持開下去。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2013年底到2014年初,是境自在的籌備階段,實際上書店行業整體是處於低谷狀態,當時我天真地以為書店只要圖書品質好,真誠對待每一位讀者,遵循價值規律和市場法則,說不定能夠走出一條良性生存之路呢。

六年的學習摸索和書店實踐,證明了我當初的想法是多麼的簡單和無知者無畏。事實上,用心的投入確實能得到讀者的口碑,卻常常不能換回市場的反饋。

後來,我也慢慢釋然了,與其急於求成,不如堅守品質,然後“靜候花開”。尊重本體、默默耕耘,盡心盡力後,順其自然。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近期能出門了,我常一人駐守書店,為大家選書、寄語、發書、組織線上讀書交流。雖顯冷清,更能專注,不知不覺,一天也就過去了。

境自在馬上6歲了,我肯定是會繼續開下去的。因為近期收到許多讀者朋友的關心支持,書店已經成為他們掛念的、不可或缺的生活空間。

對我個人來說,書店就是我的一個孩子,沒有父母會主動放棄自己的孩子。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04還有小朋友想來看書,我就不能放棄發蜜樂 | 果媽 店址:後湖大道漢口城市廣場C區3樓

店齡:3年 #家庭主題 #親子空間 #兒童閱讀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意識到封城是場持久戰後,我連續失眠三天。

山裡的的夜格外安靜,村民們都睡的很早,把孩子哄睡著後,腦袋裡靜不下來:租金、人員工資、水電費……七零八碎的費用加起來,一個月要3.5萬。

零收入的情況下,發蜜樂最多最多,能撐兩個月吧。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2016年,我30歲,我的兒子果果3歲,那年我思考最多問題就是,如何給兒子好的成長環境。經過10個月的籌備,發蜜樂書店開業了。

基於這樣的初心,我們書店的定位自然是家庭主題的社區書店,關注親子關係、關注家庭教育,希望提供空間和服務,推廣兒童閱讀。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書店經營最好的時候其實就是節假日,譬如上個聖誕、元旦,很多小朋友和爸爸媽媽選擇來到店裡,選擇參加閱讀活動的方式,一起度過節日。

所以我們本來對發蜜樂的經營是很有信心的,尤其是春節期間,原本計劃了很多活動,會員家長們也都說要來。

疫情之下,顧不了情懷,我試著在線上賣起了橙子。雖然杯水車薪,為了書店能支撐下去,我願意嘗試。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2月開始,發蜜樂讀者微信群開始了讀書線上打卡活動。看到小朋友們在視頻裡開心地讀著英文童謠、國學經典、聲律啟蒙,與家長積極互動,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

我們的幾百名讀者會員,每一名會員都代表一個家庭。只要還有小朋友想來看書,我就不能放棄。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隨著武漢解封、逐步復工復產,書店等場所尚在限制清單,真正恢復營業,還需堅持等候。

但四家書店的主理人不願繼續暫停,都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行動起來。

書店老闆,不想放棄,實體書店,不願消失。

城市重啟了,但願能重啟實體書店的好時光。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談及書籍書店,我們總不吝讚美,說到“精神家園”、說到“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說到“改造靈魂的工具”,說到“詩與遠方”。卻常常忘記或迴避一個事實:書店的生存也需要盈利。

實體書店的存在,如若沒有“效益”,終將在讚歎與惋惜中走向滅亡。

不願消失的武漢書店

凜冬之中,唯有抱團群暖,方能共渡難關。WHat聯合武漢本土書店開啟“保衛武漢書店計劃”。

如果你也是愛書之人,希望這個城市的“精神家園”、“詩與遠方”不至於走向消亡,可點擊下方圖片參與線上助力。每一筆線上助力都可獲得更高價值的儲值卡。

*受疫情影響,書店重新開門營業時間未定,所有參與助力計劃的訂單將在營業後的第一時間發貨,感謝所有的支持與等候。

你有關於書店的故事嗎?

/ 湯 湯

圖 / WHat & 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