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赢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真实的人生

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一个男婴诞生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取名唐寅,又因属虎,字伯虎,又字子畏。唐伯虎小时候非常聪慧,奈何他一天吊儿郎当,不学无术,处处跟家人做对。这可能就是青春叛逆期吧。家里的父母没有放弃他,经常劝诫唐伯虎,周围朋友也来规劝,一来二去,唐伯虎下定决心,闭门苦读,而且取得了成绩,在弘治十一年(1498)的乡试中夺得第一名(解元)


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赢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真实的人生

唐伯虎


唐伯虎年少时,家乡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叫沈周,有很多人都来拜沈周为师,唐伯虎也拜沈周为师,因他天赋比较好,画艺进步非常大。沈周很欣赏他,经常夸奖他。唐伯虎没有把老师的夸奖当成动力,他因此飘飘然了,作画也不安心了。沈周一看这孩子骄傲了,不经夸啊,得给他脑袋上泼点凉水。一次,沈周和唐伯虎吃饭,让唐伯虎去屋里关窗户,唐伯虎伸手去关,结果才发现这竟然是老师的一幅画。他顿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感到无地自容,从此发奋努力,最终,超过了老师,真正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戏曲小说中,唐伯虎风流才子的形象家喻户晓,民间传说他有九个老婆,青楼是他经常出入的地方,他还点过秋香,但这些事情或是张冠李戴,或是子虚乌有。


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赢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真实的人生

唐伯虎作品


唐伯虎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十六岁时,他考秀才夺得第一名,名震乡里。十九岁时娶妻徐氏,一生当中唯一的妻子,什么九个老婆,点秋香,唐伯虎没有摊上这等好事。在他二十九岁时,在乡试中高中解元,一切都顺风顺水,真可以用“春风得意马蹄疾”来形容。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事难料,唐伯虎的人生转折由此开始。


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赢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真实的人生

唐伯虎作品


据《明史》记载,唐伯虎在乡试时写的文章非常好,主考官梁储也很欣赏这位大才子,就把他的文章给礼部侍郎程敏政看了。程敏政看了以后非常满意。过了一段时间,明庭举行会试,唐伯虎与富二代俆经一起赶赴京城考试,两个多次到程敏政府上拜会。这个徐经胸无点墨,不学无术,他就贿赂了程府上仆人,买来了试卷。碰巧的是,那次会试题目出得异常地冷门,有很多考生答不上来。唐伯虎是大才子,答题自是不费劲,洋洋洒洒几千言,一挥而就。那个投机的富二代徐经也答出来了。主考官程敏政看到这两份考卷,感慨道:“这一定是唐伯虎和徐经的。”此话一出,祸根埋下,有人举报考试有作弊嫌疑,皇上一听,这还了得,马上下旨严查。程敏政及唐伯虎和徐经遂被打入大狱,经严刑逼供,徐经供出了买通家仆人泄题一事。程敏政被勒令提前退休,唐伯虎无罪释放,并派他做一小官,唐伯虎引以耻辱,拒绝赴任,从此对进入仕途彻底绝望。唐伯虎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便也心灰意冷,终日与他吵架,唐伯虎忍无可忍,一纸休书给了徐氏,离她而去。


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赢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真实的人生

唐伯虎作品


从此以后,唐伯虎醉心于山川名胜,吟诗作画,他用了九个月的时间,从苏州到镇江和扬州,又顺长江而达芜湖九江,登临庐山,观看赤壁遗址,凭吊岳阳楼,看着洞庭湖的浩浩汤汤之水,不由得想起了先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怎奈自己身在江湖,不居庙堂,空有报囯之心,只能放浪形骸。此后,他又到过福建,安徽等地

,这些丰富多彩的阅历,对他以后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德九年(1514),宁王朱宸濠慕闻唐伯虎的大名,用重金聘请唐伯虎就职。唐伯虎很高兴,认为自己遇到了伯乐,慨然应允。但他万万没想到,宁王并不在乎他的才华,他是在招兵买马,为他的篡位谋反做准备。唐伯虎知道这游戏不是好玩的,这是要掉脑袋的。他想脱离这场政治旋涡,于是不得不装疯卖傻,裸奔大街,直呼自己是宁王府的人。宁王知道后,气的直吐血,赶紧把他放回了故里,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赢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真实的人生

唐伯虎作品


回到苏州,唐伯虎在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桃花坞,就是几间茅屋,他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常常与好友祝允明,文征明等来此对酒当歌,吟诗作画。


唐伯虎曾经遇到过一个叫沈九娘的红颜知己,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九娘始终不离不弃,陪伴左右。可惜红颜薄命,九娘因病早早就离开了人世,这令唐伯虎十分悲伤,从此,唐伯虎再无续弦念头。后人根据沈九娘的名字,杜撰出了唐伯虎有九个老婆的传说。


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赢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真实的人生

唐伯虎作品


唐伯虎晩年生活很悲情。他的思想日渐消沉,经常借酒消愁,这严重的透支了他的身体。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祝允明,文征明时常接济他,才得以勉强度日。


嘉靖二年(1523)秋天,唐伯虎在孤独与忧郁中死去,时年五十四岁。文征明等好友凑钱了为他料理了后事。


在后人的小说和传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公子形象,又有几人知道他的悲情际遇和人生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