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在我國噶爾、日土縣西北和拉達克交界處,有兩塊區域是非常特殊的,自上個世紀中印戰爭以來,雙方常常因此產生摩擦,這兩塊區域即班公湖、巴里加斯地區。我國一直試圖通過和印度談判來解決這兩塊地區的歸屬爭議,但印方一直拒絕談判,以至於現在邊境問題陷入了僵局。邊境糾紛的形成,往往是因為爭議地區具有重要價值,雙方互相爭奪,不肯讓步而形成的。若沒有重要的戰略價值,爭議雙方就不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爭奪一塊無用之地,歸屬糾紛是非常容易解決的。阿里地區地處高原,海拔高,環境差,土地貧瘠,地表幾乎像月球表面一樣,寸草不生,沒有植被,且在冬季的時候,寒風刺骨,大雪封山,氣溫達零下30-40度,似乎也難以形成邊境糾紛,但事實上,班公湖、巴里加斯地區已經成為中印雙方的死結。那麼,班公湖、巴里加斯地區,到底有什麼重要的戰略價值,以至於印方不肯輕易放棄?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班公湖和巴里加斯

班公湖在日土西北部,東西長約150公里,南北平均寬約4公里,湖水清澈,為鳥類的天堂,景色非常秀美,是非常著名的景點。其除了是景色優美的景區外,在軍事上,更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狹長的班公湖深切高原,形成一條重要的東西通行的天然通道,由日土沿班公湖南、北兩岸而行,就可以直抵西約克(Shyok),然後即可沿西約克河谷(Shyok river)往西而達印控克什米爾重鎮錫卡都(Skardu),也可經羌山口(Chang la pass)、瓦力山口(Wari pass)等山口到拉達克首府列城。這條通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唐代時,吐蕃往西征服大、小勃律,就曾沿此道。在清代時,班公湖兩岸路線是森巴人入侵西藏的重要路線。時印度西北部的查謨王室,即森巴人,在英殖民者的支持下,攻佔列城。為響應英殖民者在我國東南地區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軍事行動,森巴人又趁清政府無暇西顧之機,發動三路大軍入侵阿里地區,其中一路,即沿班公錯直指日土。在上世紀的中印戰爭期間,印軍也曾由班公錯兩岸的道路,入侵我日土境內。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由列城經班公湖通往日土的通道

近段時間以來,班公錯兩岸為中印衝突的焦點地區,尤其在北岸的八指區,在中印戰爭後,中印實控線以F4劃分,F4-F8由我國控制,F1-F4為印度控制,但印軍無視我軍警告,常巡邏到F8,而我軍便在F4堵截,於是雙方常在F4區爆發衝突。中印在此區域的衝突,其實質上是對班公湖這條東西通行的戰略通道的控制。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中印爭議的班公湖北岸八指區

另外,由於有狹長的班公湖的阻隔,在軍事地理上,班公湖南北機動困難,故班公湖南北實際上可以分割成兩個部分,如在中印戰爭中,班公湖以北地區,即屬於空喀山口防區,而班公湖以南,則為阿里防區。班公湖北岸通道對空喀山口防區尤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班公湖北岸的日土縣日姆昌北部,有一條平坦的河谷,即流入到班公湖的河流強隆貢瑪,可以直通戰略通道羌臣摩河谷的咽喉空喀山口,為扼守這條通道,我軍在強隆貢瑪河口處駐有重兵。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中印戰爭時期,班公湖南北兩個防區

在日土西北,有一條重要的峽谷,即斯潘古爾峽谷。所謂斯潘古爾峽谷,即班公山和開拉斯山之間的斷陷地帶,因其中有一名為斯潘古爾的湖泊而名。通過斯潘古爾湖峽谷經莫爾多,就可達楚舒勒(Chushul)地區,然後或者經班公湖南岸,或者經唐克塞(Tangtse)峽谷,就可到西約克,然後越羌山口,就可到列城。阿里高原上的大多數通行路線為狹窄的峽谷,不適合大規模人員運動,而這條通道是非常平坦開闊的,是高原上為數不多的適合裝甲兵團運動的通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斯潘古爾峽谷

尤其注意的是,在斯潘古爾峽谷出口處,為著名的楚舒勒(Chushul)平原,其地勢平坦開闊,能駐紮大批人員,班公湖南部的重要通道,幾乎都在楚舒勒平原匯合。楚舒勒(Chushul)平原不但地當斯潘古爾峽谷出口,又北瞰班公湖南岸的道路,還可以往東南接獅泉河谷,經巴里加斯地區的典角、扎西崗而通往阿里地區的中樞噶爾縣獅泉河鎮。自古以來,楚舒勒(Chushul)平原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唐代時期,吐蕃就已經控制楚舒勒平原,並由此接西約克河谷而通往大勃律國(即今錫卡都),或者越羌山口通往列城。在清代時,楚舒勒又叫瓏鬱瑪,或者嚨沃,經楚舒勒攻日土,為森巴人入侵阿里時重要路線,藏軍曾和森巴人在此爆發了一場大戰。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楚舒勒控制的通道

在現代,楚舒勒為印軍在班公湖南岸的戰略中樞,近段時間以來,隨著中印衝突的升級,印軍甚至在此部署了一個坦克團,對我阿里地區的腹心日土、噶爾縣等地形成巨大的威脅。可以預見的是,若我軍和印度的衝突進一步升級,楚舒勒(Chushul)必將為中印雙方爭奪的焦點,若我得之,就可往西北切斷印軍的交通大動脈西約克河谷,拉達克首府列城也岌岌可危。若印度得之,則印軍即可通過平坦的斯潘古爾湖峽谷直搗阿里北部門戶日土,又可往東南經獅泉河谷直搗藏西北中樞噶爾縣。因此,在楚舒勒(Chushul)周圍,敵我雙方可謂犬牙交錯,誰都不敢掉以輕心,形勢非常複雜。所幸的是,雖然楚舒勒被印度控制,但楚舒勒東部的高地黑頂,以及斯潘古爾湖峽谷谷口,熱欽山口等具有重要價值的要地,大多為我所控制。楚舒勒處於空曠的平原上,印軍處於不利地位。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楚舒勒附近的形勢

另外,由日土往北,經界山達坂、甜水海、大紅柳灘、賽圖拉,翻越崑崙山,就可以到塔里木盆地,這條路線現在為新疆通往西藏的國道G219。故日土實際上控制三條重要的通道,即沿經國道通往新疆,沿班公湖兩岸通往西約克和由斯潘古爾峽谷通往西約克河谷。故日土是西藏西部的門戶。早在隋唐代時,就是象雄、吐蕃等通往塔里木盆地。在清代時,準格爾蒙古侵入西藏,就曾攻佔日土。後驅趕準格爾蒙古後,西藏亦在日土設置重兵,是為阿里地區北方門戶。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日土控制的要道

在拉達克東部,另外一個具有重要價值的地區,為巴里加斯地區。巴里加斯之所以重要,蓋因其地當西藏通往克什米爾地區的一條重要的通道,即獅泉河河谷。在阿里西部,為險峻的喀喇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兩條山脈雖隔絕交通,但所幸的是兩條山脈在阿里地區的西部為東南-西北平行走向。從而在兩條山脈之間形成一個海拔較低的斷陷帶,著名的印度河的上游獅泉河便橫穿其中,卻是西藏通往中西亞的天然通道。由阿里噶爾地區,往西經扎西崗、典角,順獅泉河谷而下,即可直抵列城。由列城即可順印度河而下,經錫卡都、吉爾吉特,再溯吉爾吉特河而上,翻越興都庫什山而到阿姆河流域;或者由阿里噶爾地區,往西經扎西崗、典角,順印度河谷而下,轉入楚舒爾地區,到西約克進入印度河支流西約克河谷,然後順西約克河谷往西北,在錫卡都合印度河谷。在隋唐時期,吐蕃吞併大、小勃律,打通了通往中西亞的通道,即由此道。在吐蕃瓦解後,伊斯蘭文化也由此道往東擴張。歷史上,印度河上游河谷和西約克河谷是是西藏高原通往中西亞的重要商道,尤其是印度河河谷,延綿漫長,最為便捷。而印度河畔的列城,為此道的咽喉,歷史上,列城為佛教文化抵禦伊斯蘭教的橋頭堡,伊斯蘭文明和佛教文明曾在列城展開激烈交鋒,最終,佛教文明戰勝伊斯蘭教文明,從而制止了伊斯蘭文化繼續東進的腳步。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中印爭議區巴里加斯控制的要道

到了近代以來,印度河谷也是英殖民者和獨立後的印度入侵西藏的重要路線。自奪取列城後,英帝國便以列城為其大本營,積極往東擴張。由於阿里噶大克(今噶爾昆沙鄉)為西藏通往新疆以及克什米爾的中樞,英殖民者又迫使清政府將噶大克(今噶爾昆沙鄉)開放為商埠,在經濟上對我國西藏進行瘋狂的掠奪。中印戰爭時期,印度也沿印度河谷由列城方向入侵我阿里地區。由於巴里加斯地區據我藏西北中樞獅泉河鎮僅60餘公里,遂成為我國抵禦印度入侵的前沿,若此地一失,則阿里中樞噶爾獅泉河鎮屏障頓失。無論是我抗擊英帝國入侵,還是抗擊印軍入侵,巴里加斯地區都是重要的戰場。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巴里加斯控制的獅泉河谷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典角附近的形勢

巴里加斯處於扎西崗鄉的西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固有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典角村西部,有一條叫典角曲的小河匯入獅泉河,典角曲沿線河網、溼地交錯縱橫,水草肥美,是阿里面積最大、最優質的一處天然牧場。自古以來,我國牧民就在典角河兩岸放牧,當地的牧民常渡過典角河,在典角河以西放牧。在中印戰爭時期,當地的牧民為躲避戰亂,大量遷往內地,後印度又驅趕剩餘的少量居民,將典角河以西地區非法佔領。目前,我國在典角村新建了大量別墅,鼓勵當地牧民入住,即改善了當地人的生活條件,又起到固邊作用,可謂一箭雙鵰。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巴里加斯印度佔領的區域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中印在典角河兩岸的情況

在巴里加斯地區,尤其以的獅泉河谷典角村一帶最為衝要。典角村處於典角河和印度河的交匯地帶,可以憑藉河流的阻隔,依險而守,故為印度河谷的要衝。在中印戰爭時,印軍侵入巴里加斯,典角即我軍抗擊印軍的重要陣地。目前,中印以典角河、獅泉河為限,以西的巴里加斯地區,已被印度非法侵佔,而我則控制以東地區。我國的最前沿為典角村,而印度則在典角河西岸的碟木綽克(Demchok)和我隔河對峙,並且,在碟木綽克(Demchok)的高地上,印軍構建了大量的碉堡,槍口直對著我典角村。

班公錯和巴里加斯為何是我必爭之地

列城通往阿里地區的三條要道

總而言之,若印度由拉達克入侵我國,我阿里地區的門戶日土和中樞噶爾縣必然為首要目標的。而由拉達克入侵日土和噶爾縣,主要通過三條通道。即一,由列城往東,沿班公湖南北兩岸,突入到日土;其二,由列城往東,經楚舒勒(Chushul),接斯潘古爾峽谷,直搗日土;其三,由列城往東南,沿印度河谷、獅泉河谷,經巴里加斯地區,直搗藏西北中樞噶爾縣。這三條路線中,班公湖和巴里加斯一帶為控扼要點,無論是在古代戰爭中,還是上世紀的中印戰爭中,抑或最近的中印摩擦,這兩個地方都是重要的戰場,其形勢如此,不可不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