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北部要害詳解

我們知道,臺灣島有兩個要害部位,其中一個便是澎湖列島,而另外一個,便是臺北盆地東部出口基隆港。談到基隆港,就不得不談琉球群島。琉球群島也叫沖繩群島,在臺灣東部,在現代,沖繩群島為美軍在太平洋的重要軍事基地,是美軍封鎖中國的第一島鏈的重要環節,其戰略價值無需多言。但在古代時,琉球群島的價值一點也不低於現代。

臺灣北部要害詳解

第一島鏈

早在元代時,元帝國伐日本,遇到颶風,元軍慘敗,在由日本逃回國內時,元軍部分人員便是沿沖繩群島到臺灣,經澎湖而到福建。當元帝國謀劃再次伐日時,便派海船副萬戶楊祥、合迷、張文虎等開發臺灣伐琉球,試圖形成一條由福建經澎湖而到臺灣,然後又由臺灣沿沖繩群島通往日本的海上通道,但卻無果而終。在明代時,倭寇氾濫,福建、廣東、浙江等省沿海地區深受其害。而倭寇侵犯這些地區的路線,便是由日本本土沿沖繩群島到臺灣、澎湖,然後以臺灣、澎湖為基地,即可西指南澳、拓林,侵犯潮汕,劫掠廣東;又可直指廈門、金門,荼毒泉州、漳州;還可由基隆、淡水等地西北到海壇、馬祖群島等,侵犯福州、溫州等地,劫掠閩、浙。

臺灣北部要害詳解

明代倭寇侵犯閩粵等地的路線

從某種角度來看,以日本列島、沖繩群島、臺灣島及菲律賓群島組成的所謂的第一島鏈,更是一條由日本通往菲律賓的大通道。在近代時,在明治維新伊始,日本便確立“開疆拓土”的國策,開始了積極往外擴張之路。而日本的擴張之路,即由兩個方向,其中一個方向,即為由日本渡對馬海峽到朝鮮半島,然後沿朝鮮半島北上我國東三省;其二為由日本沿沖繩群島渡宮古海峽往我國臺灣島,然後再渡巴士海峽以至於菲律賓、東南亞。正所謂“開拓萬里波濤,宣佈國威於四方”。因此,作為日本通往菲律賓群島或者我國福建、廣東等地的重要環節的臺灣島,就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而作為由日入臺首站的基隆港,自然為臺灣北門鎖鑰。自明代以來,基隆港就是日本人聚集之地,為通商之大埠。

臺灣北部要害詳解

明治維新後日本擴張的路線

基隆港為臺北東部著名的深水良港,其四周環山,和平島屏蔽其東,不凍不淤,形勢非常完固。同時,基隆也有非常便捷的道路通往臺北腹地,其路線為由基隆往南越過獅球嶺,再沿基隆河谷往西,便可到臺北,因此,基隆自古便為臺灣北部的軍事重鎮。早在明代時,基隆就是明廷防禦日本的前沿,萬曆二十年,日本徵夷大將軍豐臣秀吉伐朝鮮時,又圖謀臺灣,企圖侵犯淡水、雞籠。後來西班牙殖民者佔據臺灣北部時,亦盤踞於淡水、雞籠。

臺灣北部要害詳解

基隆港通往臺北的路線

到了清末時期,在日本佔領琉球群島後開始武裝侵擾臺灣,清朝政府為了加強臺灣的防務,遂開始謀劃修築通往基隆的鐵路。到了1887年初,在劉銘傳擔任臺灣首任巡撫時,清廷才正式開始著手修築鐵路。劉銘傳主持修建臺灣鐵路,即選定臨時省城臺北西約8公里的大稻埕作為鐵路樞紐,往東北到基隆,往南經過彰化,但最後因經費等原因,清政府只修通了臺北到基隆及臺北到新竹兩段鐵路。

臺灣北部要害詳解

日軍進攻臺北的路線

由於獅球嶺為臺北到基隆這段道路的制高點,故其為臺北的咽喉,清政府曾在此設重兵駐守,並建有炮臺。在甲午戰爭後,清廷雖然將臺灣割讓給日本,但臺灣人民並不甘心投降日本,於是日本便用武力強佔。1895年,日本派軍從沖繩出發,到釣魚島後,兵分兩路,一路攻澳底,然後由陸路經雙溪、瑞芳,攻陷基隆,一路由海面直接攻擊基隆,以牽制守軍。在基隆陷落後,清軍又於獅球嶺憑險阻擊日軍,但終究沒能阻擋,日軍很快越過獅球嶺,再沿基隆河谷西行,攻佔臺北。

在古代時,由於有海洋天險的阻隔,大陸移民的遷入,首先由最為便捷的澎湖群島而到臺灣南部的西海岸臺南、嘉義一帶,故臺灣南部的西海岸一帶最先得以開發;而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桃園平原等地,由於遠離大陸,故很晚才得以開發的。如明末清初,鄭成功在臺灣建立政權,便是首先以臺南為首府,而臺灣北部的桃園、臺北等地,還是蠻荒之地。此時,基隆也叫雞籠,猶是荒昧之域,這裡還是土番部落的區域。由於林深瘴盛,長年多雨,故有雞籠積雪之景。

在臺灣歸清之後,基隆的居民漸漸多起來,到了清嘉慶時期,基隆已經“耕漁並耦,雞狗相聞”,人口非常的稠密了。由於基隆重要的軍事地位,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常覬覦基隆港。在鴉片戰爭中,英國人窺探臺灣,便是派軍艦試圖攻擊基隆港,總兵達洪阿、兵備道姚瑩共籌戰守,將其擊退。中法戰爭中,法艦亦遊弋於基隆港外,對臺灣造成極大威脅。

臺灣北部要害詳解

淡水,基隆港通臺北盆地的形勢

除了基隆,淡水港也是臺灣北部重要的出口,由淡水溯淡水河而上,就可到臺北盆地。在清代時,淡水又叫滬尾,為大陸通往臺灣的重要港口。早在17世紀,臺灣北部為西班牙人所據,西班牙人就由淡水溯河入臺北盆地,降服諸部落,並在淡水河口築城扼守。後來荷蘭人來到臺灣,在臺灣南部的西海岸臺南、嘉義一帶建立殖民地。為防止由日本沿沖繩群島而到臺灣的貿易路線被西班牙截斷,荷蘭人遂以武力驅逐西班牙人,並在淡水河口建立紅毛城。在臺灣歸清後,由於正對海運中心福州,於是淡水港便為大陸通臺灣貿易的重要通商港口。在鴉片戰爭後,中國的大門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而孤懸海外的臺灣島也不例外。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與列強簽訂《天津條約》,淡水港成為通商口岸,不久就發展成為全臺最大之貿易港。同時,淡水港也是重要的軍事基地,清廷曾設重兵於淡水,並設有滬尾炮臺。在兩次鴉片戰爭及中法戰爭中,列強的軍艦常遊弋於滬尾港外,給臺北平原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臺灣北部要害詳解

淡水港和福州的位置

但是,淡水港因處於河口,容易淤塞,大型船舶出入不便。在清末時,隨著臺北到基隆的鐵路的開通,基隆港逐漸取得淡水港的地位。尤其在日本人佔領臺灣後,日本人大力建設基隆港,淡水港終究衰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