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当年在湖北的溶洞里发现过白蝙蝠:有诗文为证

老鼠最早竟然指的是蝙蝠——《山海经》蝙蝠传疫续:李白发现湖北白蝙蝠

蝙蝠,在最早的汉语辞典《尔雅》里就有了,一般认为该书产生时代在汉初。蝙蝠二字未见商周甲骨金文字例,至今可见的最早字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有收,说明小篆字形中有此二字。到底产生于战国甚至春秋、西周的秦国时期还是统一之后秦朝推行小篆的时期,需要实物资料作为证据。

//////作为古代字书的收官之作,《康熙字典》总结历代字书之后如此解释,虫部,蝙(蝠):

《尔雅 释鸟》——蝙蝠:服翼。注:齐人呼为蟙䘃,或谓之仙鼠。

扬子《方言》:自关而东,蝙蝠谓之服翼,或谓之飞鼠,或谓之老鼠,或谓之㒨(无亻旁,亦仙字,笔者注)鼠。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之蝙蝠,北燕谓之蟙䘃。

李白诗序:荆州清溪有乳穴,穴中玉泉交流,有蝙蝠千岁,体白如银。

韩愈诗: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

李白当年在湖北的溶洞里发现过白蝙蝠:有诗文为证

这是真的白蝙蝠


可见,到汉初《尔雅》出现时代,还是延续了《山海经 东次二经》的认识错误,认为蝙蝠是一种鸟,但是“蝙蝠”二字明显归“虫”类,虫在汉字概念体系里指蠕虫昆虫这些无脊椎动物,外加看似无足的爬行类如蛇,并非鸟类,可见蝙蝠在中国传统认知里是模糊的,是一笔糊涂账。

李白当年在湖北的溶洞里发现过白蝙蝠:有诗文为证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蝙蝠写起来是虫,归类是鸟,这个糊涂呀。

西汉末年扬雄的《方言》为我们保留了当时全国各地不同的叫法,“飞鼠”的叫法是有问题的,因为有一种会飞的鼠类叫“鼯鼠”,这是真的鼠类,《庄子》里都提到过。

李白当年在湖北的溶洞里发现过白蝙蝠:有诗文为证

鼯鼠,才是真正的飞鼠,是鼠辈。


竟然还叫“老鼠”,这说明“老鼠”这个词最早是指“蝙蝠”的,普通的家鼠当时肯定不叫“老鼠”就叫“鼠”,老鼠、老虎、老师等词,是现代汉语里的词汇,“老”只是前缀,并非说其年龄大,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这里叫“老鼠”,当来自传说蝙蝠乃千年之鼠所化,自然叫“老鼠”,这个老是年岁大的意思,和当今现代汉语的“老鼠”完全不同。至于叫“仙鼠”,是有些美化了。但是必须注意到,西汉末年东汉初年这个时候的归类纠正了自古以来的错误,开始把蝙蝠归入“鼠类”就是动物类别了,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与之前认为是鸟类,写为从虫的蝙蝠等等错误相比,都算是我国传统动物学的一大进步,这是一种内在自发的进步,与西方近现代动物学传入中国而被动接受是完全不同的。

字书把鸟、兽这些高等的脊椎动物归入虫部,就是把字写错了,这在汉字里为数不少,笔者称为“无理字”,在笔者的汉字专著《字觉:汉字树图梳理与无理字初探》里,归纳出通用的8000多个繁简汉字里各有近百个字形与词义不符的“无理字”,详见书中,此不赘述。

李白当年在湖北的溶洞里发现过白蝙蝠:有诗文为证

《字觉》封面


李白当年在湖北的溶洞里发现过白蝙蝠:有诗文为证

《字觉》封底


笔者从文字学的角度尝试解释一下“蝙蝠”二字,蝙是说飞行起来翩跹不定或者一连串的编队。蝠,是言其形似“畐”即敬酒给神祈福,或是说这种动物倒挂起来像个敬神祈福酒杯形状。

李白当年在湖北的溶洞里发现过白蝙蝠:有诗文为证

畐,福,蝠

蝙蝠二字从虫,说明造字者不认为其是鸟类,否则就应从隹(小鸟)或鸟(大鸟猛禽),因为认识不到蝙蝠属于高等的哺乳动物就是兽类,所以认为蝙蝠是低等的昆虫类,因而蝙蝠二字从虫。《尔雅》作为辞典,几乎不涉及文字学内容,不讨论造字原理,不解析字形结构,只是根据实际语言应用中的词汇来进行解释,是典型的“辞典”解释,与注重文字本身逻辑性的“字典”解释无关。所以就会出现不顾字形,硬行归入鸟类的错乱。

这里提到的李白诗序,笔者查询了一下,李白提到的荆州清溪,就是当今湖北宜昌远安县这个地方,李白进入到一个溶洞里,发现溶洞里面有白蝙蝠。李白根据葛洪《抱朴子》等书里说的“千岁蝙蝠,色如白雪”这句话,以为他见到的白蝙蝠有上千岁了。如今我们知道白蝙蝠是一个亚种或者是白化现象,寿命也还是和普通蝙蝠一样几十年。今年当前的新冠肺炎疫病流行,最初就是从湖北武汉这个古代的荆州一带爆发的。

李白当年在湖北的溶洞里发现过白蝙蝠:有诗文为证

李白,李子开会如雪白。而今最火的却是李子漆,真是够黑呀


李白当年在湖北的溶洞里发现过白蝙蝠:有诗文为证

伟大的三教通才全才天才,化学家,医药学家,葛洪的著作


李白的这篇游记诗文皆具,原作如下——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据说当地人根据上面的内容研制复原出了这种仙人掌茶,看来应该还是绿茶,是说茶叶的形状像仙人手掌的样子,就像“佛手”得名的情形一样,跟现在浑身是刺的耐旱植物仙人掌无关。这种原产美洲的植物是明朝末年才引种到中国来的,李白的时代要早八九百年呢,李白是做梦也想不到,后代竟然发现了新大陆,还传来了烟草、辣椒、红薯、玉米,还有“仙人掌”,浑身是刺,与茶无关。

李白当年在湖北的溶洞里发现过白蝙蝠:有诗文为证

仙人掌,明末才传入中国,唐朝的李白肯定没见过,他说的是一种茶


至于白蝙蝠,看资料说白蝙蝠在洪都拉斯有,也有图片,如下。中国境内现在是否还有李白见过的白蝙蝠,就不好说了。不过李白之后好像北宋时候还有人见过一对白蝙蝠,也有文字记录,现在一般认为是白化现象。这种白化现象在很多物种都会出现,比如乌鸦等等动物,不足为奇。

李白当年在湖北的溶洞里发现过白蝙蝠:有诗文为证

一窝白蝙蝠

(作者声明原创,所有权利保留。图片多来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