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美食之代縣麻片

忻州美食之代縣麻片

代縣麻片是一種美味可口的特色傳統名點。在清代頗有名聲,並有面鋪專營此業,生意興隆。其片有二寸長,半寸寬,色淡黃,薄如葉,質脆味香,馳譽省內外。暇時小食三片五片,美口止飢,耐人尋味。麻片選料嚴格,要用上等麵粉、去皮芝麻仁、純麻油或葫油、良好的蜂蜜與白糖,其做法是,將面拌糖、和油、揉蜜水、擀皮、塗蜜、撒芝麻,然後上鍋烘烙。製作精細,遂為佳品。

忻州美食之代縣麻片

提起代縣麻片,就會引出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在明清時期,代州城一派繁榮景象,店鋪鱗次櫛比, 商賈南來北往,車水馬龍,好不熱鬧。在城中央高高的鼓樓下,有一家糕點鋪,字號“江蘇齋”,店主是一位年輕英俊的江蘇籍後生。他為人厚道,沒有奸商習氣。一日,一陣清風從鼓樓門洞吹過,點點芝麻飄落在正要烤制的糕點上。店主抬頭一瞧,一位仙女般的小姐,從眼前飄然而過,但是,她卻在店門前留下一隻精緻玲瓏的竹籃。這店主忙撿起來一看,籃中盛滿了芝麻,中間夾著一份函箋,他展開函箋一瞧,原來畫著麻片的製作圖形、

工藝流程和配料的方劑。聰明的店主“照葫蘆畫瓢”,果然烤製出色、香、味俱佳的代州麻片。於是後人尊稱這位給人送來美食的小姐為“麻片仙子”。其實真正的麻片仙子應是勤勞智慧、默默勞作的人民群眾,那段傳說中的“仙子”是他們的化身。據史料載,在明、清時代,代縣麻片便以片薄、質脆、香甜可口的特點馳譽全國。當時各地雖有製作,但厚度、脆酥、口感等方面是難與代縣麻片媲美的。麻片鋪除江蘇齋外,還有聚星瑞、興盛齋、富成齋、天興昌、福盛魁、同興隆、廣興德等十餘家芝麻行主營生產“代州麻片”,當時稱“十里香麻片一條街”,其生產規模之大實為罕見。

忻州美食之代縣麻片

80年代後期,代縣糖廠增設麻片車間,聘請民間老藝人主持生產,同時還在配料、製作、包裝上作了一系列新的改進,使這一地方傳統名吃更具特色,它現在已成為人們饋贈親朋好友、佳賓貴客的禮品。目前,除代縣麻片走俏外,她的姊妹們,如代州蜜麻葉、綠豆糕、豆麵餅、酥皮餅等也逐漸闖出了名聲。難怪有人這樣講:真乃色香味俱佳麻片出自巧手,揉燙烤皆妙名師乃有高徒。

忻州美食之代縣麻片

蜜麻葉

忻州美食之代縣麻片

豆麵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