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306課:細說“延”字

《莊子·胠篋》中有一句:“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

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意思是:現在甚至於使人民伸長脖子,舉起腳跟,說:‘某地方有賢人’,擔著口糧往那裡去請教。後來,“延頸舉踵”發展成為成語,指伸長脖子,踮起腳跟,用以形容盼望十分殷切。這裡“延”字是伸長的意思,與常用意義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延”字的複雜用法。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解決540部中的“㢟”部,“㢟”部只有兩個漢字,除部首漢字“㢟”字外,只有一個漢字“延”。㢟字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㢟”部在現代漢語的201部首中也已經取消。“延”字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因此要重點講。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㢟。讀chā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㢟,安步㢟㢟也。從廴,從止。”會意字。看字形發展:


《說文解字》306課:細說“延”字

(㢟的字形發展)

甲骨文裡,就是一個彳,一個止。彳是“行”的一半,指道路,止像人腳形。會在道路上行走之意。徐鍇《說文系傳》稱:既行而止,相節調之,故曰安行。”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引而復止,是安步也。”饒炯的《說文解字部首訂》也說:“安步者,緩步也。㢟㢟者,狀其安步貌。”因此,㢟的本義就是緩步而行或者安步而行,因為緩步或安步而行,所以能夠遠行,所以也是“延”的意思。

在古代,“㢟”與“延”本是一字,後來分化成為兩字。分化時為了表達“延”字的“長”的單獨意義,止上加了一“丿”。

《說文解字》306課:細說“延”字

(緩步而行)

㢟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306課:細說“延”字

(㢟字的小篆寫法)

2、延。讀yá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延,長行也。從㢟,丿聲”。許慎認為它是形聲字。丿是聲符,但我們上邊說了,㢟與延實際上是一個字,在早期文字裡,兩個字經常通用,只是後來分化時成了兩個字,照此理解,延實際又可理解為會意字。如何會意,同上一字“㢟”。

延的本義是長行,因為能緩步而行,安步而行,所以有長行義。

《說文解字》306課:細說“延”字

(長行)

本義之外,延還有其他用法,舉常用的說說:

(1)長;久。《爾雅·釋詁上》:“延,長也。”《書·詔誥》:“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我不敢說知曉,夏的國運會不會長久。又比如曹植《洛神賦》:“延頸秀項。”李善注說:“延、秀,皆長也。”形容美女的頸項修長秀麗。在新版的《洛神賦》圖中,我們看到的就是神女細長的脖子。

《說文解字》306課:細說“延”字

(葉露盈:《洛神賦》局部)

(2)伸長;延長。比如《韓非子·十過》:“延頸而鳴,舒翼而舞。”(聽到師曠的彈奏第三遍),鶴伸長了脖子鳴叫,張開了翅膀起舞。《莊子·胠篋》:“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現在甚至於使人民伸長脖子,舉起腳跟,說:‘某地方有賢人。’擔著口糧往那裡去請教。這裡的“延頸舉踵”後來發展成為成語,指伸長脖子,踮起腳跟。用以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說文解字》306課:細說“延”字

(延頸而鳴,舒翼而舞)

(3)引進;接待。《爾雅·釋詁下》:“延,進也。”比如《儀禮·特牲饋食禮》:“屍至於階,祝延屍。”鄭玄注稱:“延,進。”注意,這裡的“屍”並不是屍體,而是卜筮選擇的代死者受祭之人。“屍”走到階前,巫祝接待“屍”入殿登堂。

(4)迎候;等待。比如賈誼《過秦論》:“秦人開關而延敵。”秦人打開函谷關口迎戰敵人。

《說文解字》306課:細說“延”字

(古函谷關)

(5)聘請;邀請。比如《戰國策·趙策四》:“趙王三延之以相,翟章辭不受。”三次邀請擔任宰相。又比如《紅樓夢》第一百零九回:“那知賈母這病日重一日,延醫調治不效。”延醫,就是請醫生。這個說法,現代漢語也用。

(6)連及;蔓延。《方言》卷十一:“延,徧也。”《集韻·仙韻》:“延,一曰及也。”比如《徐霞客遊記·遊九鯉湖日記》:“松偃藤延,縱目成勝。”倒伏的松與蔓延的藤到處都是,隨意望去都是一派勝景。

《說文解字》306課:細說“延”字

(九鯉湖風光)

(7)拖延;向後推遲。《古今韻會舉要·先韻》:“延,遷延也。淹久貌。”這個用法現代漢語也常用。比如延時;拖延;延後;順延。宋代晏殊《睿恩新》:“向晚群花欲悴。放朵朵、似延秋意。”延遲秋意。

(8)隧道;墓道。《爾雅·釋詁下》:“延,間也。”邢昺疏:“間,謂間隙也;延者,今墓道也。”《左傳·隱公元年》;“隧而相見。”杜預注稱:“隧,若今延道。”鄭莊公與母親在隧道里相見。

《說文解字》306課:細說“延”字

(掘地見母)

(9)間斷;停息。《爾雅·釋詁下》:“延,間也。”王引之《經義述聞》:“延者,間也,息也。”比如《書·大誥》:“天降割於我家,不少延。”上天給我們國家降下災難,不稍間斷。

此外,延還是姓氏,《姓苑》有載。

延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306課:細說“延”字

(延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06,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