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这三点,避免德阳女医生自杀惨案再次发生?

8月25日,德阳女医生因不堪舆论的重压自杀身亡,事件的经过可谓是一波三折,一起小小纠为何纷演变成如今的悲剧,死者长已矣!愿安医生一路走好! 但如何避类似惨案再次发生?我们还应该反思这三点。

“熊孩子”还是“小恶魔”

美国有一部电影《伊甸湖》,讲述的是一对情侣远离城市喧嚣,前往偏僻的宁静湖畔度假,意外与一群翘家少年发生冲突,当两人试着穿越丛林到邻近小镇求助时,却惨遭少年们残酷无情攻击的故事。电影中的少年行为和手段让人毛骨悚然,现实中也有许多未成年犯罪的案例,其残忍程度比之成年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案的纠纷起源于两个“熊孩子”对安医生的侵犯,在要求道歉时展现出的无礼和不在乎,展示出父母管教缺失无礼的同时,我们不仅发问他们在面对一个成年人时就有这么胆大,那么他们在面对自己的同学时是一副怎样的情形。人性本善,“孩子还小,不懂事”不是脱罪的托词,我们可以原谅“熊孩子”,但不能纵容“小恶魔”,我国的《未成年保护法》旨在保护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但不能成为个别未成年犯罪的保护伞。

反思这三点,避免德阳女医生自杀惨案再次发生?

“慢一点”还是“真一点”

一条新闻能不能够吸引更多的流量,公布时间和舆论效应至关重要,在此事件中,孩子家长对视频进行了有意加工上传网络,不少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未向当事双方进行核实,就进行转发,避重就轻的跳过了事件的起因,有意用“公务员”等字眼引发民情激愤,用舆论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获得流量进行获利。不实的信息只会导致血淋淋的悲剧,对于每一位自媒体人,宣扬社会正能量责无旁贷,希望通过此次事件,自媒体能够反思自己,对每一条新闻都能够认真核对,完整还原事件的真相,我们宁肯知道的消息“慢一点”,也希望知道的消息“真一点”。

反思这三点,避免德阳女医生自杀惨案再次发生?

“弘扬正义”还是“制造暴力”

德阳事件中广大的网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不能质疑他们善良,正是他们质朴的正义感,许多事件的真相才会揭露,无辜的人才得到了保护。大家的关注是为了更加的了解真相,大家的愤慨也是为了正义的弘扬,但我们要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负责,网络暴力与现实中的暴力并没有根本区别,对于网络上流传的新闻,大家的手指再缓一缓,大脑再动一动,理性思考,正确传播,拒绝成为网络暴力的制造者,让“键盘侠”不再是一个贬义词。

反思这三点,避免德阳女医生自杀惨案再次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