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三年,終於等到這張電影大碟

沒有電影院的日子,大家在電腦、電視上看電影。當然,還有其他的喚醒渠道。

昨天推薦了書,今天就推薦一張和電影有關的音樂專輯。話說臺灣這十年,《賽德克巴萊》和《大佛普拉斯》等電影原聲帶給我的印象都極其深刻。而一說到臺灣,或許在接下來一年,乃至好幾年,大陸這邊都不太容易過去,隨心所欲拾風景。

那麼,今天這些曲子一定會對你口味的。它們起源於電影,又不止是電影。總之,它們和臺灣,還有你腦海中的影像有關。

等了三年,終於等到這張電影大碟

之前幾年,快到五月,我總無緣無故,想起臺灣電影《5月一號》(大陸翻譯:《十七歲》)。我一直對片尾溫婉動情,不乏大氣的鋼琴協奏曲念念不忘(不是Bee Gees主題曲《First of May》,該曲幾乎沒有在電影裡怎麼被完整唱過)。後來知道是李欣芸配樂,但追蹤了大半年,毫無結果。

它被收錄在了李欣芸專輯《心情電影院》裡,併入圍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最佳作曲人獎、最佳演奏錄音專輯獎,最終拿下了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掃碼收聽↑

或許很多人不瞭解李欣芸是誰,但關係不大。你可以通過音樂去了解她。電影配樂一直是電影製作相當重要的加分項目,很可惜,霸佔了票房山頭的大陸電影,完全沒能把這個東西收拾好——出現XXX一人包含十年港產片配樂的局面,大家也都眼見不怪。表面上,票房利好於所有人,然而,電影在製作層面上,例如這個配樂上,似乎根本給預算和時間。再不然,真是最近有人在疾呼的,音樂比電影,率先崩盤死亡?

我向來認為,一些微小地方,就能窺見電影的全面。以前不重視預告片,沒有海報的存在,慢慢的,物料都跟上來了。然而,在影響電影餘味的配樂上,大陸電影往往表現得誠意欠奉。固然也有版權等諸多問題,但不重視,就是不重視。

等了三年,終於等到這張電影大碟

CD 1:

1. 十七歲 Seventeen《5月 一號 First of May》

2. 香頌 Chanson 《徵婚啟事 Mr. Right Wanted》

3. 我,19歲 Me, 19

4. 雙瞳 Double Vision

5. 練習曲 Island Etude

6. 深海 Blue Cha Cha

7. 西伯利亞的風 Wind From Siberia《心中有鬼 The Matrimony》

8. 海上情書 Trapped At Sea, Lost In Time

9. 懷念年祭 Memorial Festival《很久沒有敬我了妳 Kara-orchestra》

10. 小站 The Late Night Stop

11. 軍中樂園 Paradise in Service

12. 山豬溫泉 The Boar King

CD 2:

1. 鷹之谷 Where the Eagle Soaring

2. 湖岸月光 Riffles in the Light of Night

3. 臺北行版 Taipei Andante

4. 托斯卡尼 我想起你 Tuscany, I Miss You

5. 草山下的家 Yang-Ming Mountain

6. 海洋圍繞著我的家 Surrounding

7. 泰源幽谷的猴子 Monkey in Tai-Yuan Valley

8. 大稻埕 Da-Daw-Cheng

9. 陽光舞甜橙 Sun Dance Orange

10. 那些即將被遺忘的 The Old House

對多數人來說,電影原聲是依附於電影的。但也有一些精品OST,它們可以獨立存在,伴隨許多人渡過更為漫長的歲月。

我曾聽過一個故事,有個外國卡車司機,跑過千萬里路,無數個不能成眠的夜晚,伴隨與他的,只有魔力康(Ennio Morricone)的音樂。

聽到這個故事,我想象中的音樂,不只有駕駛室飄出來的,還自帶風聲、雨水、小鎮的喧囂還有荒野的響動……

希望《心情電影院》也能帶給大家這樣的美妙感受。

晚安。

等了三年,終於等到這張電影大碟

作 者

《浪跡:電影與旅行》簽名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