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局外人,才能看清局內事

我們要學會“三不可得(過去不可得、現在不可得、未來不可得)”,就是讓要懂得,一切皆屬虛妄。去除煩惱,就是靠這個“三解脫門”。

你們想一想,小時候幼兒園、小學老師、小學的同學、中學的同學,你們碰不到了,結束的那一切,是不是空的?是的。空之後是不是沒有記憶了?無相了,不會再去思維這件事了。你想不起來的東西是不是“無所作”?是不是像沒作為一樣?你這麼一想,腦子裡就乾淨了,就無意識了。

腦子裡儲存很多過去痛苦和悲傷的事情,和自己曾經做過的很多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它會永遠地待在意識中,讓你在痛苦中輪迴不止。

三解脫門就是——空、無相、無作。無作在佛經裡曾經還被翻成了無願。為什麼?許過的願、定過的目標,也只是一個願,當你真正去實踐了、去做了,你也像沒有做過一樣。作而不作,做了像沒做一樣,這就是最高境界

成為局外人,才能看清局內事

我們要抓住這三個解脫門,把什麼事情都看成空、無相、無作。

舉個簡單例子。今天你在單位裡馬上要搞一個很大的慶典,忙了半天,最後這個慶典過了,你當時在臺上非常榮耀,到最後這個事情過了,空了,對不對?比方說,我們傳媒集團曾經有一個十週年的臺慶,在悉尼歌劇院忙啊忙啊,非常好。結果忙完了之後,在開車回來的路上,我們有一個主持人就說:“忙了這麼長時間,就這麼結束了。”這就是空,結束了,沒了,忙完了,空了;空了之後你忘記了。你們現在再想起來幾年前的這個活動,沒有感覺了,腦子裡沒印象了,很少去懷念它、想念它,無相了。

你如果腦子裡沒這個印象,是不是“無作”?只有偶然地在我們的網站上看到了有些演出,你還想起來這件事情。抓住這三個解脫門,一切佛法的道理你就全明白了。

很多人為什麼不懂,佛法學了像沒學一樣。學了嗎?沒學嗎?學了。你們小學裡的課上過了嗎?上過了。你們學習了很多字,現在還在用嗎?用了。為什麼在用?因為學過了,學到了內心。你現在想起來像沒學過一樣,因為你把小學裡那些早就全部忘了。

但是真的忘了嗎?沒忘,記在心中了,用在實踐中了。

所以,三解脫門就是讓我們懂得學會放下,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不執著這個相,你也就忘了。就像你們年輕的時候,有過很多傷心的事情或者戀愛史,現在不提起,肯定沒這個相。

為什麼《心經》裡面講“諸法空相”?一切都是空相。所以《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就像電一樣,一下過去了;就像露水一樣,太陽出來它就沒了,幹了;就像夢幻,做夢一樣。在夢中非常真實,有的孩子醒過來還在哭泣,還在想著夢中的那些事情,你能執著這些夢境嗎?過了就沒了,所以“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那你應該實事求是地看這些事情,叫“應作如是觀”。

人的一生,難就是難在怎麼樣讓自己學到的東西變成空性,怎麼樣能夠理解它,這個不是真正的空,不是一種頑空,而是一種實實在在能夠幫助到你又看不見的空——空的本性

中觀正見很重要。看什麼東西要中觀,看這個人有點缺點,但是總的來講他品質很好,他道德不錯,這叫“中觀正見”。這個人是有點毛病,毛病來的時候很討厭,但是他本性還很好,這就是——中觀正見。所以見道,根本智是什麼?佛法最根本的智慧就是中觀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如果用中觀來看待一切事物,我們的心態就非常好,為什麼?心態正常。對一個很討厭的人,我們說“這個人很可憐”,那麼大慈大悲心又出來了。這個人做得很好,我們考慮到他也還有不足之處,希望他能夠改變得更好,是不是有一種精進力出現了?什麼事情把它看成中觀,不空也非有

不空——你心中雖然說“這個人很好”,但是你也沒有把他放在心中,也沒有說他完全好,我們說“不空也非有”,也並不是沒有。我今天看這件事情,

中觀中道,總是有的,完全把它看成有,它又沒有。所以好像看上去是空的,其實好像它又是有的,這就是即空即有

得中觀正見的前提是什麼?看人就是得道

你不要把這個人看扁了,中觀正見,你這個人就是得道了。如果大家都說這個人不好,你說“這個人雖然有缺點,他也有他的優點”,你是不是得道之人?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要見空性,要離相,見到這個空性

比方說,你現在很煩惱一件事情,家裡天天吵架,面臨崩潰了,你“先見空性”,是什麼意思?“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夫妻之間到了最後一定會吵架的,這是每個家庭都有的”,你先見到它的空性,“所以我們不要太把它當回事”。一點點小事、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你都不要太當真,那你見到它的空性了,婚姻的空性出來了吧?

成為局外人,才能看清局內事

見到空的一面之後,你就變成了局外人,就不是一個執著在婚姻爭吵裡的人,就覺得“婚姻都是這樣的,每對夫妻都會吵架,每對夫妻都會有這種情況的”,你是不是脫離了在這個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你離開了,變成局外人了。那麼你變成局外人之後,就可以見到這件事情的真性、本性,本性是空的

就像兩個孩子吵架,爸爸媽媽在邊上總是說“不要吵,不要吵”,他很清楚,兩個孩子吵架總是有各種各樣想不開的事情,忌妒、煩惱、在外面不開心,都有的。爸爸媽媽說“知道,我又沒進去吵”——空性,空性就是總歸會吵的,爸爸也沒去幫哥哥,媽媽也沒去幫妹妹,這樣就是見“性空”了,已經空掉了,脫離了這裡面。

你瞭解了性空,不在其中,就很清楚,自己思維上各方面就感覺到本性是空的了。因為這件事情過一會兒就像沒發生過一樣,(哥哥妹妹)兩個人又好了,一起吃飯、一起玩、一起開心,性空。

佛法界講,自性本來空,你們每一個人自己的本性本來就是空的。世界“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心就像一面鏡子,你不照到那些骯髒的東西,你心中怎麼會有骯髒的東西呢

學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讓自己瞭解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不要把它看得太真實,要看到空、無相、無作。這樣,你就是邁開了學佛大道的第一步。你不但從理論上了解,你的心要離開,就是看懂了本性是空的,

“我不在其中,慢慢地就會理解裡面的真實含義”

所以當一個人捲進吵架之後,他不知道誰錯誰對。當你在吵架裡面的時候,你肯定覺得你是對的,這就是你已經卷入了其中

很多人說“我理解了,我學佛了,我學得很好,我都能夠用在生活中了,我能控制自己的脾氣了”,為什麼到頭來控制不了?脾氣來的時候幾個人能控制的?煩惱來的時候幾個人能夠控制的?學佛要解脫生死,學佛學了半天,不要說解脫生死,今天就是腰痛都解決不了,何況生死?今天煩惱來了都化解不了,怎麼樣解脫你的生死?

什麼叫悟道?什麼叫證道?就是你整個的身心完全進入這個悟性中,進入這個佛道中。就像一杯茶一樣,白開水沖泡茶葉,這個茶就有味道。你只講空話,講得再香再濃,白開水還是白開水。所以你佛法講得再好,不用在實踐中,你喝的還是白開水,你講得再好、再濃、再香,畢竟沒有實踐。所以要證道,就是你要證實佛法的存在,和驗證佛法存在的根據,而使你受益,那這樣才是真正的開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