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學點心理學,會讓你也成為導師

你想讓你的孩子聽你的,只是從表面表揚或是批評,效果是不太好的。從表面現象,搞清楚他的各種心理,再去教育他,就會得心應手。

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學點心理學,會讓你也成為導師

一.《詹森效應》

有一名叫詹森的運動員,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一到賽場就會失利,發揮不出自己的實力。由此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良好,因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小考都挺好,大考亂成麻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現象,平時名列前茅的學生,一到大考,就會緊張,發揮失常。表現出緊張、慌亂,甚至記憶減退,腦海一片空白。主要是學生對結果期望過高,想要成功,又怕失敗,患得患失,壓力過大。結果造成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失衡,各種症狀就隨之而生。

教育方法:要教會孩子注重過程,淡化結果,學會關注過程中的付出與收穫,而不僅僅是看結果如何。

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學點心理學,會讓你也成為導師

二.《超限效應》

馬克·吐溫聽牧師演講時,最初感覺牧師講得好,打算捐款;10分鐘後,牧師還沒講完,他很不耐煩,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講完,他就決定不捐了。這種由於刺激過多、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

給孩子留點喘息的時間

孩子考試沒考好,有的父母只要一看到孩子看電視或者玩電腦,就會跟孩子提起沒考好的事,讓孩子覺得“又來了”,使孩子從最初的內疚不安到後來的不耐煩,到最後的反感討厭。

教育方法:批評孩子不要超過限度,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這樣孩子厭煩、逆反的心理就不會產生。

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學點心理學,會讓你也成為導師

三.《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曾做過一次實驗,他隨機挑選一些學生解答智力難題。通過三個階段的實驗得出結論,當一個人做一件事很開心時,提供獎勵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他的內在的吸引力,這就是所謂的“德西效應”。

不能靠獎勵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對一件事情感興趣,並不是你給他那個外來物質給他帶來的興趣,孩子的思想是單純的,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如果你給孩子的獎勵孩子並不喜歡,那孩子會為了這個不喜歡的獎勵,放棄完成原來的那個事情也是有可能的。

教育方法:不要隨便獎勵孩子,並不是所有的獎勵都會讓孩子更願意做一件事,獎勵也會澆滅他們對一件事的興趣。

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學點心理學,會讓你也成為導師

四.《登門坎效應》

有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到兩個居民區勸說人們在房前豎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子。第一個居民區是直接提出這個要求的,結果居民基本上都拒絕了。另外一個小區則是先請居民在一份贊成安全行駛的請願書上簽字,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幾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做到了。

誰都喜歡“夠得著”的目標

你希望孩子在這一週記住10個單詞,你開始先讓他記住1到2個,這是很容易就辦到的。然後我們再根據孩子的能力,慢慢增加難度,讓孩子適應這個從易到難的過程。

教育方法:在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時,我們不要在最初就給孩子設立一個難以完成的大目標,而是要根據孩子的能力制定他們“夠得著”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