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第一站 北京

白浮泉

古代運河對於有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北京,其重要性不言自明,衣食住行都依賴運河,例如建築需要臨清的青磚,吃穿需要江南的大米絲綢……

《話說運河》提及京杭運河最北端的起點在昌平的白浮泉(又名龍泉)。元朝建都時運河只到通州,通州到北京的物資運輸依賴陸路,速度慢成本高。忽必烈命郭守敬主持水利工程,引白浮泉水作為上游水源,匯合沙河、清河水入翁山泊(今昆明湖),再入積水潭(今什剎海),接通北、西護城河,在城南成通惠河(忽必烈賜名),向東聯通通州的北運河。

下圖是制定計劃時,研究北京地圖上十遍後,順便搞清楚了北京的運河水系,電腦手動畫圖以示說明。西北方是白浮泉,東南方是通州運河的起點。請忽略我的畫圖水平,圖中方向、距離比例勉強符合實際,大小形狀和河流的彎彎繞繞純屬手抖,較小的河流也略去了。在北京的主要去向以此圖為參考。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北京運河水系

明朝時廢棄了白浮泉,50年代乾涸。現在的白浮泉遺址位於昌平新城濱河森林公園(亦稱白浮泉公園)之內,是北京最大的溼地公園,面積是頤和園的1.5倍,看網上圖片和評論,風景秀麗,有步道等。因交通不便(地鐵沙河站轉昌52路公交),而且網上發現一篇2017年的博客,提到白浮泉遺址現在被圈入一個度假村(別墅區),不能隨便進入,不過九龍池、龍王廟遺址尚存,九個龍頭還有水流出匯成潭溪。因此未敢考慮拜訪。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嘗試。

頤和園·昆明湖

作為皇家避暑園林,這景點非常有名,不容置喙,只能吐槽。暑期旅遊高峰,7月流火,趕早出了四號線北宮門站,走向頤和園的人流就川流不息,售票處幾條長龍差點令人萌生退意。排隊買票一身大汗,進門發現主要遊覽路線上已經人頭滿滿。東宮門如果通地鐵可以考慮另闢蹊徑。

我們的目的不是遊園,不然一天時間壓根不夠用。既然不必跟著人流走,那些熱門景點就暫不跟風,直接向東拐上了萬壽山半腰,這裡倒是古木參天(古樹上有掛牌,多數是五六百年),御道彎彎,清靜清涼。經諧趣園、紫氣東來到仁壽殿,向西繞過攢動的萬頭,就看到了碧波盪漾的運河水庫——昆明湖,再沿湖東走到十七孔橋。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城關古樹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諧趣園,仿江南園林,皇帝休閒賞景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紫氣東來城關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一棵在石縫中長成的古柏,致敬生命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寂寞空庭。皇家建築,大的氣勢恢宏,小的精細秀美。雕樑畫棟,值得一觀。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仁壽殿一角,角度高是為了避開下面的萬頭攢動,還是神獸可愛。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早上9點,湖東路上的人流。有人怡然自樂。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知春亭,亭下荷花立娉婷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 十七孔橋,大熱天還有霾嗎?橋的上方是南方,也是接通惠河的水流出口,天熱得實在沒力氣再走了。昆明湖西北角石舫的上方是引水入口(接白浮泉)。有機會寒假來補課。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昆明湖,運河水庫


中午快11點多原路返回,原來沒人的山路已是絡繹不絕。出口處更是人潮洶湧,要擠著出門。售票處的長龍比早上又長了一倍。酷暑也擋不住旅遊熱。

德勝門·北護城河·古代錢幣展

有誰知道,德勝門有個古代錢幣博物館?一個很小眾的小博物館,就在箭樓的一層,沒有幾個人。因為孩子感興趣,順帶看看北護城河(也算運河的一部分)現狀,再拐去附近的什剎海。

順便提一下,北京的大小博物館資源非常高大上,展品豐富精美,門票低廉,性價比超優。多次帶孩子來北京,各個博物館是每次遊覽的首選,這次專門又去了自然博物館和地質博物館,那真是彷彿進了阿里巴巴的寶庫。更不用說科技館、軍博、天文館等等。容後推文。

↓ 德勝門箭樓。地鐵積水潭站,東南出口向東走就能看到德勝門。在此感慨大西安的古城牆、城門、角樓等建築得以倖存修復,一個四面不靠孤單寂寞又雄偉的德勝門,悲嘆著當年城牆被拆毀的遺恨。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箭樓上的古炮。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 德勝門西邊的北護城河,比臭水溝稍好點吧,而且在德勝門下不見蹤影,難道成了暗渠?估計是大暴雨時候排水用。北護城河在北京城東北角北上,入壩河,向東再入溫榆河,匯入北運河(參考第一圖北京運河水系)。表揚西安的護城河治理,北京市政府要努力。這裡有去八達嶺長城的旅遊專線。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 古錢幣博物館值得一去,遺憾不讓拍照。樓上還贈送一臺絲路錢幣展,隨手拍了幾張,圖片放大能看到說明。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絲路古國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絲路大事紀,遺憾不是非常清楚


什剎海(積水潭)

運河水出昆明湖向東南,從老北京城的西北角入城,接通積水潭。現在的地圖上已經看不到積水潭的潭(有的地圖上彷彿有個池塘標註積水潭),只有什剎海西海了。只能遙想當年,積水潭上漕運大船直接通航的恢宏場面。

什剎海就在德勝門的西邊,距離大概不到一站路,二者之間向南現在是老北京歷史上衚衕文化的著名景點,主要位於前海、後海,有恭王府、醇王府、鐘鼓樓、梅蘭芳和宋慶齡故居等,也包括德勝門。

我們因為先去德勝門,再到什剎海的西海溼地公園,原計劃參觀裡面的郭守敬紀念館漲點知識,卻剛剛趕上紀念館停止入館時間:下午3點半(4點閉門),遺憾不得而入。紀念館在溼地公園的小高地頂端,看網上介紹內容還是很豐富的,分為四個部分:世界名人、大都水利、大運河、遺珍惠後人。

附:郭守敬(1231年-1316年),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官至太史令。郭太史兼具科研和實踐創新能力,著有十四種天文曆法著作,改制、發明了十二種新儀器,對許多河道水利進行了調查勘測工作,還奉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命令整修水利工程,其中之一就是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耗時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發展了南北交通和漕運事業,實現了京杭運河全線貫通。其中白浮泉引水工程深受現代水利專家之推崇。

↓ 西海溼地公園。絕對不能算是湖泊了,充其量一池塘,水質不好,倒是滿池蓮葉何田田,泥中蓮花不染塵。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京杭運河系列:北京(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