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 鰲頭磯

臨清鰲頭磯位於元代運河與明代運河的結合處,是一組結構精巧、古樸典雅的樓閣式建築。現有建築建於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是臨清市博物館所在地。

臨清是會通河和通惠河的連接處,鰲頭磯之名緣於特定的地理環境。當年的會通河在靠近衛河附近分為兩支,分別在南北兩處流入衛河,因此,在會通河與衛河之間形成了一塊周圍環水的狹長陸地,人稱“中洲”。鰲頭磯處中洲突出之地,明代正德年間在此疊石為壩,狀如鰲頭,兩支運河上的四處河閘象鰲的四隻足,廣濟橋在鰲頭磯後象其尾。

明代鰲頭磯上始建樓閣,名觀音閣,臨清知州馬綸為觀音閣題名曰“獨佔”,以賦予其“獨佔鰲頭”的意境。鰲磯凝秀是運河繁榮時期的臨清一景。但是當年的勝景已經蕩然無存了,運河的興衰決定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鰲頭磯還是一處重要的革命紀念地,親歷了大革命到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風風雨雨。這裡曾是黨的領導機關所在地和重要活動場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丁浩川等共產黨人在此創《力報》,此地便成為宣傳抗日、傳播馬列主義的場所。1939年1月,八路軍陳賡將軍曾在此召開重要軍事會議。

利奇馬好像餘威未盡,殺了個回馬槍,冒著小雨,滿懷期待地“蹦”到鰲頭磯門口,卻只見此景: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閉門維修的鰲頭磯(臨清市博物館)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鰲頭磯東南牆外一角

過其門而不得入,無法欣賞樓閣古建之美,不能參觀博物館,真心遺憾。不過,即使現在登臨觀音閣,也無法像明清時期運河漕運鼎盛之時,文人騷客登高眺望運河,觀景寄情、賦詩抒懷了。因為當年的古運河已經變成了如今下面的“排水渠”,正是“滄桑歷歷古運河,野草萋萋鰲頭磯”。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鰲頭磯東側一條河渠,根據歷史記錄,憑直覺這是古運河的一部分,上方朝向東南,應連通會通河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河渠的西北方向,不知能否通向衛運河(參考臨清前篇的地圖)

★ 運河鈔關

曾經赫赫有名的臨清運河鈔關,和鰲頭磯相距一站路左右,二者都緊靠現在的大眾公園。鰲頭磯在大眾公園的北端,運河鈔關在公園的西南方向。從鰲頭磯出發向西南方向,在細密的小雨中安步當車,沿著圍繞大眾公園的京杭運河(會通河,大眾路)走到公園的西南角,再沿青年路向西就來到了運河鈔關所在的小巷。

如果登上鰲頭磯的觀音閣,應該能看到現在的京杭運河就是這樣。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京杭運河,亦即會通河,大眾路通往大眾公園(右側)的橋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路邊的標誌,有會通河字樣,地圖上只標有京杭運河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大眾公園的西邊,京杭運河繞過公園的西邊和北邊,向東南流經張自忠紀念館,再向東向南通往聊城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青年路過京杭運河的橋,此橋向西(右)不遠就是運河鈔關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運河鈔關在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內。想起了《雨巷》,一位丁香少女在雨巷中獨行,卻沒有哀怨和迷茫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運河鈔關,入口不大,內裡卻別有乾坤

在此,先帶大家瞭解臨清運河鈔關的歷史,再看實景,感觸會更加深刻。點贊景區內運河鈔關的展覽,展室不大卻條理清楚,內容豐富,圖文詳盡清晰且配合實物,非常長知識。

臨清運河鈔關,其實就是運河地稅局或者稅務所,具體的級別我是搞不清楚的,只知道直屬戶部(中央直屬?),下屬五個分關,更是目前僅存於世的唯一一處運河鈔關。臨清鈔關位於明代會通河邊,徵收過往船稅和貨稅,年收稅總額是運河八大鈔關之首,遠超十一萬兩之多,佔全國稅收的四分之一。難以想象這麼多堆積成山的雪花銀,可見當年運河經濟貿易的繁榮,不愧富庶甲齊郡。臨清鈔關設關最早(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閉關(1930年)最晚,詳細歷史見下面圖片中的說明。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展覽入口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臨清鈔關簡介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崇文門、河西務、臨清、淮安、揚州、滸墅(蘇州城北)、北新(杭州),第八個?百度也只有七個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清朝鈔關官員給皇帝的奏摺報告彙總,裡面有當年的尊貴人士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明代鈔關歷任官員,幾乎全部進士出身,這一定是當年的肥差。這張表很有研究價值,陝西的進士有十人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官員給乾隆的奏摺,皇帝的硃批就是這個,應該是複製品嗎?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皇帝的聖旨,明黃金閃瞎眼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小說《金瓶梅》中多次提到鈔關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復原效果,現在的景區只是其中的兩進院落,未見正堂等較大的建築

臨清運河鈔關為一組建築群,沿運河自東而西依次為河口正關、閱貨廳、“國計民生”坊、關堞、儀門、正堂等,南北三進院落。原鈔關佔地東西長130米 ,南北寬96米,佔地四萬平方米 ,廳堂坊舍室四百餘間。

鈔關景區內現存兩進院落,大致只有原貌的十分之一,前院為公署辦公區,後院為倉儲區。此外南部尚有原鈔關官員住宅若干,保存較好,但大部分已是民居,即上圖中小巷中的建築。建築大都為硬山建築(一種古建的屋頂形式,較普通),青色灰瓦屋面。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南邊只有一座完整的巡堂,審理案件。有資料說臨清鈔關的現存建築是仿古重建,看情形是選擇性修復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巡堂西側一個小院落,沒有說明原來用途,現在裡面是一些與鈔關相關的碑刻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小院內景,四周迴廊下是碑刻,每塊碑刻旁有打印清楚的碑文,點贊


↓ 下面的碑刻是一個人物小傳,記錄了明末臨清鈔關發生的一件抗稅監事件。明末稅負盤剝,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運河沿線尤甚,半數以上的店鋪關門,工商交困。臨清鈔關在關前特建浮橋,以防逃稅越關。萬曆朝派宦官馬堂監管臨清鈔關,設立種種稅卡,僱傭流氓惡棍攔截船隻隨意抽稅,搶奪店鋪財產,稍有違抗就威脅加罪。萬曆二十年(1592),臨清市民忍無可忍,罷市反監稅,擊斃馬堂手下37人,震動朝廷。皇帝和大臣奏議,認為對此事一方面要軟,應安撫民心,撤換馬堂;一方面要硬,殺一儆百,以儆效尤。欽差大臣到臨清後,鎮壓並平定市面的同時,為抓捕首惡,株連甚眾。

王朝佐是一位編筐為業的手工藝人,挺身而出,聲稱“首難者我也,請獨當之,勿累無辜”。也就是說,由王烈士一人擔責,他臨刑無懼,慷慨就義,保全了當地民眾。後人為其建王烈士祠,道光三十年立碑紀念。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碑刻之一,下圖為碑文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巡堂東側的斷壁殘垣,繁華不再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鈔關一角,木槿寂寞盛開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左邊(北邊)一排建築是上文中鈔關展覽的展室,院內的樹木是歷史的見證者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院內中心的一座小屋,很有年代感,大概部分為古建,南北有門,可穿堂而過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小屋的另一個角度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正對景區大門內都是這樣的空地,左側是巡堂,地面上有一些殘磚,默然無語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和運河的興衰(鰲頭磯和運河鈔關)

地面上能看到殘存的房屋輪廓,對比兩座建築可以區分古建和重建,後面一排是展室,中間即上圖小屋

下一站聊城。運河之旅至此已經走完了三分之一,不過都是不能通航的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