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么多生活意义,我们需要的真实的力量!

在每个要更新文章的日子临近,总是时不时想拖延,想放弃,想走最容易的路。

是啊,在坚持的路上还是出现了很多没有诚意的文章。

从小到大感觉自己没有一件事情或兴趣坚持下来,到35岁这个年龄说起来,会显得有些悲哀。

当你一直在外面徘徊犹豫的一百个瞬间,你浪费了多少能直抵本质的可能性。

丧,或许就是承认自己无能为力,选择放弃能有的另外几种人生。

那么每一周的写作,就不得不让你直面生活中这样的时刻。

赋予生活“意义”其实是你行动的“发条”


如果你去欧洲旅行,就可以看到无论是城池,小镇甚至乡村,基本都围绕着一座教堂而建。考古学家认为,原始宗教仪式的出现更像是人类选择定居生活的真实原因。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对农耕的工具和作物的认知。

当人类的注意力从“如何存活下去”转向关心那些其实对他们日常生活没有那么重要的事情,想了解周围的环境和世界是如何运行的时候,主宰人类命运的那个看不见的力量就出现了。《人类简史》称之为“认知革命”

于是诞生了故事,宗教,当然也同时诞生了科学。我们焦急地寻找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总想找到实践背后的逻辑!

那么我们更愿意编织故事还是在科学的路上不断证伪?这些不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吗?

而你可曾知我们自己虚构的故事和意义却能产生现实的真实力量!

如果你看过如同上帝之手建造的高迪的“圣家堂”教堂,你一定感叹于它的鬼斧神工。因为高迪说大自然没有直线,就这样很多工程力学的难题都需要被解决,比如石顶,教堂的顶都是厚厚的石头建造的,人可以在上面散步,这种构造在古代的中国就没有遇到过,这也伴随着西方工程力学的发达。

哪有那么多生活意义,我们需要的真实的力量!

西班牙“圣家堂”

如果西方的教堂太远,我们来看下帝都的天坛,我们都知道它是用来祭天的,所以里面不允许出现钉子(中国传统观念里钉子是不详之物,只有棺材上有钉子)。于是在中国出现了神奇的榫卯结构,用插入式的结构把木头连接在一起,复杂而又牢固。如果使用铁钉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铁长期和空气接触很容易生锈,从而腐蚀、老化。若是使用榫卯结构的话,就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了。天坛祈年殿始建于1420年,到现在已经有600多年了,可是它仍然坚固、美观,让每一个到这里参观的人折服。

哪有那么多生活意义,我们需要的真实的力量!

天坛


正是我们现在以为的迷信和谬误,这种我们对不存在的东西的某种想象,像发条一样驱动着人们的行为和认知,让人们开始各种形式的“朝圣之旅”。


宗教信仰的行为准则,却成为了最具有实际行动知道意义的东西。不真实的故事却发展出真实的现实

就如同国外的人难以理解中国每年最大的人口迁徙-春运一样。把春节的家庭团圆看作人生阶段性的仪式感这件事,是我们中国人愿意历经千辛万苦也想回到老家的一场朝圣。

这种程度上来说,意义是我们自己认可的一种观念和价值。是我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与之建立真实,紧密连接的动力。

我们穿什么样的衣服,开什么样的车,和什么人交往,处于什么样的角色,这都是社会的文化加在我们身上的意义,我们年轻时可以说不屑,我们不需要别人的评价来定义我的价值,那其实这也是另一种意义,即便你属于佛系,追求四大皆空,那不过也是用另外一种文化价值和意义来置换了世俗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所以,你可曾思考过能驱动你在每一个决策点作出选择的底层意义是什么呢?

或许你其实可以赋予现在做的事情一定的意义,让这根发条带动你的人生。

如果你也不知道如何做,不如尝试一下写作,因为它会让你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


哪有那么多生活意义,我们需要的真实的力量!

你的故事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