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個多月為一線做飯 99歲老母親上陣幫忙洗碗

連續兩個多月為一線做飯 99歲老母親上陣幫忙洗碗

5月4日,劉小蘭第一次獻成分血。

連續兩個多月為一線做飯 99歲老母親上陣幫忙洗碗

劉小蘭(中)給社區防疫值班人員送夜宵。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我覺得自己還年輕!”5月4日上午,已經55歲的劉小蘭去往廣州血液中心天河獻血站獻血。“這是我第一次獻‘成分血’,之前獻全血,都是每次400毫升,所以醫護人員准許我今天一次性獻兩個單位的血小板,我很高興。”

除了愛心獻血,作為黃埔區魚珠社區義工的劉小蘭更在疫情期間,連續70多個深夜為一線防疫人員做飯送餐,儘管家裡還有中風的丈夫和年邁的母親需要照料,但在劉小蘭看來,身為共產黨員,在非常時期站出來“助人為樂”,是一份責任,也是一種幸福。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

20年累計獻血18次

劉小蘭第一次義務獻血是從1999年開始的,此後,劉小蘭每年幾乎都會獻血或是參與志願者活動。至今劉小蘭已累計獻了18次血,獻血總量達到6000毫升以上,更是連續三次獲評廣州市無償獻血奉獻獎。然而5月4日這一次獻成分血,對她而言還是第一次。“聽說對於很多患者,直接輸注血小板的作用要比輸注全血發揮的作用成倍增加,如輸注全血,不僅會造成浪費,有時還會給病人帶來副作用,甚至增加病人的心臟負擔。此外獻全血一年最多兩次,而獻成分血的話半個月就可以獻一次。所以我以後打算每個月都去獻。” 劉小蘭告訴記者。

獻成分血所用的時間要長於獻全血,通常每獻1個單位血小板需要40~60分鐘,所以,劉小蘭當天在獻血站裡躺了差不多兩個小時,而她99歲的老母親一直守候在門外;不過,劉小蘭表示有點遺憾,因為上一次獻血時醫生髮覺她血壓過高,叮囑她不能再熬夜工作了,所以,她此前堅持了兩個多月的為疫情防控值班人員夜間免費送餐的這份“愛心工作”,不得不提前結束了。

“媽媽般的深夜食堂”

“開飯啦!” “現在吃午飯啦,有沒有人要來吃啊?” 劉小蘭的朋友圈文字洋溢著和她本人一樣熱情如火的性格。也許是因為從小生活困苦常常捱餓,在劉小蘭心目中,“吃飯”就是最重要、最幸福的事,因此充滿了儀式感。而在疫情之下,她發現所在的街道卡口守點的工作人員半夜三四點鐘常常餓得慌,就決定給他們送餐。

“白天守卡的志願者、工作人員吃飯有著落,我就給他們送點熱茶和涼茶解解乏;但是晚上守卡的人很多都是外地誌願者,不能讓他們受凍捱餓,所以我們家庭會議決定,要一直為他們送飯,直到戰勝疫情為止。” 劉小蘭的老家在海南省萬寧市,她不僅燒得一手好菜,還會做各種餃子、煎餅和包點,自開始送餐以來,社區裡夜間值班的志願者們直呼“要被蘭姐喂胖了!”從2月10日開始至4月下旬,70多個深夜裡,劉小蘭每天都是凌晨一兩點鐘煮飯燒菜,到凌晨三四點鐘給社區的值班人員送去幾大飯盒的夜宵,她的愛心餐也被志願者們親切地稱為“媽媽般的深夜食堂”。

“在新聞裡看到那麼多醫護人員穿著悶熱的防護服,連續多個小時不吃飯、不上廁所,他們奉獻的是健康甚至生命,我做的這點又算得了什麼?”劉小蘭說。然而,畢竟她也是55歲的人了,因為長期熬夜睡不好覺導致近期血壓居高不下,她不得不終止了這份“愛心工作”。

“老母親用行動教我做人”

劉小蘭的父母早年生活在湖南耒陽,父親當兵轉業後帶著全家人一起去海南萬寧的南林農場紅英隊落戶,“父親在部隊裡學了點文化,所以在隊裡擔任民兵隊長和會計,母親就是種橡膠、割橡膠。我父母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都特別孝順父母。因為家裡人口太多,所以小時候我印象中就是一個字,餓。”

為了填飽肚子,劉小蘭幼年常爬到樹上去摘果子吃,她母親更是吃苦耐勞,一直工作到66歲才“退休”。“我母親今年99歲高齡,她年輕時吃了好多的苦。我小時候,母親每天早上早起割橡膠,一直幹到下午2點多才吃一口飯; 2018年,97歲高齡的母親不幸遭遇車禍造成左臂骨折,手術前後她一聲都沒有叫過疼。” 劉小蘭說。

雖然家裡生活困難,但劉小蘭一直在父母樂於助人、關心他人的行為影響下成長。“父母不會和我們說什麼,就是用行動來讓我們獲得教育。父親在隊裡從來都是默默地做好事,從來不需要別人知道。幫別人家搭建茅草屋、抗擊颱風等就更不用說了;母親66歲‘退休’之後,還幫別人做過好幾年保姆,後來又幫兒女帶大幾個孩子。直到現在母親跟著我生活,仍然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不浪費一粒糧食。”

熱情有幹勁的“靚姨”

劉小蘭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在廣州二十餘年的經歷。“23歲的時候,我只身一人來到廣州打工,被皮革廠錄用,很快成為業務骨幹。當年集團舉行遊泳運動會,在海邊長大的我作為唯一一名女選手奪得三項大獎;廠裡那時候有2000多人,我作為一個戶口還沒轉過來的臨時工,卻因為工作出色被派往外地學習。那時候廠領導問我,會不會學成之後就不回來了?我說不會,除非你們不要我,不然我一定會幹到廠子倒閉為止。”誰知後來由於工廠轉制,劉小蘭和丈夫同時下崗。倔強的劉小蘭沒有向生活屈服,當過保姆、做過服務員,最終去了麥當勞連鎖餐廳工作至今。

“那時候,從早上8點半乾到晚上9點半,一天13個小時,可能因為我幹勁足,人又熱情開朗,一步步從餐廳接待成長起來,還多次被派到琶洲會展店,為參加交易會的外賓服務。服務外賓的大多是年輕的小姑娘,我這個老阿姨卻也得到了重用,我非常開心。”採訪之餘她還向記者秀了一把英語,“我上的是全國第一批職業高中,當時沒有英語可學,但現在,我的英語口語水平可能超過了我當年一位英文不錯的同學,這都是廣州這個好平臺帶給我的。”

“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

早在高中時期,劉小蘭就申請加入共青團,21歲時她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對記者說:“我信仰共產主義。凡事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努力才能實現。”2018年,劉小蘭的丈夫不幸中風,兒子也結婚生娃,加上還要照顧年邁的母親,劉小蘭在照顧家人之外要兼顧著餐廳的工作,同時還不忘做志願者、獻血的公益工作,她有時還會拉上全家人一起做志願者。“這次送餐,全家人都支持我。我兒子每天一早去值班點收回保溫飯盒,99歲的老母親在家還會幫我洗碗。”

對劉小蘭來說,雖然和大多數人一樣面臨著來自生活各方面的壓力,但她似乎永遠保有熱情和樂觀,身上總給人感覺有使不完的勁,時刻關心著身旁以及社會上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因為對她來說,幫助他人是責任,也是幸福。“能夠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劉小蘭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