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幸福滿滿,有的人卻活得異常無趣?

生活裡,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

埋頭鑽研一個問題,甚至忘記了吃飯;

全情讀一本小說,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經過努力完成了工作,心情異常暢快......

還記得這種狀態後,內心那種充實而滿足的幸福感嗎?這種體驗,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門的概念——““心流”。

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幸福滿滿,有的人卻活得異常無趣?

到底什麼是“心流”呢?簡單來說,心流就是我們專注做一件事時,那種全神貫注、沉浸其中的忘我狀態。你是不是也有這種體驗?有時專注於一件事,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完成後會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滿足感和充實感。這就是“心流”狀態。

你可能會說:幸福沒那麼複雜,吃吃喝喝就很幸福。事實上,感官享樂的本質,是基因為了物種延續,設置的獎勵機制。比如,美食的快感,是提醒我們補充能量,維持生存;兩性關係的快感,是鼓勵人繁衍後代,將物種延續……而且這種快樂轉瞬即逝,很難維持,並不能真正提升幸福感。

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幸福滿滿,有的人卻活得異常無趣?

那日常休閒時,刷電視劇、打遊戲,不也很幸福嗎?不可否認,這類休閒確實能在當時給人帶來快樂,讓人不那麼無聊。但你有沒有這種體驗——刷劇時很爽,但結束後往往更空虛、無趣?這種被動的休閒活動,只能給人帶來短暫的快感,無法提供持久的幸福。找樂子容易,獲得持續的幸福太難。

真實的幸福,不依靠任何外物,而是來自於我們對自我意識的把控。整個宇宙,都遵循“熵增定律”——自發地從有序向無序發展。我們的意識也是如此。而一旦意識變得雜亂,我們就會失去對自我的掌控感,憤怒、焦慮等不幸福的情緒就隨之而來。要獲得持久的幸福,就要達到心流狀態——專注於一件事,把意識從無序引向有序。

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幸福滿滿,有的人卻活得異常無趣?

如何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呢?第一,設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研究發現:當一個人無事可做、漫無目的時,是體驗最差的時候,比被強迫做一件事更差。由此可見,目標對我們的內心體驗有多重要。

當有了目標時,我們就會想辦法達成它,也就會更加專注。但要注意的是,目標一定要具體。比如健身,“每次盡力做”就不夠具體;“每組12次,組間休息30秒,實在做不到就放棄”,就是清晰的目標。

第二,有即時的反饋。這能幫我們在過程中及時調整,避免因為反覆碰壁,而喪失熱情和精力。有個有趣的調查顯示:外科醫生比內科醫生更容易獲得心流體驗。

原因就是,外科醫生能獲得即時而持續的反饋——骨頭有沒有接好、傷口是否還流血,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指標;而內科治療,很難通過某個病症確診病人是什麼病,是否診斷正確也要花一段時間觀察。

最後,挑戰的難度和自身能力相匹配。如果總是做低挑戰的事,就很容易感到無聊;如果總做高挑戰的事,人就會感到焦慮。最合適的狀態,是挑戰的難度略高於能力的5-10%。這時我們會調動全部能量完成挑戰,更容易產生心流。回想一下,拼搏後成功的喜悅是不是非常美妙?

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幸福滿滿,有的人卻活得異常無趣?

可以用上面三個方法,打造心流體驗。

工作中,如果遇到比較困難的大項目,最好把它拆解為能快速反饋的小目標。比如,下週要交工作報告,可以把這件事拆分為三個步驟:先想想老闆希望看到哪些內容,再蒐集之前工作的資料和數據,最後動筆開始寫。將目標拆解,啟動起來就容易得多。

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幸福滿滿,有的人卻活得異常無趣?

利用空閒時間,學會主動式休閒。主動式休閒,就是那些有一定難度、需要投入專注的活動, 比如認真讀一本書、養些花花草草、開發幾種菜品等。至於刷劇、打遊戲,前面說過了,無法帶來持久的幸福。

未來,屬於善用閒暇時間的人。同樣的休閒時間,為啥有些人的生活豐富多彩,有些人卻很無趣?就在於對空閒時間的利用不同。

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幸福滿滿,有的人卻活得異常無趣?

最後讓我們強調一點:真正持久的幸福,不需要藉助外物,而是從日常生活的體驗中創造快樂。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自主創造心流體驗,就是開啟趣味人生的開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