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培根随笔全集》的三种境界

培根与莎士比亚同时代,是杰出的思想家,但其人生异常有意思,初投政治官场,即飞黄腾达,但又最终死于非命。培根12岁就上了剑桥大学,14岁学习统计学和外交,21岁开业当了律师,23岁就当上了议员。之后他还做过首席检察官,大法官,掌玺大臣,多次接受贵族封号。

培根最后因卷入一起受贿案而遭到了议会的弹劾。仕途无望后培根只好回家继续他的学术研究。他想实验一下冷冻防腐的可能性,便杀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子,结果不幸自己受了风寒,不久离开了人世。

读《培根随笔全集》的三种境界

了解培根的人生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培根随笔集》,这本书可谓是培根的智慧箴言录了,培根以其丰富的学识和眼界写下了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和思考。

今天我们阅读这本写于四百年前的书,仍然能够受益匪浅。但是我们不能拘泥于古人,要常读常新,读出新意来,这里不妨把阅读本书的层次分为三个境界。

一,做一个金句的收集者

有人说过,只要把这本书看完,无论遇到任何作文题,至少引用名人名言这关算是迎刃而解了。这从侧面反映了培根这本书的优点。首先是面广。58篇随笔,和人生有关的话题几乎占全了,从个人情感到为人处事,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

其次,这些文章中金句频现,我们很容易被它们打动,只要拿起笔,画下那一句句闪烁着人生智慧的语句,仿佛就收获了智慧本身。

我们来看看这些金句吧。例如培根谈学问:“学问可以用来自我陶醉、施展才华和增长能力,最主要的是自我陶醉。”这话说的多好,“学问最主要的是自我陶醉。”简直是一针见血。他谈旅游:“旅游对年轻人来说是教育的一部分,对年长的人来说是阅历的一部分。”他谈猜疑:“猜疑在思想里就像蝙蝠在鸟群里一样,不过它们只在黄昏时飞出来。”他谈爱情:“爱情泛滥的时候也总是人最脆弱的时候。”培根的随笔充满着片断之美。如果我们熟悉他的这些箴言,写作文不时用上几句,以佐证自己的观点,就会显得格调很高。例如:

智者留心自己的脚步,愚者转脸去诈骗他人。”

“避免过多地谈论自己,也不要议论别人的长短。”

“谁能挣断磨胸的锁链,顿时停止悲痛,谁就是最好的心灵解放者。”

“人人都是自己幸运的设计师。”

“不入低谷难显高山。”

“有的人善于发现事物的差异,有的人则长于发现事物的相似。”

读《培根随笔全集》的三种境界

二,做一个明智的悟道者

韩寒曾说过:“听了那么多人生道理,我仍然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你头脑中明白的道理不一定就能指挥得动你的行为,思想和行为往往是脱勾的。道理看了再多,不用也是白搭。对于这一点,培根说了,“人们的思想大多取决于自己的愿望,他们的言论取决于自己的学识和接受的见解,然而他们的行为依照的则是他们的习惯。”

人生经验的获取,除了从个人的经历中得到,多听听智者的言论会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如何能做到入耳入心呢?那就需要时时做一个明智的悟道者,在事前事后都要多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人生大义,自己的双脚有没有走在大道上,因为培根说过“在正路上走的跛子也会超过在错路上跑的飞毛腿。”

例如最近上映的电影《少年的我》,女主被校园暴力凌辱,错手刺伤了恶少,却以为自己犯下了杀人大罪。可悲的是,男主易烊千玺爱上了这个外表软弱的女主(天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竟然为了保护她,自己扛下了罪恶,不仅清理了杀人现场,丢弃了尸体,还主动暴露了自己,让警方抓获。在审训室里,他“坦白”了一切,承认自己“先奸后杀”。这种少年的爱,以及为了爱不顾一切的行为,幼稚而美好。

这种心理这种行为,其实培根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他在《谈青年与老年》中写道:

“年轻人的错误是败事有余,而老年人的错误充其量只不过是成事不足。年轻人办事好大包大揽,贪多嚼不烂,喜欢轰轰烈烈,不喜欢扎扎实实;总想急于求成,不顾方法和步骤;碰上几条原则,就穷追不舍,贸然搞革新,结果招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一开始就采用一些极端措施,结果错上加错,还死不承认,绝不改正,就像一匹未上笼头的马,既不停步又不回头。”

你看,易烊千玺不就像一匹未上笼头的马,认定了看对眼的那个她,而宁愿付死也不悔吗?

那如果你问易烊千玺怎么就喜欢上了这样一个小结巴呢?让我们看看他俩是如何相遇的。

“角落里一群杂毛小混混在揍人,白T恤的男生蜷在地上,没有反抗,没有声息。” 易烊千玺被干翻在地,双手抱着头,鼻青脸肿,衣衫破败,眼神里却透露着倔强……

“不认识他你为什么要救他?你看他长得好看?”

“几个混混上前,七手八脚把她摁趴在地上,白T恤男生微眯着眼,冷冷看着她,但并不发出动静。她的嘴撞进他的柔软的唇,抵着坚硬的牙齿。她后脑勺被摁着,两人被碾进尘土里。混混们快活地笑着计时,要到110。”

培根在《谈人的天性》中说过:“一个人的天性在这几种情况下最容易显露出来,一是在私下里,因为这种场合用不着装模做样;二是在感情冲动时,因为感情一冲动人就忘乎所以;三是遇到新情况或者新考验时,因为在这时候习惯已经不起作用。”瞧,这三条易烊千玺全中吧,接吻虽然是被迫的,但在那一刻,两人的心却毫无征兆地紧紧地贴在了一起,也为以后易烊千玺的付出打下了伏笔。

多读书还是有用的吧,400年前培根老爷子写的话还能指导我们观看电影,这也算额外收获了。如果大家能够做到读完书后,不仅记住作者的观点,还把观点与观察所得相映照,就能不断验证别人的观点,从中悟出自己的道理来,并内化为个人的行动准则,这样的读书才称得上活学活用。

读《培根随笔全集》的三种境界

三,做一个观点的质疑者

培根老爷子毕竟是四百年前的古人了,他的许多观点肯定和当今的社会生活实践有所脱节,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必尽信书,也可以大胆地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来。

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第二个故事《相遇》,很多年轻人看了表示不理解。它讲的是,原子弹研究人员高远悄无声息告别家人,朋友,恋人,隐瞒身份去了遥远的地方从事科研工作。发生科研事故时,高远冒死跑回去,挽救即将失败的实验成果,他那不顾生死的举动真的令人感动。当他被辐射后,他急着先汇报工作。那一刻,大量鲜血透过白色口罩流了出来,但遗憾的是负责人还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

为了事业可以不顾爱情,甚至牺牲生命,这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400年前的培根曾经分析过,把这种心态剖析的淋漓尽致。

培根说,男人有了妻子儿女,等于给命运之神交了人质,因为他们给丰功伟业造成了障碍,不管那些功业是福还是祸。所以为公众建立的最大的功业总出自单身汉或老绝户之手,因为这种人在感情上等于娶公众为妻,把钱财交给公众做了彩礼。

他甚至说,你可以注意到,所有的伟人,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英明常在的,被爱情搞得疯疯癫癫的,绝对没有,这就说明崇高的目标和伟大的事业是能够抑制这种柔弱的激情的。

培根的这种讲法就有点偏激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时代的背景在个人的命运上烙下的痕迹。上世纪50年代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各行各业百废待兴。那时的人们思想非常淳朴,为了革命的事业,为了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可以做到放弃一切,牺牲小我的。

读《培根随笔全集》的三种境界

这种故事在过去的年月里还发生过很多,当时的人们就是这样的淳朴。培根描摹的心态更多的可能发生在帝王将相的身上,真要一个普通人抛弃一切,舍家为国,如果这个人不是有着天大的野心的话,必然他就有着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所以君子和而不同,在看书的过程中,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培根的观点你不必全盘接受,与之争锋反而能激发你更多的思考。

培根还讲过很多与今天格格不入的话,比如“妻子是青年时的情人,中年时的伴侣,老年时的保姆”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戴着眼镜去读去看去想,但并不妨碍我们喜欢读他的文章,毕竟培根写出了“知识就是力量”,激励了一代代人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