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派磚雕曾永卿:傳播家鄉紅磚文化 傳承非遺工匠精神

【人物名片】曾永卿,又名永欽,字高雲。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出生於閩南晉江華僑世家,現寓居泉州,精於篆刻藝術、磚雕藝術,喜研美學,著有《篆刻蘭亭序》、《紅磚記》。 系中華文化復興踐行者、萬印社社長、卿派磚雕創始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委會副秘書長,泉州市青年文化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泉州市鯉城閩臺民俗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理事,福建省收藏家協會會員,晉江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閩南紅磚雕刻大師。第一張紅磚雕刻收藏證書創造者;第一個把世遺篆刻藝術結合在紅磚載體上“印以磚傳 磚以印傳”;第一個在“國家名片”郵票郵品上出版紅磚文化磚雕藝術;第一個在北京長安街民族文化宮舉辦磚雕藝術展。

卿派磚雕曾永卿:傳播家鄉紅磚文化 傳承非遺工匠精神

《人生如戲~曾永卿刻磚記》“火與土的千年戀情,刀與磚的絕世姻緣”的卿派磚雕創始人——曾永卿拾閩南老紅磚新刻,將警句哲言或佛像於其上,圖文並茂,甚為精湛。

卿派磚雕曾永卿:傳播家鄉紅磚文化 傳承非遺工匠精神

紅磚文化始於晉唐,磚刻盛於明清,閩南多用於起大厝皇宮式的牆飾,因達官顯貴所喜而大興於世。今出土老紅磚多屬閩南,型制或巨、或細、或方、或六角、或扁,用泥制磚模,經木火燒製而成。磚因地域風格而不同,出土異處,眾美紛呈,乃藝史之瑰寶、世界藝寶之珍物也。

至明清,紅磚得以發掘,成了藝術再創作之載體,閩南古時匠人皆曾刻磚。今人多以之刻擺件、刻茶盆、刻硯,一時間,紅磚雕刻成為文人雅室案頭之時尚。

卿派磚雕曾永卿:傳播家鄉紅磚文化 傳承非遺工匠精神

閩人善藝,“卿派磚雕創始人”奠閩派磚刻之基。永卿善篆刻,受先人祖輩之啟,感兒時紅磚記憶之愛,以篆刻之法刻磚,或假以文字,或描刻佛像,將方寸篆刻,拓至尺半,開現代磚刻之風。

時下百花齊放,何以磚刻?其曰:篆刻雖好,但其體小,而磚體大,可大作也。磚非石,因成磚溫度而質不同,明清刺桐磚細膩密度高,為上品,近現代制磚則粗工,為普品。卿派磚雕因質而異,假借古磚文圖,得巧磚之妙。

刻磚於古人乃事業興致所至,多為職位,曾永卿刻磚,則盡興而為,責任擔當,集百千作於一手,甚可觀矣。觀其磚刻,採取古磚新刻之法,既有陰線陽線雕刻,又有浮雕加線刻。古磚之上,或邀樂天述“風雨深山臥龍”;或蘭亭雅聚“放浪形骸之外”;或請岑嘉州“春去秋來不相待”;或與明叟“露洗松陰滿院”,立刀放馬,沉醉西風,好不自在。

嗟夫!磚石無情,隨時飄零。而人之有靈,賦萬物於心,動情於中,生機盎然。老紅磚穿越古今,歷經生死。曾永卿君刻警句哲言,正氣凜然,佛教塑像,大慈大悲,大吉祥也。

(林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