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範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範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先後併入北京師範大學。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北京師範大學

百餘年來,北京師範大學始終同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在“五·四”、“一二·九”等愛國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釗、魯迅、梁啟超、錢玄同、吳承仕、黎錦熙、陳垣、范文瀾、侯外廬、白壽彝、鍾敬文、啟功、胡先驌、汪堃仁、周廷儒等為代表,一大批名師先賢在這裡弘文勵教。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學校秉承“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校訓精神,形成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

北京師範大學學科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高校前列。2002年成為首批擁有自主設置本科專業審批權的6所高校之一,2018年成為首批可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的20所高校之一。現有本科專業7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8個。5個一級學科、11個二級學科獲批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獲批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現有39個學科涵蓋10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綜合性學科佈局。根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佈的2016年一級學科評估(第四輪)結果,學校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戲劇與影視學、地理學6個一級學科獲評A+,2個一級學科獲評A,7個一級學科獲評A-,獲評A+的學科數量居全國高校第六位。

北京師範大學是國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學校擁有國家高端智庫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9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4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8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2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北京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1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基地1個、北京高校協同創新中心1個、北京市新型智庫1個、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1個,其他省部級重點研究機構6個、共建研究機構21個。定期出版專業刊物36種。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資源豐富,是國家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現擁有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5個、國家試點學院1個,入選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對外漢語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中國話劇);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2個,承擔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高端人才聯合培養實驗計劃,以及教育部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改革整體試點。

北京師範大學第十三次黨代會進一步明確了建設“綜合性、研究型、教師教育領先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定位,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構想,明確到本世紀中葉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當前,學校正著力構建“高原支撐、高峰引領”的學科發展體系和以北京校區和珠海校區為兩翼的一體化辦學格局,不斷深化綜合改革,推進各項事業發展。北京師範大學正向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穩步邁進。

北京師範大學校訓: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北京師範大學

1996年11月4日,學校校務會議明確將“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定為校訓,並請啟功先生賜墨勒碑,先生欣然從命,這就是今天我們走進北師大南門看到的校訓碑的來源。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校訓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延續了北師大的精神和傳統。它與優級師範學堂時期的“樹風聲”“為標準”的追求、北京高師時期的完全人格養成的理想、改大後的對於言教與身教關係的重視,均有精神上的契合。二是簡約而義達,言語通俗而意旨高遠。趙仁珪教授說“它不但緊扣‘師範’二字,而且包含了學與行,理論與實踐,做學問與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師等之間的辯證關係”。能夠行於日常,用作箴言,是可終生追求的人生目標和事業理想。三是對中國的優秀教育傳統、師道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特徵。中國典籍中關於士人優秀品質的闡述內容不少,對於教師言行提出要求的觀點也不少,相應的名言警句比較容易找到,但八字校訓並非簡單的照搬它們。啟功先生專門對校訓有所解釋:學,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學問、知識以至技能。僅僅具有還不夠,須要達到什麼程度?校訓講得明白,是要能夠成為後學的師表。師表的標準,我們都能理解,不是“職稱”、“級別”所能衡量或代表,這是不待多說的。行,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品行,這包括著思想、行動、待人、對己,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夠成為世界上、社會中的模範。八字校訓針對了北師大的實際、師生的實際,結合了時代的要求、國家的需求和學校的使命,超越了傳統的德才、言行、身教與言教的關係認知,生動平易地詮釋了北師大的辦學理念,深刻雋永地明示了學校師生治學服務的根本遵循。(來源北京師範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