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超100億,揭祕寧德時代、寒武紀、商湯幕後的超級“捕手”

手握超100億,揭秘寧德時代、寒武紀、商湯幕後的超級“捕手”

「創新集」是創業邦推出的“大企業創新”領域欄目,通過解讀知名大企業創新的實踐案例,全方位展現大企業創新的現狀、趨勢和方法論,助力大企業搭建健康的創新生態體系,快速實現數字化創新轉型。

採訪 | 劉巖、高宇哲

作者 | 高宇哲

編輯 | 劉 巖

攝影 | 宋春雨

圖片設計 | 李斌才

封面圖| 壹圖網

從生產錄音磁帶的小作坊走向全球,市值超500億元人民幣,39歲的這家企業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

1981年,名為TTK家庭電器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頭扎進了“改革之年”的浪潮中。26年後,當初的“小作坊”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企業和主流移動通信產品供應商之一。

這家員工不到300人的小企業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十三家合資企業之一,也是今天眾所周知的TCL集團的前身。

39年過去,大批同期創立的公司已成為歷史。TCL卻與時代同行,創造了多個“第一”:1994年,TCL推出了國內第一部無繩電話;2005年,TCL彩電銷量雄踞全球首位;2007年,TCL彩電核心技術獲美國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艾美獎,是中國公司歷史上首次獲得該獎項……

歷史的車輪碾過,TCL也曾面臨生死時刻,但這家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卻總能與時俱進。除了應對國內市場的種種變化,TCL在20年前就開始了國際化業務佈局。這一點,從TCL公佈的品牌全球化戰略成果中可窺見一二:從全球市場來看,2019年1~5月TCL電視全球銷售量突破1340萬臺,同比上漲達24.2%,今年3月首次單月銷量更是超過三星,躍居全美電視銷量第一。

一家經營近四十年的企業,從改革開放浪潮中走來,見證了互聯網產業的高速發展,如今又穩步來到產業互聯網的風口。它是如何站立於舞臺中央?

“我們深知,要真正跟上世界經濟發展的腳步,參與全球經濟利益的再分配,我們必須依靠創新,掌握技術,以此向經濟價值鏈的高端發展,這是TCL成就全球領先企業的核心策略。”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曾公開表示。

在創新層面的發力,TCL所做的比我們看到的多。

當聚光燈慣性地投射在TCL集團,直到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人們才發現TCL的又一身份——頭部PE/VC機構之一。在首批9家科創板企業中,有2家為TCL投資的公司,接下來還將有5~6家TCL創投的被投項目準備申請科創板上市。

擁有如此亮眼的成績,在科創板的市值標準下,一直低調的TCL創投終於進入人們的視野。

區別於TCL集團內部的戰略投資部,TCL創投是一傢俱有產業資源的財務投資機構,以追求超額財務回報為主要目標,成立已有十年之久。

這家基金異常低調,以至於外界很少了解他們的不菲業績。其十年前操刀的第一隻人民幣基金,IRR(內部收益率)達40%,遠超行業平均水平。2015年底成立的另一隻規模17億元人民幣的基金,DPI(投入資本分紅率)就已經達到1.7。

手握超100億,揭秘寧德時代、寒武紀、商湯幕後的超級“捕手”


目前,TCL創投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在寧德時代、寒武紀、商湯科技、敦泰科技、萬華化學、星環科技等項目後都有TCL創投的身影,截至2020年3月累計投資118個項目,已成功退出項目30多個,退出率超過30%。


TCL創投如何捕捉獨角獸企業?又是如何充分調動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為投後企業賦能?

手握超100億,揭秘寧德時代、寒武紀、商湯幕後的超級“捕手”

產業資源的力量

手握超100億,揭秘寧德時代、寒武紀、商湯幕後的超級“捕手”

TCL創投的成立,乍看有些“機緣巧合”。

2009年,由於業務轉移,TCL集團在無錫的工廠即將關閉。彼時無錫市政府剛開始做政府引導基金,他們提議與TCL組建一隻創投基金。

在無錫市政府的建議下,TCL集團第一隻創投基金成立,規模為1.16億元人民幣。

回顧第一隻基金的“戰績”,當時投資了通源石油(300164)、百視通(600637)、麥格米特(002851)等共6個項目,內部投資收益率高達40%。第一隻基金的成功,為TCL創投與各地政府的後續合作打下基礎,之後TCL開啟了與各地政府的合作,陸續做了多隻基金。

在TCL創投董事長袁冰看來,TCL創投的成立“偶然中帶著必然”。早在2003年,集團內部就有做創投的想法,彼時TCL忙於與法國Thomson集團全球彩電業務的重組。而對於TCL集團,他們急需一扇窗,以便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前沿信息。

TCL做創投有著天然優勢,其最早的團隊成員都來自於當時的TCL戰略發展部,均有豐富的產業背景。以袁冰(TCL創投董事長)、童雪松(TCL創投總裁)、馬華(TCL創投副總裁)為例,作為早期戰略發展部的項目組成員,都曾參與主導TCL與法國Thomson集團重組全球彩電業務及TCL與阿爾卡特重組手機業務的併購整合。

這樣一批“殺伐決斷”的強將,既謹慎又精準。

以近期備受矚目的“寧德時代”為例,作為中國動力電池龍頭企業,這家公司的背後有TCL創投的身影。

“寧德時代是我們單筆投資額最大的一筆”,馬華告訴創業邦。

儘管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聲名大噪,但對於行業之外的人來說,寧德時代並未被多數人知曉。回看這家公司的成長軌跡,可以用“瘋狂”來形容。這家成立於2011年的公司,從2017年開始,電池出貨量連續三年位居中國第一和世界第一。

如今大熱的寧德時代,幾年前,卻很少有人預想到其會成為創業板的“爆款”。在投資寧德時代之前,TCL創投意識到新能源汽車行業可能已經處於爆發前夜。依靠強大的產業背景,他們在瞭解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之際,已經順藤摸瓜,先投資了寧德時代的供應商德方納米。

確認新能源電池、電控等領域存在巨大的潛力,寧德時代也成為TCL創投鎖定在該領域的重要目標。“我們從知道這家企業起,就在跟進,會從各種渠道去印證。”在對寧德時代進行一段時間的追蹤之後,TCL創投在激烈的競爭中積極爭取寧德時代的投資份額。

回想當時的場景,馬華記憶深刻:“這個項目搶得非常熱。”

在為期兩天的時間內,寧德時代共安排了近40家投資機構,每天約談大概20家。要從40家投資機構中爭取到投資機會,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據馬華回憶,“整體的溝通過程,能夠感覺到寧德時代對我們的認可”。

TCL創投在此前對德方納米的投資,已經與寧德時代產生了良好的產業鏈互動,甚至為產業圈進行賦能。另外,TCL創投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提早佈局和深刻的產業背景,也給寧德時代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終,TCL創投順利拿下寧德時代的B輪投資額度。2020年初,寧德時代正式官宣成為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這家高速成長的公司已在新能源電池領域佔據全球霸主的地位。

回顧整個案例,關注消費電子、新能源等產業鏈上下游,是TCL創投的投資重點,亦是TCL創投的優勢之一。

這取決於TCL創投龐大的產業背景。投資之餘,TCL關注對自身產業和產業之間的雙重賦能。在TCL創投看來,打造龐大的產業生態圈非常重要,“即便我們沒有投的企業,如果有足夠的競爭力,我們也願意幫助他們進入我們的產業圈。”馬華補充道。

手握超100億,揭秘寧德時代、寒武紀、商湯幕後的超級“捕手”

穿越迷霧的一場“豪賭”

手握超100億,揭秘寧德時代、寒武紀、商湯幕後的超級“捕手”

到目前為止,TCL創投組建並管理13只風險投資基金,共投資118家公司,其中與TCL業務直接相關的有近一半。剩下的一半投資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製造、消費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

其中,他們投資納晶科技、寧德時代、敦泰電子、寒武紀等企業的目的是,為集團在半導體、芯片等高科技產業佈局提供戰略協同及財務支持。除投資跟母公司業務發展有關聯的領域外,TCL創投也關注物聯網、新材料等收益較好的項目。

外界對於TCL創投不甚瞭解,在TCL集團內部,TCL創投所承擔的角色更多的是財務投資,同時也是TCL面對跨界競爭態勢的另一雙眼睛。“我們是一隻有產業背景的市場化基金。”在馬華的介紹中,TCL創投更傾向於以財務回報為目標,而戰略投資目前則交由集團內部的戰略投資基金負責。

在投資風格上,TCL創投團隊以“穩健”為主,對於風口上的行業從不盲目追求,讓團隊避過了很多“坑”。但穩健並不意味著保守,對於看準的項目,團隊同樣敢下重注。

其中,投資敦泰科技算得上是一場豪賭。

2010年,TCL創投接觸到敦泰科技。彼時,這家公司已成立4年,正處於手機觸控芯片的轉型期。當年,中國智能手機並未興起,導致敦泰科技的現金流和淨利潤一直為負。眼看著公司已經沒錢,傳統業務又做得不好,新的業務還沒有起來。

“這家公司那時面臨巨大的壓力。”袁冰描述。

顯然,所有人都不看好敦泰科技,就連公司估值與前一年相比都“打了較大折扣”。但TCL創投卻“逆勢而行”,袁冰強烈支持投資的理由之一是:“我們判定,觸控智能手機應該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就這樣,在敦泰科技估值最低的時候TCL創投選擇進入,一場豪賭拉開帷幕。

說不清是實力還是運氣,第二年,蘋果推出的iPhone 4手機風靡國內市場,國內廠商迅速跟進。而敦泰科技作為亞洲最早量產觸摸屏芯片的廠商,一時間產品供不應求,佔據國內市場份額達80%。

2013年,敦泰科技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敦泰科技成為迄今為止TCL退出項目中,內部收益率最高的項目。

對於當時選擇敦泰科技的原因,馬華說:“敦泰的創始人是半導體界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基於對敦泰科技團隊技術和未來市場的預判,“我們願意賭一下”。當初力挺該項目的袁冰總結道:“要堅持價值投資,希望可以穿破迷霧看到未來更大的空間。”

敦泰科技的案例看似是一場賭博,卻暗藏著TCL創投對產業和技術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於市場趨勢的準確判斷。

令人好奇的是,一家成立十年的創投機構,如何做到精準狙擊?

手握超100億,揭秘寧德時代、寒武紀、商湯幕後的超級“捕手”

為何能避開坑,等來風口?


手握超100億,揭秘寧德時代、寒武紀、商湯幕後的超級“捕手”

創辦十年來,TCL創投很少跟風,“看不懂或想不通的,我們不去碰。但要保持對所謂風口的敏感性。”袁冰說道。

TCL創投在風口都有非常成功的標誌性項目,新能源領域有寧德時代,AI領域有商湯科技、寒武紀,新材料領域有帝科電子等。這些項目都是處在比較“成功”的風口,但還有一些不太“成功”的風口,以前幾年很火的可穿戴設備為例,TCL創投曾看過幾百個項目,都沒有出手。

如何提高投資成功率?

在TCL創投看來,一款產品首先要看它的應用場景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可穿戴設備為例,“一個東西可以採集所有數據的話,那麼多產品裡頭,到底誰能夠跑出來?”在較難判斷的時候,TCL創投會去做進一步的觀察。例如AR、VR是否會隨著5G的到來在技術層面有更大的提高,這也是TCL創投正在觀察的。

由於具備極強大的產業背景和產業資源,TCL創投對早期佈局的敏感度較高,仿如一隻躲在遠處伏擊獵物的獅子,他們往往並不急於出手。

對於早期項目的考量,主要在於其對行業的影響。“我們會判斷這個技術會不會成為行業將來的主流。”以敦泰科技為例,即便他們遇到很大的困難,但從技術的領先性,及站在產業發展趨勢的角度來看,敦泰的價值遲早會顯現。這也說明,做創投需要耐得住“寂寞”。

如何預測市場趨勢?

TCL創投內部,每年都會組織團隊討論出未來3~5年內的趨勢性行業。除了產業趨勢的預測,還需要考量產品的落地能力,“有些demo只是一個噱頭或一個概念”。另外,袁冰強調任何產品都要注意消費者習慣。往深裡說,很多東西要從人的本性出發,一項技術的發展勢必要滿足合理的落地場景。

憑藉團隊多年的經驗,TCL創投繞過了很多“被炒高”的項目,但對於像寒武紀、商湯科技這類真正具備硬科技的高估值項目,他們出手時絕不手軟。能夠在投資項目時如此張弛有度,除了團隊的綜合能力外,與TCL集團也有很大關係。

在創新方面,TCL集團給了TCL創投極大的自由空間。回顧TCL集團的發展,無論是成為中國彩電行業的龍頭抑或進行全球化佈局,每一步都保持著高度的創新意識。在TCL集團內部,創新一直是重中之重。談到TCL創始人李東生,袁冰說道:“他的創新精神一直都是沒有衰退的,始終保持旺盛的創新專注力”。

在團隊用人方面,馬華告訴創業邦:“首先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團隊的每個人都有非常強烈的產業背景。”在這個三十人左右的團隊中,擁有行業經驗和背景是基礎,“投資是綜合性的東西,”馬華認為,“勤奮和聰明是不可缺少的,此外職業操守也非常重要。”

為了打造更和諧的團隊氛圍,TCL創投內部一直保留著早期集團戰略發展部的傳統,“我們那個時候,每進一個人,他要喜歡我們的團隊,我們團隊的成員也要喜歡他。”這個傳統一直被保留到現在,至今TCL創投仍會讓同事們見一見新來的夥伴,確認彼此間相互認可。

在與袁冰和馬華的訪談中不難發現,這個團隊的精神中透著務實與嚴謹。而整個團隊,又仿如大家庭般簡單溫暖。

走過十年,TCL創投不僅交出了滿意的答卷,也迎來了新一波收穫。據馬華透露,2020年將會有相當比例的被投項目申報IPO或掛牌上市。

站在2020,對於所有創投機構來說,都將迎來新的起點,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再加上新冠疫情對國內外的影響,都對創業者和投資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十年將會有哪些變化?

在馬華看來,未來創業門檻會越來越高,創投機構要去尋找具有技術含量且能夠抗風險的潛力公司。以5G產業鏈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是重點關注的對象。

袁冰認為,目前疫情可能使全球產業鏈發生變化,未來將進入全球化過度之後的正常調整期。在大的趨勢之下,頭部企業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小企業要加快提升產品品質或工藝技術,只有製造出足夠的“殺傷力”,才能應對新一輪挑戰。而近幾年一直被提及的“兼併收購”浪潮,在未來的中國將會真正顯現出來。

無疑,未來十年將是一場新的戰局。在這裡,將會誕生新的技術應用、新的入局者和獨角獸,亦會有創投機構開創新的戰績。在這裡,TCL創投將會留下怎樣的神話?我們把問題交給時間來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