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經貿不應是中美關係唯一“壓艙石”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經貿不應是中美關係唯一“壓艙石”


2020年5月5日,崔天凱大使就新冠肺炎疫情、中美關係等接受了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主持人白巖松連線專訪,中文實錄整理如下:

  白巖松:崔大使您好!(從上次3月13日採訪您)時隔53天,53天前美國的確診病例數是1663,到今天翻了700多倍,數字發展得非常快。即便美國的這種醫療衛生的水平很高,您覺得它經受的挑戰和衝擊現在是什麼樣子的?

  崔大使:巖松你好!很高興能夠再次跟你連線。正如你說的,我們大家都在關注美國的疫情發展,它現在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確實達到了一個新高。當然,大家也希望這些數字能夠儘快平緩下來,能夠往下走,疫情能夠得到控制。應該說現在面臨的挑戰還是很嚴峻的,對美國的醫療系統、醫務人員的壓力也是蠻大的。

  白巖松:現在就是到今天為止,美國因為新冠肺炎而不幸離世的人接近7萬了,比53天前咱們連線的時候翻了1680倍。那麼對於美國的各種聲音來說,是怎麼樣看待如此高的這種病亡率和不幸離世的人群?

  崔大使:其實美國社會上也有各種聲音、各種看法。總的來說,大家都很著急,怎麼能把確診人數,特別是死亡人數控制住、降下來,也有各種各樣的主張。我們認為,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同樣寶貴的,不希望看到世界任何地方死亡人數往上走,都希望(數字)能夠降下來,盡最大可能地挽救每一條生命。所以其實在這方面,在最近這幾個星期或你講的這53天裡,中美兩國在抗疫合作上也做了很多事情。包括美國從中國採購了大量的醫療用品,中國很多省市、團體給美國一些地方提供了很多捐助,我們還會繼續這麼做,幫助美國人民渡過難關。

  白巖松:接下來當然會去關注我們的留學生和很多華人,經過大使館的工作,現在他們的情緒和狀況怎麼樣?在這樣有限的(條件),比如包機等等計劃實施得如何?

  崔大使: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我們大使館和各個總領館一項最重要的工作。我覺得這裡面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情感的層面,從整個疫情來看,最初國內遇到疫情時,海外僑胞、留學生牽掛國內的人,他們捐款捐物做了很多貢獻。現在更多的是國內同胞牽掛在海外的人,包括我們的僑胞,特別是留學生。所以是大家彼此牽掛、彼此關心這樣一個情況。而且我覺得不管海外還是國內都有一個共同的牽掛,就是一定要保持住我們國家疫情防控來之不易的成果。 因為只有祖國這個大家共同的家園是安寧的,大家不管在國內還是在海外,才能有真正的安全感,這一點我覺得大家是共同的。在情感層面上,我們講的血濃於水、共克時艱,就是這意思。

  另外一個層面就是客觀條件。我們在美國留學生超過40萬,據我們使領館瞭解,到今年暑假要畢業的超過6萬人。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在疫情之前,兩國航空公司在中美雙向之間每天有五六十個航班。當時有句話,就是中美之間每天有1萬多人在天上飛來飛去。現在因為國際上對旅行的限制,顯然運力完全達不到那個程度。這就意味著如果有幾萬留學生畢業了要回國,加上有些在美遇到困難的,不光是留學生,還有些來美短期旅遊、探親的現在需要回國,(那麼)現在國際上現存的運力和客觀需求之間差距就很大,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需要重視也需要解決。

  應該說國內相關主管部門,像外交部、教育部、民航總局等非常重視,也做了很多努力。包括你剛才講到的,4月份我們增加了8個臨時航班,就是專門針對這個問題。接收這些臨時航班的很多城市,上海、天津、廣州、南京、杭州、大連、石家莊等等,也做了大量工作來做好回國人員的隔離觀察。應該說各方都做了很多努力,但客觀上就是人員數量和現在運力差距很大。另外,從留學生本身來說,還有一些其他問題要考慮,比方說學業還沒有完成,暑假以後怎麼辦?如果現在回國,將來回來簽證會不會有問題?還有一些其他問題要考慮。

  但是不管怎麼說,解決他們的現實困難,滿足他們的需求,幫他們做好防控工作,這是我們使領館在這裡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務,我們還會繼續這麼做。我相信國內也會繼續想一些辦法,包括繼續增加一些臨時的航班。

  前一段我們主要接回去的都是未成年留學生。其實留學生和僑胞都很有大局觀,也很有互幫互助精神,前一段大家都一致贊成首先接這些孩子們回去。當然這些孩子們也還沒有接完,還有好幾千人在這裡。下一步還有其他成年的、確實有困難的留學生以及其他一些同胞需要照顧到,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做好這些工作。

  白巖松:崔大使,今天在國內的新聞當中看到了這樣的一條,就是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有一位市長,他去年11月份得了他認為是流感,但是這次重新查抗體,發現了新冠肺炎抗體,那麼在美國是否會看到這樣的新聞?美國會怎樣看待這樣的新聞?

  崔大使:美國每天各種各樣新聞都有,包括有人說的“假新聞”也不少。但是客觀地說,現在確實在一些地方,就是中國以外的地方,發現了有更早的新冠肺炎病例。背後究竟什麼原因,科學家們還要去探索、研究。我覺得涉及到病例和包括病毒這些問題,有幾個概念現在需要講清楚:

  第一,最早報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來源的地方。這個問題其實在國際上有很多混淆是非的說法,甚至有些謠言,因為最早報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產生的地方,很多科學家也都這麼認為。而且我們發現,一開始很多人以為武漢可能是最早發現病例的,現在好像情況也不是這樣,是吧?現在有報道說在美國、歐洲都發現了更早的病例,那麼這究竟說明什麼?這需要科學家去解決。第二,關於病毒來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是科學界普遍看法是這個病毒是自然界產生的,並不是從哪個實驗室出來的。我希望大家都能夠相信事實,相信科學。

  白巖松:昨天包括福奇或者說美國的“鍾南山”,也強調它不是實驗室的病毒,應該是來自大自然。但是美國為什麼有一些其實位置還不低的政界人士,非說他還有證據證明該病毒是武漢實驗室裡出來的,您怎麼看待這樣的說法?

  崔大使: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相信科學家的說法,我也看了你採訪《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的採訪,他也說得很清楚,我們還是應該相信事實,相信科學。世界上總有一些人,所坐的位置比較高卻並不意味著他的智商、情商也很高,這並不一定成正比的。

  關於武漢病毒研究所,我跟好多美國人說過,這是一個科研單位,是一個跟國際上諸多同行有很多學術交流、合作的單位,它有中文和英文網頁,大家可以上去看,這都是公開的信息,這都是事實。而且從這次疫情來看,武漢研究所沒有一個人受到感染,這當然是個好事情。為什麼總有人不願意相信事實,不願意相信科學,總要疑神疑鬼?如果說他們一定認為需要調查武漢病毒研究所,那麼現在事實已經證明,世界其他地方出現了一些更早的病例,而且世界其他地方還有一些實驗室,並不像武漢研究所這麼公開,這麼致力於國際合作的,還有一些實驗室有很大神秘感,那是不是應該一塊兒去調查調查,查個水落石出?

  白巖松:在前段時間我連線比爾·蓋茨的時候,臨近結束,他自己主動說,崔大使在《紐約時報》上那篇文章發得非常好,在美國像比爾·蓋茨這樣的聲音多嗎?來自美國的聲音很多,有的甚至很刺耳,我們該怎麼去面對這些聲音?

  崔大使:對,美國社會其實很多元化,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因為美國很多媒體,他們主要是報所謂壞消息,不怎麼願意報好消息。其實你如果真的在美國接觸各階層的人,就會發現(不少)像比爾·蓋茨這樣的聲音,還是有很多人跟他持相同看法的。美國很多老百姓還是很善良的。現在我們不太可能出去跟人家面對面見面,但是我們其實比疫情以前更忙,我每天都要做好多視頻會議、訪談或通電話,跟美國各方面人士保持書信來往,每天日程排得滿滿的。從我接觸到的美各界人士來看,他們還是希望中美兩國能在防控疫情上、重振世界經濟上加強合作,取得一個合作共贏的結果,還是把人民的需要,把挽救人的生命、保護人民的健康等放在第一位的。

  白巖松:如果要是光看美國政界一些人的說法的話,感覺現在中美關係的互動處在一個冰凍甚至停擺的狀態。您剛才已經講了,您現在比以前更忙,如果再具體一些,現在雙方的這種交流,包括領事館等等,是否依然頻密?

  崔大使: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們現在對外交往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在線上交流,就跟好多學校前一段上網課一樣,我們開視頻會議、通電話等,其實對外接觸一點不比以前少,甚至更多。我們還要幫助美國一些州和企業解決他們從中國進口醫療物資等具體問題,每天忙著在國內和美方之間(居中)聯絡,而且我們接觸面也比較廣,除了政界人士,還有一些前政要、商界、企業界人士,還有地方上,甚至一些州長給我打電話,希望兩國能夠在防疫方面加強合作。我覺得面對這樣一個多元社會,我們還是要儘量發出建立一個穩定、健康、持續的中美關係的聲音,還要儘量多做這方面實實在在的事。

  白巖松:在很長的時間裡,多方都普遍認為經濟是中美關係中重要的壓艙石。現在有人擔心隨著疫情影響,這個壓艙石是否牢靠,是否已經開始鬆動?

  崔大使:關於經濟或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一個壓艙石的說法,大概是始於上世紀90年代。這還是一個事實,但我也認為現在不應該把經濟視為唯一的壓艙石。中美關係如此複雜,如此重要,對全世界都利益攸關,不可能只有經濟這一塊壓艙石,我們應該讓中美關係的穩定錨更多一點。我覺得這是我們現在要做的工作,也是現實的需要。比方說防控疫情、公共衛生安全合作,今後也可以成為壓艙石,因為這是涉及到人命關天的事,這方面可做的事還有很多,餘地還很大。另外,中美之間的相互信任是缺失的,但如果沒有信任,其它壓艙石也很難壓得住,我一直覺得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是兩國關係的根本。

  白巖松:關鍵我們也聽到一些來自美國的這種聲音,比如說經濟方面要懲罰、中國要賠償等等這樣的聲音,我們要聽這些聲音嗎?會真的變成行動嗎?

  崔大使:我覺得這都是一些很荒唐、很無禮的說法。當然我們要重視,不能讓這種說法主導中美關係,但是我相信這些東西是不可能得逞的。

  白巖松:疫情使目前大家看到的中美關係產生了很大的變量。因此大家很希望聽聽崔大使怎麼看待中美關係受疫情的影響?向未來走又會怎樣?

  崔大使:其實中美關係的一些變化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從中美1979年建交,到去年(建交)40週年,這40年來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中美兩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形勢在變化,中美關係當然要隨之變化。疫情只不過更加突出了這種本來已經在醞釀、探索的變化,或者說加強了它的緊迫性。我覺得中美兩國之間有一些根本的問題,是要認識清楚的:

  第一,中國擁有取得發展、實現現代化的權利。這一權利是完全的、不可剝奪的,不容美國挑戰或改變。第二,中國只能走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是根據中國的國情,植根於中國文化,符合中國人民需要的,也不是任何別的國家能夠改變的,它們也不應該試圖去改變。第三,中國的發展並不以損害美國利益為代價。歷史已經證明,中美關係發展對兩國帶來雙贏結果。而且我相信你也注意到,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跟各國領導人通話交流過程中,幾乎每一次都提到:這次疫情再次證明人類是一個休慼與共的共同體。這就是我們在國際上主張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共同體當然包括中美兩國在內。我們也希望,在這個大框架下,中美之間能夠確實建立起“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這樣一種穩定的長期發展的關係。

  如果把這些問題認識清楚了,我覺得中美關係現在面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都是能夠得到解決的,我們也希望美方能夠跟我們相向而行。

  白巖松:在您跟美國各界包括媒體等等交往過程中,如果我們去掉最高分,一些雜音,分貝太高;去掉最低分,比如說有一些特別親近的;平均值對中美關係的看法是什麼樣的?

  崔大使:這個平均值經常在變化。因為如果有一段時間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多了,或者有些人散佈的不負責任言論多了,就會受到影響,可能往下走一點。什麼時候合作進行得比較好了,(平均值)可能就能往上走一點。我想我們既要注意這些所謂民意上下起伏的變化,更要注意怎麼去做應該做的事情,讓事實來說話,來引導民意的走向。

  白巖松:不管美方有些人在發出一種什麼樣的聲音。這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在美國防疫方面提供的幫助是什麼?還會繼續吧?

  崔大使:我們一直主張兩國之間要加強抗疫合作,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的兩次通話中,都已經充分表達了這個願望。具體來說,我們大使館這兩三個月花了很多時間協調兩國之間一些具體問題的解決,比如美國的聯邦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團體要從中國進口一些醫療抗疫物資,怎麼可以做得更快,怎麼能夠保證好質量。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做這些事情,跟美方也有很多協調。

  據我瞭解,到現在為止,美國從中國採購,還有中國各個省市、社會團體給美方捐助的各種醫療物資,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巨大的數量。比方說口罩,現在已有超過46億隻口罩從中國來到美國,包括美國採購的,也包括我們捐贈的。就是說按人口平均的話,差不多每個美國人可以分到十五六個中國來的口罩。

  白巖松:還有一個涉及到這一段時間,因為這個疫情使中美關係突然產生了很多的變量,國內有很多的網友也在關注說,崔大使在這個階段做中國駐美國大使一定非常不容易,要點贊,我特意注意到了您身後的詩詞,這恰恰是毛主席的《水調歌頭》,其中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我很想知道您這一段時間的心情怎麼樣?怎樣看待國內網友覺得您特不容易?

  崔大使:我身後這幅詩詞是我們建設新館舍時,專門請著名書法家盧中南先生寫的,毛主席這首詩非常好,盧中南先生的字也非常好,所以我經常會過來看看。要說不容易,我記得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講過兩句話,現在我們國家處在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歷史時期。因為我們國家在向上攀登,走上坡路從來不是容易的事,從來都是很吃力的事,但是我們是在走上坡路。

  要說不容易,你說在國內抗疫期間,那麼多醫務人員,他們多麼不容易;現在要復工復產,各行各業忙著復工復產的人們多麼不容易;要消除絕對貧困,在基層扶貧的人們多麼不容易。所以,我們的不容易,其實只是國家不容易當中的一部分,我們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我們來說,我覺得就是八個字,“責無旁貸、義無反顧”。我們既然在這個崗位上,就應該做好我們的事情,並沒有什麼特別,跟國內同胞其實是一樣的,各行各業都應該做好自己的事情。當然我們在這個地方可能面臨的外部環境會比較複雜。

  白巖松:好,非常感謝崔大使。對您說一聲保重,辛苦了!祝所有的同仁都健康平安。謝謝!

  崔大使:謝謝巖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