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那後浪

昨天開始,朋友圈被《後浪》刷屏了。


放開那後浪


如果你對B站還不夠了解,可以參考我一週前寫的文章《B站:可能是最有錢途的中概股》。


《後浪》作為一則B站的廣告,是極其成功的。


《後浪》在B站的播放量已經過千萬,有超過15萬條彈幕和近4萬條評論,穩居B站全站排行榜的榜首,並且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全網刷屏,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討論。


放開那後浪


這則廣告成功地打動了資本市場的前浪們,出於對B站策劃運營能力的認可,昨天B站的股價一改連日下跌的頹勢,開盤大漲,股價一度漲近8%,市值暴漲6.7億美元,約48億人民幣。截止收盤,B站市值達到91.64億美元,較前一天仍漲了4.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4億。


放開那後浪


這是近年來最成功的低成本營銷案例,沒有之一。


至於對內容的爭議,那其實也是商業營銷的一部分,在商業世界裡,沒有對錯,只有利弊。


支持的網友們感到“熱淚盈眶”、“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頭皮發麻”,而反對的網友們覺得“虛偽的讚美”、“說的不是我們”、“想割韭菜”、“拒絕乾杯”


放開那後浪


身為一名70後,我都不知道自己算是前浪還是後浪。雖然年紀上已經到了快要拍到沙灘上的水平,但是我仍然在努力學習寫作公眾號,並正在學習一門新語言,渴望隨時能學到一些新的手藝,每天都堅持看一部電影,也渴望出去環球旅行,對這個世界仍然充滿了好奇,因此我不認為自己已經是那個前浪了。


放開那後浪


身邊也看到一些年輕人,他們感覺已經進入了不惑之年,寧願把自己封閉在虛擬網絡中,對周圍的世界不再有新的追求,他們到底是前浪還是後浪呢?


一群努力的中年人策劃出來的商業廣告,對年輕人不加保留的恭維和讚美,在這個一年一度的五四節日,這碗迷魂湯,大家一起幹如何?


放開那後浪


這一代的年輕人,將面對的是比上一代更加嚴峻的世界,疫情之後是全球性的政治和經濟危機,全球化遭遇逆轉,互聯網充滿了意識敵意,他們將面對更多的現實矛盾和困難。


別的不說,今年即將畢業的這屆大學生,將面臨最難找工作的一年。


在網絡上轉發一下《後浪》,表達一下對青年的支持是廉價而輕鬆的,在現實世界中前浪能做到知行合一那才夠自覺。


作為前浪,能否給剛畢業的後浪多創造一些工作機會?

作為前浪,能否少收一點後浪們的房租?

作為前浪,能否不要把996包裝成奮鬥成功學兜售給後浪?

作為前浪,能否不要去搶後浪的妹子做小三?


放開那後浪

世上本沒有什麼前浪後浪。很多年前,前浪也曾是一片後浪,媳婦熬成婆,並不意味著前浪會乖乖地將世界拱手相讓,後浪需要在現實中磨礪學習,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在每個時代的波浪中,總有處於風口浪尖的成功者,也有默默沉於海底的無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