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協首席經濟學家巴曙鬆:疫情衝擊倒逼新金融的變革與發展

中銀協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疫情衝擊倒逼新金融的變革與發展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松


中國以及全球的金融體系當前都面臨著創新變革的新挑戰

我們之所以強調該系列講座是“新金融”講壇,是因為意識到中國以及全球的金融體系當前都面臨著創新變革的新挑戰,金融市場結構、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都出現顯著的變化,科技在金融領域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市場在變革創新中出現的一些新的金融產品、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服務方式、新的金融和經濟的互動模式,也崛起了一些新型的金融機構,監管機構也在探索新的監管方式,這些都是這個“新金融講壇”希望能夠深入探討並持續跟蹤研究的主題。之前舉辦的六期講座從這個研究主線出發,由不同領域的優秀專家,圍繞互聯網銀行及商業銀行的科技創新、貿易摩擦的影響、金融科技的發展、金融衍生品和區塊鏈以及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這幾個層面,今天我們希望重點探討的,是新冠疫情給金融市場帶來的衝擊以及可能從哪些方面推動新金融的發展。

新冠疫情在衝擊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同時,也加速新金融的變革與發展

新冠疫情對全球金融體系的影響非常獨特,很難與金融發展歷史上的經濟動盪進行簡單類比。以2008年次貸危機為例,次貸危機的風險源於金融機構的高槓杆以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破滅,而這一次則是疫情傳染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方面的危機帶來了經濟社會運行的停擺,從而導致金融市場的大幅動盪,從各項指標的觀察上來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還是相對穩健的。在這個過程中,金融體系的變革實際上也在加速進行之中。

1 新冠疫情倒逼金融市場變革加速

新冠疫情給金融市場帶來衝擊的同時,也推動著金融市場的變革,原來的一些比較模糊的、往往還處於起步階段,發展趨勢還不是十分明朗的金融變革,因為新冠疫情的出現而明顯加速。比如,在疫情發生之前,線下業務向線上的轉移可能需要長時間的市場培育投入和遷移歷程,但這次在疫情的倒逼和推動下,線上會議、線上教學、線上金融服務、線上辦公等線上業務大幅度提升,加快了產業業態轉換的進程。今天舉辦的線上講座就是這方面的一個體現,以線上會議手段將紐約、合肥和分佈在不同城市還沒有回到校園的同學聯繫起來。

2 疫情之下各國金融政策的顯著突破及金融市場的異常波動提出了大量新課題

目前看來,新冠疫情對新金融變革的推動作用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研究,例如各國金融政策的突破和金融市場的異常波動。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央行推出的金融政策出現了許多新的突破,比如美聯儲和全球一些發達國家的央行大規模的干預行為,往往表現為不限量的量化干預。同時,金融市場也出現了劇烈的波動,美國的資本市場就是典型的代表,它首先在疫情衝擊下出現了恐慌式的大幅下跌,又因美聯儲等強力的政策干預在短期內迅速回升。疫情之下很多金融市場波動的現象背後,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地方,無論是宏觀層面的政策邏輯的變化,還是微觀層面上市場微觀結構、產品結構發生的變化等,或者是中觀層面的行業變化和區域分化,都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觀察窗口和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3 疫情倒逼金融機構創新經營模式,也倒逼金融政策理論框架的創新

除了金融機構從線下向線上的轉移在疫情倒逼之下會加速,我們還看到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產生了明顯的衝擊,同時也影響到金融業的業務模式和行業生態。與此同時,因為主要發達國家的央行對疫情的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干預措施,全球範圍內主要的發達國家均出現了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現象,歐盟、日本、美國都先後如此。在這樣一個未知的水域,金融機構的經營遇到了空前的挑戰,如果仍然按照原有的模式來推進,可能會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這就促使金融機構必須要進行創新。因此,疫情也直接或者間接地在推動金融機構經營模式的創新,也同時在倒逼原有的金融政策理論框架做出調整,主要發達國家不限規模的量化寬鬆,是否就算是現代貨幣理論的政策實踐?將來可能帶來的影響如何?這也是當前全球金融機構、監管機構、乃至整個金融界都面臨的共同挑戰。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莫恆勇博士(Dr.Henry Mo)與大家分享對新冠疫情的來自一線的觀察和思考。莫恆勇博士是美國國際集團(AIG)的董事總經理和首席經濟學家。他不僅在職業發展上取得了大家稱道的成績,也熱心參與專業活動分享,曾在國內外多所知名高校,如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等舉辦學術講座。我在哥倫比亞大學交流訪問期間,也經常與莫博士進行交流請教。莫博士目前正位於疫情爆發較為嚴重的美國紐約這一國際金融中心,感謝他在當前市場較為動盪的環境下,從第一線、從美國國際集團(AIG)這一大型國際金融機構的視角來與大家分享新冠疫情給全球的經濟運行、金融體系所帶來的衝擊、變化和發展的趨勢。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說過,在生物界漫長的演變過程中,真正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往往既不是最強大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適應能力最強的,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同理,我們的研究、講座、教學、科研等也是如此。再次感謝莫博士,感謝各位同學和老師的積極參與,也感謝熱心組織講座的老師和同學們,期待各位能夠通過講座有所收穫、有所啟發,謝謝大家。

來源:北京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