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持增達9.04億,七成網民月收入5000以下

網民持增達9.04億,七成網民月收入5000以下

文章來源:人民網


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較2018年底新增網民750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4.5%,較2018年底提升4.9個百分點。


截至2020年3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8.97億,較2018年底新增手機網民7992萬,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3%,較2018年底提升0.7個百分點。


對此,「看懂經濟」邀請幾名看懂經濟評論作家對此文進行了深度解讀。(評論內容精選自看懂APP的解讀)


網民持增達9.04億,七成網民月收入5000以下

王鵬

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看懂APP評論作家

最新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出爐了,可以看見中國互聯網整體的發展態勢。


首先中國的互聯網的覆蓋率,網民總數是持續增加了,但是增幅有所減緩,越來越弱,這也表明所謂的互聯網紅利是在持續地衰減。


過去20多年,從中國進入互聯網到13年,中國進入所謂的互聯網上半場,表現網民人數逐步增加,互聯網的普及率快,那時候的商業模式,更關注的是增量市場,因為增量市場足夠大吧,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新人去享受互聯網的服務和產品。


其二,現在中國互聯網的普及率增速逐月放緩,先前大量的人口基數被我們開發,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創新的模式,不僅僅是關注增量市場,而是要關注存量市場。


政府的管理和監管行為,包括企業的服務和產品質量能不能夠適應存量市場,如果不能適應,市場是不買賬的,大眾是不滿意的。


從這個角度出發,未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代表了新技術和傳統行業的融合發展,包括政府的治理體系,一定是要精耕細作,尊重市場,尊重民眾的利益。


還有自這次疫情以來,整個的在線服務行業迎來了一個快速的爆發期,越來越多的人適應了線上的服務,數字經濟越來越被認可,這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最後,74%的網民收入低於5000也反映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反映的互聯網的滲透率在收入5000以下的群體非常高。


另外一個問題,反映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大量的中下層人群接觸到互聯網,但在某些輿論事件中的影響力是有心無力,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只能去追求虛飄上的享受,比如有很多人在網上秀車、秀旅遊、秀生活。


那麼很多人可能一時半會兒跟不上,沒有這個能力去效仿,就會選擇了在網上編故事或者提前透支,過度消費來透支自己的未來,形成不好的消費和生活習慣,這些都需要新聞媒體的良好引導和教育的方式去解決的問題。


網民持增達9.04億,七成網民月收入5000以下

陳端

中經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看懂APP評論作家

線上時長的增加和網民規模的提升為雲端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沃土,今年是5G商用落地之年,疫情倒逼之下國民在線總時長的提升與技術迭代雙輪驅動,再加上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利好前期項目退出,今年整體而言線上經濟存在一個發展窗口期。


網民持增達9.04億,七成網民月收入5000以下

董曉宇

專家/研究員,看懂APP評論作家

在網絡信息化時代,網民數量規模不斷在推高,上網已經成為生活、生產的必要手段。手機終端上網越來越便捷,網民規模的擴大既有主動原因,也有被動原因。


中老年網民有很大部分是因為辦理各項生活中所涉及的公共事務、私人業務被動上網。今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通過線上辦公、購物等需求爆發性增長,同時包括健康碼查詢等公共衛生服務方面的推動,上網的頻率、時間和受眾進一步擴大。


過去線下的一些事務將會很大程度通過網絡來實現,未來這種趨勢還將加快,所以不會上網將“寸步難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