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輕自己的功利心?

大岔姐


顧名思義,功力心就是一個人追求功名利祿的心理。通俗的說,就是人的野心、進取心、或者實用主義。

人生在世,不可能完全做到沒有功力心。其實在現實社會中,人沒有功力心也是不行的。如果沒有功力心,你就會與社會格格不入;如果做事情超脫世俗,你就會被認為沒有進取心,沒有積極向上的精神。

再說了,沒有功力心,事情也有可能做不好。沒有目標,也就沒有前進的方向,失去了動力,我們就會迷路。我們做事情就是為了能得到別人的認可,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還有一點就是人類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功力心。如果沒有功力心,社會就不會更快發展。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無所求,順其自然,可以想象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不要說現代的物質文明不可能有,而且還有可能出現倒退。

但是,人做什麼事都要有個度,如果把握不好這個度,就會適得其反。同樣人的功力心也不能太強,如果過於強烈,我們的努力也就白費,就是通常所說的過猶不及。

那麼,在這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我們如何把握好“功力心”這個尺度,既讓我們始終有一顆進取心,同時又不迷失自我呢?

首先,我們要靜下心,問問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麼?如果追求的是物質上的,想讓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那就去努力追求。如果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完美,思想上的自由,那就讓自己靜下來,多讀一些形而上的書,讓自己把功力心放下,去尋求更高層次的東西。其實答案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而不是在嘴上。

總之,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萬事萬物,唯有如此才能自發產生動力去不斷努力,激發個人潛能,注重於過程的學習積累而不過分執著於結果,切記,一定要淡泊名利,絕不可使自己違背道義,一旦取得成功定要多為社會造福。


沉默寡言的行者


其實早有古語一語道破,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所謂功利心,就是太看重結果了,生怕自己的目的達不到,總是在患得患失中度過,可是成果如何,結果怎麼樣,都會有許多的客觀因素影響的,自己是決定不了的,就是目的性強也不會帶來好的結果,

倒不如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幹事上去,集中力量幹好每一件事,少想結果怎樣,這樣可以減輕功利心,反而更有助於結果的實現,

這個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是需要失敗後的總結,是需要心平氣和的面對現實,讓心態平和一點,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記住,謀事在人,把事情處理好做完整,結果就自然會比不努力的好!


清奎1231


知足者常樂(最好達到佛教所信奉的“四大皆空”境界)。誰做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