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安陽那些事:滑縣桑村鄉上村一個正邪難分的秀才傳說。

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南下,北宋都城卞京危在旦夕,欽宗皇帝緊急降旨:沙河節度使抵禦金兵。節度使眼看宋軍難以阻止金兵南進,就掘開了黃河,水漫金兵。決口在今日的半坡店鄉老何寨村附近。這年是大金十八年。從此原本在城關西側向北流淌的黃河改向了東流。黃河在滑縣境內流經的地方有半坡店鄉、上官鎮、高平鄉等。往東經長垣縣佘家鄉、趙堤鄉進入山東省。時至今日好多與河有關的地名還保留著,如“張堤”、“岸下”、 “大浪口”、“朱口”等渡口為名稱。昔日黃河間的小島,今日也成了村莊,村名叫“河裡高。”

我的家鄉安陽那些事:滑縣桑村鄉上村一個正邪難分的秀才傳說。

從北宋靖康年間到洪武遷民期間200多年,歷史滄桑,黃河東流不斷沖刷決口南端的河堤,黃河向南滾動了。由於昔日的黃河變成了肥沃的田野。該村祖上從山西洪洞縣遷來時,選擇了原黃河北岸旁邊的一處高地建立了家園,謂之“岸上村”簡稱“上村”。同時,在岸南稍低窪處也有人建立了村莊,這就是今日的髙岸下、王岸下、金岸下、陳岸下等。不難理解,當時的古人就是以地形地貌給村莊命名的。再則我國古代以北為上,以南為下,故髙岸稱岸下,岸北稱岸上村,簡稱“上村” 。

上村位於滑縣縣城東南里,是一個有2000人口的中等村莊,居民全是漢族,講豫北方言,據說建村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自明朝洪武遷民上村建村以來,已經700多年,村裡雖沒有出過帝王將相,但也不乏出類拔萃的奇才。下面就講幾個古人的傳奇故事。

我的家鄉安陽那些事:滑縣桑村鄉上村一個正邪難分的秀才傳說。

清道光年間,上村曹家出了一個秀才曹老現,其人自幼聰慧,伶牙俐齒,15歲就進了縣城學成了童生,縣令看他眉清目秀,好學上進,又推薦進學府成為廩生,用當時人的話說:曹志現成了大秀才算有前程了。曹秀才本人雖沒中舉入仕,但是他的同窗故友紛紛高中,有的是舉人,有的是進士,還有的做了京官。自然曹秀才也就成了上能通天的人。他有文化懂法律,當時誰家打官司都找他寫狀紙。他包攬訴訟,成了有名的訟師。他助弱濟貧,做過好事,同時他橫行鄉里妄自尊大也做了些壞事。特別是當曹秀才到了不惑之年,更是聞名遐邇。他在滑縣、內黃、長垣、濮陽等鄉鎮無人不知,人人敬畏,就連當時的大平調劇社也投在他的門下以求庇護。據說封建社會等級森嚴,曹秀才見縣太爺不用跪拜。他上縣衙如同串親戚,進縣城也從不帶盤費,都是隨手籌資。

我的家鄉安陽那些事:滑縣桑村鄉上村一個正邪難分的秀才傳說。

一天,正逢陽春三月,他起五更去滑縣城裡會文,所謂會文就是和同窗秀才討論學問。當他過了王五寨走到萬集時,已到早飯時,集上的飯店老闆見秀才到來,忙招呼吃飯,可他囊中羞澀僅有三個銅錢,這些錢夠買三個燒餅。雖說餓了,可他不好意思在熟人店裡混吃混喝。正在為難之時,抬頭忽見衙北新蓋一座宅子,房頂屋脊六獸龍鳳呈祥。忙問店主是誰。店主忙說是萬家老三,在京做生意賺了不少,成了村裡的新貴了。曹秀才又問他可有前程(當啥官),店家說這倒是沒聽說。曹秀才聽後微微一笑走出店外,見一個十四五歲男孩,忙上前招呼說;孩子我給你仨錢你能把屋頂上的那個龍頭給我抱下來嗎?男孩看見屋旁邊有一顆老槐樹可攀樹上屋頂,這比掏鳥還容易,就說中,他接了錢挽下褲腿蹭蹭攀上樹爬上房,一會功夫便把龍飾頭搬下來交給了秀才,這時門外和房頂的響動驚動了房主人,房主人見一少年搬了他家的房頂龍飾頭大怒,拽住少年讓賠錢。曹秀才哈哈笑了幾聲,“讓他賠錢今個你花錢少了都不行。你有啥前程,竟敢在你家屋頂上安龍飾頭。當今宰相也不敢私用龍鳳飾頭。龍鳳是皇權的象徵,你安龍飾頭就是謀反罪,是要滅九族的。走,跟我去見官!”房主人一聽忙作揖磕頭陪罪,正鬧騰著店家把萬集地保找來了,地保原本認識曹志現,忙呵斥萬老三:“還不把曹老讓到家裡設宴謝罪!”曹秀才忙說:“設宴就不必了,我還會文呢。”地保知道他又缺錢花了,就叫萬老三回家拿了兩吊銅錢,地保一再勸說,曹秀才收錢啟程。背後還不斷傳來地保罵房主人的聲音稱:“咋敢招惹他。”

我的家鄉安陽那些事:滑縣桑村鄉上村一個正邪難分的秀才傳說。

六月的一天,曹秀才去趕桑村集,天氣燥熱難當,當他走到陳大召南地,看見一塊西瓜的長勢很好,瓜大如小石磙,估計有九成熟,一時想吃瓜解渴,看瓜人是個青年,不認識秀才不讓吃,秀才惱了,大聲說:“怪好的瓜呀可看好吧!”那青年說;“你放心吧偷瓜別想,大官不好意思,小官不敢。”曹秀才更惱,回家後忙到邢家,找著邢天德、邢富榮把趕集受氣的事說了一遍。二人說;“秀才你說吧咋辦?”秀才說;“今晚毀他的瓜。”於是晚飯後邢富榮帶著他的幾個徒弟(他們都是拳路慣兒),硬撲瓜園而去。那晚恰逢月圓之時,月明星稀,蟲鳴嘰嘰。那看瓜青年聽到動靜,手持三股馬叉從草菴裡躍出,和上村來人鬥在一起。只見看瓜青年馬叉舞得呼呼生風,撒土不漏。上村人一時難佔上風,邢富榮趁看瓜人和他的徒弟們鬥得正酣,手持長杆,繞到背後一杆下去,打飛了馬叉頭。看瓜者一看不敵,一低頭躲進庵子,連說“好漢請吃瓜。”邢富榮笑道:“不是來吃瓜咧,看你今後還小看人不。”接著幾個上村人揚刀劈瓜,出罷氣揚長而去。第二天曹秀才又走到這瓜地,若無其事的說;“恁好的瓜咋都爛啦?怪可惜。”瓜棚裡傳來低沉的聲音:“得罪人了。”

我的家鄉安陽那些事:滑縣桑村鄉上村一個正邪難分的秀才傳說。

大清國也像歷朝歷代一樣,標榜“以孝治天下“。父母受虐如果報官孩子必受嚴懲,輕者坐牢,重者死罪。

話說內黃有一財主姓王。父親早亡母親把他拉扯大,給他娶妻劉氏,誰知媳婦是悍婦,一貫虐待婆婆,王財主又懼內,其母心灰意冷,覺得寡婦熬兒太不值,一念之差上吊自盡了。王財主舅舅知道姐姐死的屈,一紙訴狀遞到內黃縣衙,要求王財主給其母陪葬。縣太爺準了狀子,王財主聽說害怕了。託親戚求情,花錢卻無濟於事。正沒法時想到了曹秀才,找他或可免死。王財主馬上派人趕轎車把秀才接到內黃。請進客廳,端茶遞菸袋敬為上賓。曹秀才讓王財主把其舅接來,同坐一席談笑風生。王財主的舅舅陰沉著臉,心說是神仙來了也白搭,今個非埋外甥不可。一袋煙吸完,曹秀才問王財主的舅舅:“老先生,你如何處置你的外甥啊?”其舅說;“我一定要埋這個不孝畜生,不埋不能出殯。”曹秀才說;“那好吧!讓你埋你外甥。可咱得午時出殯。”兩人說妥繼續喝茶。

我的家鄉安陽那些事:滑縣桑村鄉上村一個正邪難分的秀才傳說。

單說王財主聽說曹秀才同意他舅埋他著了急,想問又不敢問,因他舅舅在一旁,曹秀才看他著急就說;“我和你舅舅說好了,你一定聽我安排。”然後向他使了個眼色,意思是放心,包你不死。聽說要埋活人,看熱鬧的人是人山人海。時間過得很快,曹秀才一袋接一袋的抽菸,看熱鬧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議論紛紛。這個說曹秀才有本事,說來說去還是讓他舅舅埋外甥。看來也不過如此。

天到午時,只聽三聲槍響(火鋶也叫三眼腔)。要出殯了,曹秀才挽起王財主舅舅的手說聲“請!”一同隨出殯隊伍向墳地走去。來到墓坑邊,曹秀才讓王財主跳下坑去和母親棺木在一起。然後大聲對王財主舅舅說;“老先生你外甥進坑啦,你埋罷。其舅舅想讓手下的人動手埋,於是說:“我不能埋”曹秀才聞言,立刻正色道:“王先生快出來,你舅不埋你啦,快謝恩。”王財主爬出來忙給舅舅磕頭。他舅氣得話都說不好了,結結巴巴的說:“我怎能答應不埋他,我是說我不能親手埋他。”曹秀才嚴厲地說:“你不埋怎好失言。今天有眾鄉親作證,你若不願意我跟你打官司。”王財主他舅舅無言以對,他深知曹秀才的厲害,便不再爭執。

看者齊贊曹秀才果然不凡。王財主得救千恩萬謝。

好了故事講完啦,希望各位老鐵能夠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